首页 国内 吉大文化符号 | 新民校区:寻找校园里的白求恩精神

吉大文化符号 | 新民校区:寻找校园里的白求恩精神

原标题:吉大文化符号|新民校园:在校园中寻找白求恩精神 资料来源:吉林大学 文化符号 在吉林大学发展的光辉历程中,先贤们留下了坚定而英勇的足迹,他们的故事为我们…

原标题:吉大文化符号|新民校园:在校园中寻找白求恩精神

资料来源:吉林大学

文化符号

在吉林大学发展的光辉历程中,先贤们留下了坚定而英勇的足迹,他们的故事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独特的文化符号、悠久历史中的璀璨明星、吉大精神和校园文化,让我们感受到了责任和使命。时间流逝,历史永存!

伟大的医生是真诚的,他们止于完美。在新民主主义街的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的中心有一尊白求恩大夫的雕像。这座雕像高2.2米,是一座直立的圆形雕塑。白求恩脸色凝重,向前看,他的左臂卷起,右手垂在身旁,穿着八路军装和大衣,向前走着。栩栩如生的雕像已经成为长春和吉林大学的文化象征。

这座雕像是中国著名艺术家司徒杰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1956年,他开始创作这座雕像,它持续了三年,被安放在石家庄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1976年,国际和平医院向前白求恩医科大学赠送了第一尊白色大理石白求恩雕像。当时的校长康科先生把雕像拿了回来,放在这里。从那时起,新生和在职医务人员都要在白求恩大夫的塑像前,背诵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和孙思邈先生的《大医生的诚意》。

在7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继承了毛泽东同志总结的“不利己、专利人”、“充满热情、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不断探索白求恩精神这一宝贵资源,排演了白求恩原著戏剧,出版了《白求恩精神研究丛书》,积极继承和发扬白求恩精神,将白求恩精神融入校园文化。

在过去的80年里,白求恩精神穿越了时代,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并深深地铭刻在吉大人民的心中。如今,吉大港大学的医学师生“重走白求恩之路”,向白求恩战斗过的地方致敬。站在河北省顺平县白音套岛梯沟的深谷中,白衣学生白音套岛死亡现场的群体雕塑让学生们肃然起敬,记忆犹新。在白求恩学校的旗帜下,13名受训人员和伤员高昂着头怒视着前方。在群体雕塑的基础上,镌刻着抗日英雄精神将永存。它向我们的年轻一代讲述了一群白人士兵的故事。1941年秋,日军动员重兵在晋察冀根据地进行了一次可怕的“扫荡”,白求恩学校师生和一批八路军伤员一路向太行山深处转移。当他们到达顺平县白音套岛的梯沟时,他们突然被2000多名日军包围。魔鬼把机枪架在山脊上,向学生和伤员扫射。一些手无寸铁的学生蹲在伤员身上挡住子弹和刺刀;有些人用手抓,用脚踢,用牙咬,和日本侵略者战斗到死。面对十倍于自己的日本侵略者,他们没有一个投降或被俘。200多名白人学校师生和受伤人员仅突破40人,其余人英勇牺牲。他们用年轻的生命和鲜血保卫祖国,无愧于白求恩的子孙。

在清华路南侧新民街和新疆街之间的医学图书馆正厅,有一幅巨大的壁画“医学之春”。从左至中,在中国医学的悠久历史中,有着著名的人物和事件,如神农尝药、华佗刮骨、唐代医家孙思邈的《千金方》、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针灸等。从右至中,展示了西方医学的杰出人物和成就,如阿拉伯医学科学家阿维森纳撰写的《医学法典》、解剖学家维萨里建立的人体解剖学、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现的细菌以及免疫学之父开发的痘苗疫苗。在壁画的中间部分,有医学院学生上课的场景,无影灯下手术的场景,还有医生和红裙女孩一起举着红十字会鸽子的照片…

1984年秋,白求恩医科大学新图书馆落成时,时任馆长傅教授提议在一楼大厅前与年轻人交流时,画一幅反映医学内涵的壁画,希望年轻人多提建议。当时刚参加工作的23岁教师余双成(音译)脑海中闪过一幅画面,她立即向策展人建议,是否有可能将中医药的发展从左侧向中心展示,将西医的历史成就从右侧向中心展示,以及将中西医结合在中间。老馆长非常高兴,指示他具体推进。为此,余双成向当时的预防医学学院医学史教研室主任邢德刚教授借了医学史教学幻灯片和教材,并利用投影仪给吉林艺术学院一批绘画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做了两次讲座,为壁画创作提供了素材。他们在胡生生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了壁画的设计和绘制。由于图书馆的暖气管道爆裂,壁画被洪水严重损坏,白求恩医科大学的同志们对壁画进行了部分修复。

35年后,这幅壁画已经成为学校医学文化的象征。站在这幅巨大的壁画前,一届又一届的医学生不仅看到了东西方医学的辉煌成就,也想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西结合,创造新中医”的历史使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1062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