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2个月内10次检出新冠 进口冷冻生鲜外包装为何频中招

2个月内10次检出新冠 进口冷冻生鲜外包装为何频中招

原标题:COVID-19在两个月内被检测了10次。为什么进口冷冻新鲜包装经常被招募? 8月13日,深圳从巴西进口的一只冻鸡翅和Xi从厄瓜多进口的一只冻虾的外包装…

原标题:COVID-19在两个月内被检测了10次。为什么进口冷冻新鲜包装经常被招募?

8月13日,深圳从巴西进口的一只冻鸡翅和Xi从厄瓜多进口的一只冻虾的外包装被发现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2个月内,我国至少有10例食品包装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阳性,这与进口冷冻生鲜食品有关。

业内专家指出,新型冠状病毒之所以多次“青睐”进口冷冻保鲜包装,可能与国外疫情未得到完全控制、生鲜加工行业工作环境低、劳动强度大有关。目前,没有证据表明食物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消费者在购买时可以小心翼翼,在烹饪时注意关键环节的卫生,烹饪配料。然而,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如果个人特别关心,他们可以选择不吃。

2月份,进口冷冻新鲜外包装招募了10次

8月13日,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发布消息称,8月12日,在深圳市龙岗区发现一只从巴西进口的冻鸡翅,注册号为SIF601,批号为7720051522,表面样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

8月13日,陕西省健康促进委员会官方微博发布通知。8月12日晚9时,当地疾控部门在Xi方鑫冷冻副食品批发市场发现批号为0063、注册号为7057的厄瓜多冷冻生南美白虾(以下简称“冷冻虾”),部分外包装样品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

值得注意的是,冷冻虾所属企业的注册号与海关7月暂停进口的三家厄瓜多尔企业的注册号不同。据《新京报》记者的不完全统计,包括上述两起事件,自7月份以来,中国各地至少披露了10起与进口冷冻新鲜包装相关的新型冠状病毒阳性事件。

7月10日,海关总署通报称,大连海关和厦门海关分别对从厄瓜多尔进口的三批冻虾容器内壁和外包装样品进行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呈阳性;7月14日,江西省萍乡市报道,该市部分消费者通过团购平台购买了厄瓜多尔冷冻虾,同一批产品的内壁和外包装检测出新的冠状病毒核酸呈阳性;7月15日,重庆市沙坪坝区报告称,在重庆西部物流园区的一个冷冻仓库中,发现部分厄瓜多尔冷冻虾类产品外包装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呈阳性;7月16日,云南报告称,厄瓜多尔三个冷冻虾样品的包装盒外表面样本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呈阳性;8月12日,安徽省芜湖市报告称,8月11日,从一家餐馆进口的厄瓜多尔冷冻虾外包装样本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呈阳性。

同时,与冷冻食品进出口贸易相关的企业也受到了影响。7月23日,辽宁省大连市报告在开阳海鲜冷库、加工车间、宿舍和食堂的多份食品和环境样品中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员工相继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8月11日,山东省烟台市报告称,三家企业从大连港进口的同一艘外国货船的冷冻海产品外包装样本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

低温和劳动强度是招聘的主要原因

不难发现,上述产品和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环境与“进口冷冻生鲜食品”密切相关。新型冠状病毒喜欢进口冷冻新鲜食品的哪些特征?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义告诉《新京报》记者,上述污染与鱼、虾、鸡翅或包装无关,关键在于冷链环境。在-18℃的低温下,喜冷怕热的病毒可以存活。然而,产品被一个接一个地检测出来并不是一件坏事,这表明中国对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是严格的。

6月19日,在杭州海关举办的防疫经验交流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也就病毒的生存环境进行了科普。“一般来说,病毒可以在冷链中存活很长时间。在我们已知和掌握的病毒中,它们在4℃左右可以存活3~6个月以上,在零下20℃以下可以存活20年左右。不同的病毒有不同的存活时间。”值得注意的是,李兰娟及其团队强调,新型冠状病毒与已知和已掌握的病毒相比是一种新的病毒,而且它出现才8个月,因此对它的了解和低温耐受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科信食品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告诉《新京报》,除了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低温封闭外,肉类和海产品加工场所的人员也比较密集,国外的疫情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所以进口冷冻生鲜食品被病毒污染的概率比较高。

朱义还认为,在进口冷冻新鲜食品的外包装上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如被污染的电梯按钮和门把手,可能被感染者的飞沫污染。然而,如果生产区的疫情没有结束,员工感染和食品表面污染的风险将很高。随着疫情在许多外国地区肆虐,劳动密集型食品加工厂很难对其免疫。然而,如果污染没有从源头上消除,冷链食品和包装将被连续检测出阳性。

处理配料时要注意关键环节的卫生

基于新型冠状病毒在进口冻鲜包装中的频繁检出,深圳市防控总部办公室、芜湖市防控总部等通报主体提醒消费者谨慎购买进口冻肉制品和水产品,注意个人防护,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

但这并不意味着从现在开始你只能吃素。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微生物实验室主任李公开表示,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关于食品传播新型冠状病毒的报道。“有大量科学数据表明,食物不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但它可能会被污染。”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兼研究员李宁也表示,根据现有证据,冷冻水产品和冷冻肉制品不太可能被用作传染源。

朱义认为,如果进口的冷冻新鲜食品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的污染,食品和餐饮业的员工风险最大,吃掉顾客的风险很低。但是消费者也应该做好保护工作,定期清洗冰箱,对厨房中接触到食物的部分进行消毒等。,不要购买不明路线的走私冷冻产品。

关于如何在疫情背景下正确处理成分,6月18日,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网站发布了《低风险地区夏季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预防和控制COVID-19肺炎疫情正常化保护指南(修订版)》(以下简称《指南》)。有人指出,在处理生肉、生水产品和其他食品时应格外小心,以避免交叉污染。最好将它们分成小块,在放入冷冻层之前分开包装,包装袋应完整无损;食物应煮熟并彻底燃烧,尽量不要吃生的水产品;生熟食品分开加工,分层存放;提倡分享食物和使用筷子。

《指南》还指出,家庭在准备食物时应注意关键环节的卫生。尤其是在处理生肉、家禽和水产品后,用肥皂和自来水洗手至少20秒钟。不要直接在水龙头下清洗生肉制品,以免溅出污染。购买和生产过程中,接触新鲜食品时,避免用手揉眼睛和鼻子。

钟凯认为“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尤其是在传染病方面。”如果消费者想‘绝对’避免风险,他们只能不吃进口的冷冻新鲜食品。”与消费者相比,进口商应做好冷冻产品的表面消毒工作,操作人员应注意基本卫生。

新京报记者王思振

主编:朱学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1085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