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双桥河清引蟹来

双桥河清引蟹来

原名:双桥河清蟹 新华社天津8月24日电:双桥河明显吸引螃蟹 新华社记者刘伟真、王景辉、刘颖伦 随着热量的消散,天津市津南区双桥河镇西关村广阔的稻田里,绿色的水…

原名:双桥河清蟹

新华社天津8月24日电:双桥河明显吸引螃蟹

新华社记者刘伟真、王景辉、刘颖伦

随着热量的消散,天津市津南区双桥河镇西关村广阔的稻田里,绿色的水稻正在茁壮成长。仔细看着田野,许多小螃蟹探出头来,在稻田里悠闲地吐出一簇簇泡泡。

王德亮,一个与土地打交道数十年的村民,蹲在田埂旁,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

“不久前,我把一批蟹苗扔进了地里。现在我放心了,米蟹长得很好。”王德亮说。

51岁的王德亮是西关村的一位著名农民。随着周边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许多村民选择外出打工,但王德亮一直坚持下地干活。

稻田怎么样?老王是最好的专家。

以前,这个村子环境肮脏,水质差,土地收成不好。“那时候,村民的生活污水到处都是,垃圾到处都是,小河沟成了一条臭水沟。”王德亮回忆说,村里的大部分土地都是盐碱地,受到周围乡镇污水排放的影响,而灌溉农田的双桥河的水质总是不能令人满意。虽然孜孜不倦地工作,但水稻产量只能达到每亩五六百斤。

近年来,西关村的水田迎来了发展的转折点。《天津市双城中部绿色生态屏障区规划(2018-2035)》提出在滨海新区与中心城市之间建设一个736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区,开展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人居环境改善。其中,西关村被列入双城中部绿色生态屏障区一级控制区。

三个污水处理站相继建成,双桥河水质不断改善…随着绿色生态的理念越来越流行,西关村走上了优质发展的道路,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灌溉水质的改善和水系的开放,为西关村传统稻田种植提供了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径。2019年,双桥河镇引进“稻蟹混种”模式,西关村集中土地流转和再开发,并在部分领域开展示范试点。老王成了村里“米蟹混种”的领头人。

老王虽然有丰富的水稻种植经验,但“米蟹混种”还是第一次。起初,他的心一直在咚咚跳。“出人意料的是,在去年的收获季节,水稻不仅每亩增加了200公斤,而且螃蟹也很肥,每亩收入比过去翻了一番。”王德亮自豪地说。

“螃蟹对水质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它们不能生活在污水中。现在灌溉水更清了,养在田里的螃蟹可以在水稻上施“绿色有机肥”,比以前更环保了。”王德亮说。如今,水田一边的运河里水流清澈,鱼也很浅。几只鸟展开它们的翅膀,飞走了稻叶,有时它们会在山脊间定居下来。

王德亮看着远处的飞鸟,说道:“在田里耕作时,你可以经常看到白鹭和其他你从未见过的候鸟。水质好,运河里的鱼多了,吸引了许多野鸭。”

“衡量生态恢复效果的最直观标准是野生动物是否愿意来这里繁衍。目前,在两个城市之间的绿色生态屏障区的许多地方,我们已经能够看到候鸟和一些珍稀保护动物,这表明它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正在不断提高。”天津双城中部绿色生态屏障规划项目负责人郭志毅说。

天津市津南区委书记刘辉表示,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仅津南区就种植了3.12万亩乔灌木,种植了近65万平方米的地被花卉和水生植物。

“我们希望在生态屏障区营造绿树、花卉、植被、清水的氛围,为京津冀地区增添一片‘绿肺’,让人民共享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高品质。发展成果。”刘辉说道。

夏天已经过去了,秋收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在稻田间穿梭的王德亮脸上淌着汗水,眼里充满了期待。“明年,我计划在全村700亩田地里推广‘稻蟹混种’。我相信会有好收成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1180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