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可持续发展的“深圳样本”——写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

可持续发展的“深圳样本”——写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

可持续发展的“深圳样本”——写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杨阳腾文继聪 40年来,深圳一直坚持将绿色低碳发展融入规划布局、环境建设、…

可持续发展的“深圳样本”——写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杨阳腾文继聪

40年来,深圳一直坚持将绿色低碳发展融入规划布局、环境建设、产业集聚等领域。,不断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深圳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79年的不到2亿元跃升至2019年的近2.7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中国首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绿色发展指数在广东省排名第一,主要污染物的削减已经超过了多年的任务。“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已经成为深圳这座世界闻名的创新型城市一张值得骄傲的“新名片”。

顶层设计促进生态文明体系建设

虽然深圳是中国一线特大城市,但它是一个“小城市”,拥有“空空间、资源和环境容量。”早在八十年代,深圳在大力发展“三补一”经济时,就明确提出“原则上不引进重污染项目,发展科技含量高、无污染或少污染的项目。”20世纪90年代,深圳出台了一系列受环境保护限制的开发项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明确提出建设“美丽深圳”,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为城市发展路径,全面展开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保护已进入生态环境质量高度重视、最大提升、最快改善的时期。

如何在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提高生态监督的质量和效率?

2013年,深圳将“环境保护绩效评估”提升为“生态文明建设评估”,将评估范围扩大到全市10个区、18个市级部门和12家重点企业,创新引入“双排名”制度,夯实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14年,深圳以大鹏新区为试点,编制了中国首个县区级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率先开展了中国自然资源领导干部绩效审计,建立了生态环境破坏终身问责制度。

在监管方面,深圳市成立了市级“环保警察”,建立健全了“两法衔接”机制、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严厉查处了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深圳一获得特区立法权,就开始研究特区的环境立法,并于1994年制定了《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随后,包括《噪声防治条例》、《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在内的20多部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和40多部地方标准技术规范相继出台,初步形成了具有深圳特色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标准体系。

解决薄弱环节,创造优美的城乡生态环境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深圳面临着水污染。“严重的水污染不仅影响城市形象和市民的生活,也成为深圳的一个环境问题和发展缺陷。”深圳市水务局局长张力维说。据统计,2016年初,深圳市310条河流中有159个黑臭水体,其中有1467个小型和微型黑臭水体。纵横交错的“臭沟”和“墨河”在深圳被称为“脸上的黑点”。

为解决这一问题,深圳将治水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和“第一指挥工程”,全力统筹“工厂、网络、河流”等所有与水相关的要素,系统治理“上下游、左右岸、主要支流、岸岸岸”。截至2019年底,深圳用了4年时间来弥补近40年来水环境的历史欠账,全市159个黑臭水体和1467个微黑臭水体全部不黑不臭,迎来了消除黑臭水体的历史转折点。

大量的河流和水域再次成为这座城市的美丽风景。在福田区,从2019年开始,以荔枝公园为试点,通过市政管网雨污分流和面源污染控制等措施,实现区域污水零排放,透明度超过1米,湖水达到地表水三级标准,成功建成深圳首个污水零排放示范区。龙岗区龙岗河于2017年进行了综合治理,2020年1月至6月连续达到四级水质标准。

张力维表示,预计到2022年,深圳市河流水质将稳定在ⅴ类及以上,建成600公里的毕道,全市毕道网基本形成;到2025年,深圳河流水质将稳定达到四级及以上,主要河流达到游泳三级标准。在广东省,将建设一条1000公里的高质量绿色道路,形成生态优美的河流湖泊新格局。

此外,深圳也是中国第一个进行PM2.5来源分析的城市,也是第一个限制黄标车的城市。它拥有中国最具地方性的空气控制标准,并建成了首个符合国家标准的“一街一站”电网监控系统。2019年,深圳市PM2.5平均浓度降至24 μ g/m3,自2006年获得监测数据以来首次达到世界卫生组织二级标准。雾霾日从2004年的最高187天降至2019年的9天,为198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今年上半年,深圳市可吸入颗粒物(PM2.5)的累积平均浓度进一步降至18.4 μ g/m3,为有监测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

通过捍卫“绿水青山”之战,深圳创造了一个适合居住、工作和旅游的城市环境。2005年,深圳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提出基本生态控制线的概念,在土地开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为生态资源保护铺设了安全网。目前,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内土地总面积为974.5平方公里,占深圳市土地总面积的48.76%,接近深圳市土地总面积的一半。

绿色引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有碧水蓝天的“脸”,也有高质量发展的“衬”。近年来,深圳通过不断推进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大力倡导绿色生活,走上了经济与环境双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新道路。

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深圳共投入2011辆新能源汽车,成为世界上新能源公交车数量最多的城市。此后,深圳继续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率先实现公交车100%纯电气化、出租车100%纯电气化、工业锅炉100%清洁化,率先实施国家轻型汽车ⅵ排放标准,共推广新能源汽车36.2万辆。

2013年6月,深圳率先在中国推出碳排放交易。目前,深圳碳市场共有721家受控企业,覆盖制造业、电力、供水、地铁等31个行业,呈现出市场流动性高、减排成效显著等亮点。2018年,受控企业排放量比2011年下降了7.86%,制造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了93%,碳强度下降了49%。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的趋势开始显现。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殷杰介绍说,深圳应从源头上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促进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填埋量,并提出了四个阶段:2020年的“起步”阶段、2025年的“后续”阶段、2035年的“运行”阶段和本世纪中叶的“领先”阶段。深圳还建立了58个指标体系和100项工作任务,努力打造固体废物管理的“深圳模式”和超大型“无废物城市”的典范。

今年5月,罗湖区首次发布的区级生态地图显示,罗湖区生态保护面积占5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51.86%,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64.6%。其中,森林覆盖率达88.6%的吴彤山风景区是深圳唯一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位于中心城区的一处罕见的以滨海、山地和自然植被为主要景观的城市乡村式自然风景区。

“吴彤山动植物资源丰富。它是深圳的自然博物馆和动植物基因库,也是珠江三角洲珍稀动植物的庇护所和资源库之一。”深圳市生态环境保护局罗湖管理局局长唐说,深圳现有陆生脊椎动物231种,野生植物1419种;中国仅有的两个植物物种资源保护中心——兰科和苏铁属——位于吴彤山脚下。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深圳公园总数达到1090个,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87%。市民可以到达500米以内的社区公园和2公里以内的城市综合公园。今天,漫步在深圳,有超过1000个公园,那里什么都有,碧水青山;2000多公里的绿道风景如画;10多万株观花植物一年四季都在开花,装点着彭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1209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