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陈贇:国有企业应把创新融入企业发展基因

陈贇:国有企业应把创新融入企业发展基因

陈云:国有企业应该将创新融入企业发展基因 由于受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反全球化、中国经济攀高、产业转型、消费升级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工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面临着百年来前…

陈云:国有企业应该将创新融入企业发展基因

由于受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反全球化、中国经济攀高、产业转型、消费升级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工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面临着百年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冲击,也面临着中国经济社会深刻转型的挑战。国有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承担起创新的重任,勇于承担,加强自主创新,随着创新力的提高,增强竞争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从而引领和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使国有资本越来越强越好”,这就要求国有经济的发展要增强“创新力”。今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完善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种主体的整合创新。

围绕中心加强创新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国有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规模和实力明显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建立了3313个国内外R&D机构和648个国家创新平台;在2019年十大“上市公司R&D投资名单”中,央企和国企控股的上市公司占据9席;2018年,中央企业获得98项国家科技奖励。然而,由于国有企业R&D投资强度低、创新体制机制障碍、市场激励不足,国有企业创新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从R&D投资来看,国有企业的R&D投资有待提高。2018年,中央企业研发支出为4900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1.71%,远低于发达国家2.5%-4%的平均水平。从考核体系来看,国有企业的考核方案需要改进。许多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仍然把重点放在国有企业的资产、营业收入和利润等当前和显性指标上,而忽略了长期和潜在的指标,如R&D投资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专利数量和高技能人才的比重等,这些指标缺失或权重很小。从激励机制来看,国有企业的激励力需要加强。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不合理,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尚未完全形成,技术、知识、管理和数据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创新战略,加快国有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社会稳定的“垫脚石”,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因此,国有企业的创新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布局。

伟大的企业和企业家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推动时代变革和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世界级企业不仅是时代的企业,也是显著推动时代进步的企业。它们都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目标与国家和全球发展趋势及共同挑战结合起来。未来,国家产业布局将集中在新的基础设施上。2020年以来,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强调要加快5G网络、大数据中心等新基础设施建设。

国有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布局,增强创新能力。首先,我们必须选择新基础设施的立足点,增加投资,并长期工作;第二,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着力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难题;第三,要以世界级企业为标杆,加强R&D平台建设。

尊重人性,加强创新

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应该落实到国有企业的干部职工个人身上。尊重人性意味着把员工当成国有企业的主人,听取他们的意见,按贡献参与分配。纵观世界级企业,员工被视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一方面,他们吸引极具创造力的个人加入优秀的企业文化和薪酬体系;另一方面,他们给予个人充分的信任和授权,并在公司内部建立高度透明和高度民主的沟通决策和反馈机制。

国有企业应尊重人性,提高创新能力。首先,注意引进高薪人才。第二,收入和贡献紧密相连,员工持股和利润分享的比例增加。全面实施以知识增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充分尊重科研、技术和管理人才,充分体现技术、知识、管理、数据等要素的价值。第三,信任和授权员工,形成高度透明和民主的沟通决策和反馈机制。四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完善了国有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增加了创新指标权重。考核指标是指挥棒,关系到国有企业领导的薪酬和升迁。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国有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围绕这些指标来管理和经营企业。第五,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该容忍国有企业的创新,容忍可能的失败。创新一直是一种侥幸逃脱,尤其是在解决关键核心技术方面。我们决不能在国有企业中形成“不经表彰就干好,不经考核就干好;如果有争议,就没有保护,有问题就要追究责任;多做问题,不做最开心的事”的情况。

面向市场的创新

技术创新链始于对市场技术需求的研究,以满足最终用户需求为创新过程,主要包括技术需求发现、创新和创造力形成、成果转化和商业化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技术创新的市场化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技术研发方向、路径选择、要素价格和各种创新要素配置等方面的导向作用。加快完善技术创新的市场化机制,使技术创新在市场的沃土上结出硕果。

技术需求通常来自市场,市场由消费者主导。企业最接近消费者。他们总是为了竞争而研究消费者需求,他们最了解消费者需求。未来,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将从生存型逐步升级为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技术和性能将变得“挑剔”,对个性、体验、精神文化消费和品牌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企业创新必须与时俱进,洞察消费趋势。

市场应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有效激发各企业自主创新的活力和热情。大型国有企业应该肩负起原始创新的重任。我国面临着技术“瓶颈”,关键核心技术不会来,买不到,赢不了。困难和挑战越大,我们就越应该深化改革,打破体制性和体制性障碍。国有企业应该在“瓶颈”技术上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国家分担后顾之忧,为国有企业创造利润。一大批国有中小企业要围绕产品更新和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开展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

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创新

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扩大国有资本的功能、保值增值和提高竞争力。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是新形势下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强和改善国有资本。《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强调,依靠改革,应对变化,开拓创新是关键,鼓励探索,注重实效。混合改革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突破。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有四批200多家重点领域试点企业启动,总资产超过3万亿元。根据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的《2019年中国国有经济发展报告》,三分之二的中央企业引进了各种社会资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达到49%。到2019年,中央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比例达到70%,比2012年增长20%。45家央企控股的91家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实施股权激励一年以上的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16.7%。在2013-2018年实施混合改革的央企子公司中,超过70%的子公司在混合改革后实现了利润增长。

坚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混合改革的主路,使混合改革真正“混合”,制度真正“活”。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良性竞争、相互合作、共同发展,为中国的“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民营企业有许多国有企业所没有的优势。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资本为纽带,完善基于产权的治理结构,可以吸收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各自的制度优势,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各自的弱点,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

深化合作,加强创新

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和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打破所有创新主体之间的壁垒,形成强有力的协同创新。国有企业应主动加强科技联合研究,重点研究具有决定性、关键性、普遍性和前瞻性的重大关键技术,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瓶颈”问题。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资本和规模优势,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通过政企合作、产业联盟和产学研一体化,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和各种市场主体参与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价值创造,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共同发展。

首先,我们应该重视信息共享。通过大数据的开放共享,政府、中央企业和私营企业共享信息,不同主体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上形成战略互动。第二,要注重产学研一体化的协同创新。第三,要注重开放创新。第四,重视国际合作,加快国内制度规则与国际标准接轨,探索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新模式,扩大科技领域对外开放。未来,世界级企业的经营管理将面向全球可持续发展,兼顾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的创造和传播。

创新是现代经济制度建设、国有经济发展壮大和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迫切、重要和艰巨的任务。国有企业将创新融入企业发展基因,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全球机遇,引领和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是浙江省国有企业监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1246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