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三大城市不敌一个深圳,这个经济大省需一只“领头羊”

三大城市不敌一个深圳,这个经济大省需一只“领头羊”

三大城市输给了深圳,这个经济大省需要一个“领导者” ▲图片来源:北京新闻网 正文|朱常军 最近,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引起了广泛关注。事实上,今年也是厦门经济…

三大城市输给了深圳,这个经济大省需要一个“领导者”

▲图片来源:北京新闻网

正文|朱常军

最近,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引起了广泛关注。事实上,今年也是厦门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

然而,厦门和深圳,这两个也是受国家委托的经济特区,有很大的发展差异。最突出的一点是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之间的差距。

截至2019年底,深圳国内生产总值接近2.7万亿元,人口超过1300万;厦门的国内生产总值不到6000亿,人口刚刚超过400万。

厦门的“有限容量”实际上是福建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心城市的一个缩影。在“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应发挥综合带动作用”的共识下,福建的这一发展缺陷亟待填补。

就在不久前,福建省出台了《关于促进全面发展以外的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提出要加快提升福州、厦门、泉州等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力、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

福建缺乏足够强大的城市平台

福建的中心城市效应需要到什么程度的补习班?

2019年,福建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中国排名第八,是中国十大国内生产总值省份中唯一没有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的省份。

目前,福建最接近万亿的城市是泉州和福州,这两个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都超过了9000亿元,但连同厦门的经济总量,还不如深圳。

就常住人口而言,福州不到800万,泉州接近900万,厦门不到400万。也就是说,福建作为东部经济大省,还没有特大城市。

虽然“三大支柱”的局面使福建的城市发展在许多地方开花结果,但过度平衡的现状也导致了缺乏足够强大的城市平台。

在这方面,以人口和经济总量为基础的轨道交通建设很能说明问题。目前,福建只有福州和厦门两个城市开通了地铁,总运营里程不到150公里。它也是中国十大省中地铁运营规模最小的省。

长期以来,福建,尤其是泉州、厦门等中心城市,给人以富裕的印象。事实上,福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排名第一,甚至高于国内生产总值最大的省份广东。

然而,就城市的存在而言,除了以旅游城市著称的厦门,其他城市在网络红城盛行的当今时代都相当低调。

▲图片来源:北京新闻网

以泉州为例,作为福建多年来第一个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它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工业城市,并在全国培育了许多有影响力的品牌,但其城市品牌要弱得多。

确实有许多客观原因。例如,泉州作为一个普通的地级市,水平较低,经济发展主要靠县域经济支撑,城市经济实际上是有限的;其次,产业结构和质量需要升级。

厦门作为经济特区和副省级城市,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经济总量排名第三,仅次于长春和哈尔滨。厦门以其规模小、产业集群发展不足而闻名,但它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更出名。

同时,行业中的不足也导致了吸引人才的严重缺乏。据媒体统计,厦门大学是福建省唯一的985所大学,2019年的保留率仅为33%,甚至低于内陆地区的兰州大学。广东省和浙江省的毕业生接近30%。

福建,一个“三条腿”的城市,需要一个龙头城市

当然,福建形成福州、泉州、厦门三足鼎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例如,由于山地地形的影响,过去交通不便时,综合开发自然受到限制;例如,福州虽然长期以来一直是省会,但泉州具有港口和工业优势,厦门被赋予了经济特区和副省级的地位。

今天,提高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力、核心竞争力和辐射驱动力,不仅是福建的需要,也是国家的需要。

一方面,福建作为沿海经济大省,在发展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方面,明显被广东、浙江、江苏拉得四分五裂。这与缺乏足够强大的平台城市有很大关系,导致对高端要素——资源、资本和人才——的集聚效应不足。

▲图片来源:北京新闻网

如果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福建依靠人均优势和多点支撑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么在“大城市为王”的时代,福建只有通过提高资源承载力和中心城市的带动和辐射功能,才能跟上产业升级的步伐,赢得区域发展的未来。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综合带动作用也是国家的需要。因为无论是扩大内需、促进产业升级还是参与国际竞争,特大城市在资源聚集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例如,2018年,在第19届中央委员会巡察的第一轮中,许多城市被评为“不足以领导和推动”和“不足以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厦门在其中,它还不足以发挥经济特区的主导作用。

近年来,“强省”战略已成为一种趋势,甚至具有典型双星特征的山东、江苏也喊出了做大做强的口号。

相比之下,福建这个“三条腿”的城市,真的需要一个更强大的“领袖”。

福建成为一个大的中心城市有很多选择

至于如何成为一个又大又强的中心城市,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路线选择自然也不一样。

如果有的依靠区域兼并来扩大中心城市的规模,如成都、济南和合肥;其他人希望通过大都市战略增强中心城市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比如南京和南昌。

相对而言,福建要成为一个大的中心城市有更多的选择,同时也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

这一福建决策提出,要以闽东北和闽西南两个协调发展区域为出发点,形成特色各异、优势互补、山海联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新格局。

这两个协调发展区实际上是以福州(闽东北)、厦门和泉州(闽西南)为龙头的都市圈和城市群。

促进协调发展区的发展,一方面直接增强中心城市的对外辐射和带动作用,另一方面也是中心城市增强自身实力和扩大发展的过程空。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和重大项目的落地可以带来明显的效果。

如《闽西南合作开发区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合作开发区主要交通基础设施将快速连通,网络化、集约型城镇格局基本形成,厦漳泉都市圈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到68%以上,经济总量达到2.6万亿元以上。

对于省会福州来说,今年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即国家发改委颁布的《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点任务》明确支持福州都市区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此外,两个协调区域还可以利用当前城市群和大都市区内部户籍和居住证互认的契机,率先打破传统机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限制,共同提升外部产业和人口吸引力。

另一个经常被忽视的点是福建在跨区域合作中的优势。福建这次发布的决定,为全面深化闽台各领域的融合贡献了一份力量。

决定提出完善闽台经济合作共赢机制,推进优势产业对接,推进闽台企业联合研发、打造标准、打造品牌、拓展市场;发挥厦门经济特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平台作用,降低台资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推进闽台区域合作,加快涉台园区建设,支持厦门与金门、福州与妈祖等首次融合。

这方面的探索可能需要时间,但这无疑是未来增强福建中心城市效应,乃至提升整个福建经济的重要比较优势。

□朱昌军(媒体人)

编辑:柯睿实习生:汪亚尘校对:李丽君

贡献,合作和联系我们: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1253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