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衣家村的路 一家人的路

衣家村的路 一家人的路

原标题:一家村路家庭路 新华社济南九月十二日电:一家村之路,家庭之路 新华社记者邵琨和吉玲 山东栖霞多山,有一个5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一个2500多座蜿蜒山峰的…

原标题:一家村路家庭路

新华社济南九月十二日电:一家村之路,家庭之路

新华社记者邵琨和吉玲

山东栖霞多山,有一个5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一个2500多座蜿蜒山峰的褶皱。

300多年前,彝族先民为了躲避战乱,来到这个“土匪找不到的地方”。群山保护了他们的生命,却阻碍了他们的发展。

今年80多岁的一家村村民易仲乐还记得,10年前,村里一户人家的女孩结婚了,但村里拦不住来接亲戚的六辆车。“别说车了,坐三轮车都难。”他说。

一家村在半山腰,村里的路是一条狭窄的土路,到处是柴草堆和垃圾堆。村里有路,山里没有路。

建村300多年,村民们依然延续着原始的劳动方式,人均年纯收入从未超过5000元。贫穷似乎已经在这里扎根。

通往山上果园的山路是一条很窄的小路,有些地块走一个多小时就到了。村民世代种植的樱桃和苹果的运输主要靠肩扛。“上山推大车要小心。每年都有车翻沟伤人的事故。”易仲乐说。

路不好走,山里有些地块,村里很多人一辈子都没上去过。有些果树即使有收获也不能收获。村里的眼睛看着无法运下山的果实在山上腐烂。

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下,村里很多人把土地给了邻居亲戚,自己出去谋生,使得人烟稀少的山村不那么拥挤。共有57户100人以上的家庭,其中30多人已外出务工多年,全村80%的劳动力季节性外出打工。

2009年,年仅17岁就从大山里走出来当兵的易,时隔30年后回到一家村,成为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村委会办公室就像被炸弹炸了一样。没有屋顶,房子里的草很高。”易仲乐说。

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干旱。易自掏腰包为村里买了4000元的救命水,但运水车堵在山脚下,无法进山。今年,村民们看着村子里40%的樱桃树死于干旱。

“路卡在脖子里,不改,等死就好。”伊·梁元决心带领村民通过自我救赎谋生。

易把他的商业资金投到村子里,钻了一口335米深的井。彝族一家终于有水吃了,全村人都比水出来那天的元旦快乐。村民们似乎看到了希望,群众的心被唤起了。

努力总比努力好!

从2017年开始,一个以70岁以上老人为主的筑路团队上山,花了一整天的时间。70多岁的伊敏在路边铲着碎石。他患有脑血栓,虽然工作很慢,但他拒绝休息。他说:“大家都在做,我怎么坐?我不比你强,但我停不下来!”

寒冷的冬天,风吹着雪,日复一日,男人筑墙,女人垫沙。80多岁的杨书兰说:“我只是去帮忙搬石头,垫沙子。秘书把自己的东西穿上,你能不做吗?”

尽管有群众的支持,在一座世世代代都不敢触碰的山上,开一条路,远比想象的困难。山坡很陡,以前没有路。钻孔时,你需要在腰上和一棵树上绑一根绳子。有些地方,要放3枪才能通过。钻了2500多个孔,使用了3吨多的炸药。

山路爆炸后,村民们用锤子、铲子和镐把路铲平。7个月后,易家修了一条长5.5公里,宽5.5米的盘山路,还修了一条长3.5公里的路边墙。

在一家村头的村史馆里,歪歪扭扭的锤子,缩短四五厘米的鹤嘴锄,破碎的锤柄,向人们讲述着这段艰辛的筑路历史。“石头是硬的,锤子是硬的,没有一家村的人意志那么硬。”易对说道。在村史馆里,还有一条绣着“一家,一家”的围巾。

鲁修通铺好以后,一家村在山顶建了一个水库,但是没有电还是不可能灌溉。后来国家电网栖霞供电公司投资360多万,帮助一家村改造供电线路,加新变压器,引电上山,设置滴灌设备,安装智能设备,全村350亩果园实现了卡灌,保证了生产。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一家村的人用双手解决了道路和水的问题,开发了特色产业项目,为集体和群众开辟了一条“双增收”的幸福之路,成为“中国美丽乡村百强示范村”。

汗水不会白流。今天再去一家村,跟过去差远了。在烟台市委组织部、国家电网栖霞供电公司等单位的帮助下,水、路、电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村里有了产业,农村振兴之路正在延伸。

近年来,一家村除了传统的水果种植外,还发展了藏猪养殖、桃树种植等产业。预计到2020年底,一家村可实现集体收入1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6万元。

一场小雨后,记者爬上了山顶。水库旁边,党旗在打猎。俯瞰山,烟雨缭绕。盘山路旁边“奋斗出幸福”的口号非常醒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1375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