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云南会泽:自家“好东西”闯出大市场

云南会泽:自家“好东西”闯出大市场

原标题:云南会泽:你自己的“好东西”闯出大市场 云南省会泽县脱贫100天以来,成立了25个县级打击工作组,成立了打击支队,加大了各级各类反馈问题的整改和清理力度…

原标题:云南会泽:你自己的“好东西”闯出大市场

云南省会泽县脱贫100天以来,成立了25个县级打击工作组,成立了打击支队,加大了各级各类反馈问题的整改和清理力度,把异地扶贫搬迁作为重点工程,以就业转移为主要渠道,以产业培育为主要引擎,全面推进脱贫工作。

通过扶贫搬迁,会泽基本解决了“一方不能养另一方”的问题。目前,如何培育产业,保证穷人脱贫,是会泽当前决战的重点。

把握特点促进增收

“一亩盐水软籽石榴可以卖到2万多元。这1200亩石榴,在富裕时期能给合作社带来2000多万元。”会泽县纳谷镇法吉卡村村民、纳谷盐水软籽石榴产销协会秘书长杨勇说,以前一亩地只赚几百元,现在能赚两万多元。

不仅仅是石榴,惠泽在扶贫产业发展之初就把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放在了首位。会泽县副县长王芷妍告诉记者,贫困的重要原因是缺乏产业支持,同质化严重,即使有好的产品,也卖不出好的价格。现在,会泽已经选择了一批具有独特优势的特色产业,如会泽土豆、盐水石榴、火红黑山羊、野马百合、待补草莓等。,都可以卖个好价钱。

会泽县老厂乡鸭地窝村,山坡陡峭,沟壑纵横。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使这个村庄无法扎根。雅迪沃村党支部书记杨少甫告诉记者,通过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该村种植了410亩樱桃、230亩樱桃、184亩辣椒、60亩魔芋等经济作物,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2000多元。

老厂乡党委书记胡顺龙表示,2016年之前,每亩土地的实际效益还不到300元。现在,通过招商引资、土地流转等手段,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不仅解决了人民收入低的问题,而且有效带动了就业。

易思芬,会泽县贫困户,在会泽稻城扶贫开发公司种蘑菇,一个月收入3000多元。(数据照片)

高冷凉一度制约了会泽的农业发展,现在却成了会泽的优势。马也村和岗场村种植的鲜切百合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每亩土地净收入可达2万元。

“会泽草莓每年四月底上市,一年可以采摘8个月。它们是在初霜之前产生的。”会泽历城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石金虎表示,草莓亩产利润1.8万元,全县夏季草莓种植面积约4.5万亩,占全国夏季草莓种植总量的80%。

会泽县根据县情实施特色产业培育工程。“会泽马铃薯、乐业县辣椒、火红黑山羊、盐渍石榴、朱宝梨”等5种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0种绿色食品,13种无公害农产品。截至目前,会泽马铃薯已超过81万亩,年产值29.71亿元;中药材3.5万亩,年产值3亿元;盐水石榴3.3万亩,年产值2.8亿元;辣椒13.5万亩,年产值4.3亿元;现有商品牛57.3万头,居云南首位;全年生猪出栏264万头,居云南第二;上村乡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鲟鱼养殖基地…

王芷妍说,会泽扶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加大对工业就业的支持力度,完善扶贫机制,确保贫困人口有稳定可持续的收入。目前,会泽县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不仅巩固了农业基础,而且推动了全县脱贫。

投资强劲,就业稳定

由于缺水,那古镇法吉卡等村庄的工业发展多年未见起色。当杨舒和杨勇很小的时候,他们去昆明搬运水果,走在街上做小生意。后来做水果批发的时候,兄弟俩看到家乡的盐水石榴在市场上能卖到30多块一斤,就萌生了在老家种石榴的想法,但每次回家只能看着缺水的荒山。

据王芷妍介绍,会泽县自开展扶贫攻坚战以来,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扶贫试点,实施了“群体沟通”和人民饮水工程等项目,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纳谷镇灌溉渠盐海沟已修复。杨舒和杨勇看到灌溉保证后,回村联合成立了会泽娜古法吉卡舒勇专业石榴种植合作社,带领160多户农民种植了1200多亩石榴。

法吉卡村党委书记严静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该村已种植石榴5000多亩,92户贫困家庭因种植石榴而脱贫。石榴产业不仅增加了贫困家庭的收入,也活跃了当地的劳动力市场。曾经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回国参加石榴种植。

在开车镇水塘村,会泽历城草莓种植合作社每天雇佣500多人,当地人在基地管理、草莓采摘、包装等方面收入400万元,平均收入1.5万元。水塘村有17户长期在这里打工的贫困户,每户年收入2万多元。

在会泽县,深入乌蒙山腹地,也是脱贫的重要手段之一。“十三五”期间,全县共建成集中安置点125个,安置贫困人口83627人,其中县城安置62768人。如何保证拆迁户稳定富裕?会泽县紧紧跟随“两保三保”,明确了“近期靠就业,中期靠工业,长期靠教育”的发展思路。除了转移就业增加农民工收入外,还以产业发展为主要方向。

会泽县稻城扶贫开发公司副总经理李伟介绍,全县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0724.95万元,成立了会泽县稻城扶贫开发公司,建立了平台共建、资源联合、利益联动的“三重”机制,建立了县总公司、乡镇支(子)公司、村扶贫合作社三级产业扶贫体系,确保了灾民就业、村集体经济有收入。

2019年6月,易思芬一家从老厂乡安家坪村搬到了一个异地扶贫搬迁点。稻城扶贫开发公司一成立,她就被分配到蔬菜基地工作,月收入3000多元。易思芬见自己不出去工作也能在家里有稳定的收入,就让母亲和姐姐来这里工作。

李伟说,县城附近有5900多亩现代农业产业扶贫基地,现招聘200多人在基地工作,平均年收入1.4万元。基地建成后,可就业4350人。同时还能带动全县种植辣椒、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20多万亩,涉及农民8000多人,直接解决2000多名拆迁户的就业问题。

目前,工业扶贫已经成为会泽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的坚实基础。会泽扶贫办主任刘玲表示,到目前为止,全县“两保三保”问题基本解决,各项指标完全达标。接下来,会泽将围绕“超脱、稳定、预防”三个关键点,再接再厉,全力冲刺,确保打赢扶贫攻坚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周斌中国县经济新闻记者郑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1395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