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究竟如何

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究竟如何

原标题: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如何 最近,在一些地方,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方面受到歧视,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很多读者想知道在高校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兼职和全职有什么…

原标题: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如何

最近,在一些地方,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方面受到歧视,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很多读者想知道在高校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兼职和全职有什么区别,其含金量真的比全职低吗?所以我们邀请一些高校领导从入学考试、课程设置、导师安排、毕业论文要求等方面进行解读。

问题一:申请要求一样吗?

初步复试要求与全日制要求一致

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何中伟

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是相对于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而言的一种培养形式,其培养体系是以在职人员为重点,提高受聘人员专业能力,更新专业知识,使合格人员获得学位的终身教育体系。它是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补充,构成了中国的学位和研究生教育体系。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对象主要是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学士学位(或相当于学士学位,或大专毕业两年以上)的人员。从2017年开始,申请非全日制研究生必须参加全国统一研究生考试(初试)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复试。初试和全日制考生使用同一套试题,与全日制考生全国录取分数线相同,复试要求与全日制考生相同。

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明显优势是工学结合,在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提高专业能力和学历。近年来,我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保持稳定。主要学生是农业技术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和涉农企业员工,90%以上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年龄在25至40岁之间。由于他们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学习热情高,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学习效果好,500多名毕业的兼职研究生活跃在京郊农业和农村一线,把自己的知识写在京郊的土地上。可以说,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在职者实现人生梦想的重要途径。

从学制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基本学制为三年,学制最长一般不超过五年。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培训单位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形式和特点,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但必须坚持相同的标准,保证相同的质量。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纳入学位授权点资格评估范围,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位论文也纳入抽样检查范围。非全日制研究生完成规定的学分,通过论文答辩,达到毕业要求,即可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我们学校有七个专业学位项目,同时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他们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导师配备、师资力量、实验条件、学位授予都是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比如农业管理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采用同一培养方案,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4学分,实训学分6学分。但考虑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实际情况,非全日制研究生会采取周末集中授课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习课程,更注重实习,比如农业管理专业的实训,时间不少于6个月。

事实上,各高校都非常重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严格控制入学、培养和出口。我校一直致力于建设高水平应用型现代农林大学,形成了依托农、工、管三大学科的兼职教育教学体系。未来将不断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快培养农村振兴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问题二:教学内容一样吗?

课程完全一样

王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教育部2017年实施的一项重大改革。将以前由国家组织单独招生考试,只颁发硕士学位证书的在职纪录片研究生调整为参加全国硕士招生考试,统一划线,重新审核,统一招生,可同时取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双证)的非全日制研究生。

北京理工大学2017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2019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工程博士。每年招聘兼职硕士约1000人,兼职工程博士20-30人。此后,学校明确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导向的就业类型,这与教育部2020年发布的《全国研究生招生管理条例》中“原则上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导向的就业人员”完全一致。

在培养方案和课程学分上,我校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的要求相同,包括课程内容、实践环节、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等。在课程设置上,非全日制学生的所有公共课、核心课、选修课都和全日制学生完全一样。课程以集中授课为主。周六、周日和其他节假日或工作日的晚上上课。老师主要是学校的老师。少数(约10%)招生规模较大的MBA(包括EMBA)聘请了国内一些该领域的知名教师授课,工程硕士也聘请企业导师授课。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的学时、考核方式、质量要求与全日制研究生课程完全一样。论文方面,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期中考试、论文综述、论文严格按照同样的要求进行管理。学校还对所有论文的重复率进行检查,随机抽取5%送校外同行专家进行盲测。不合格的学位论文必须修改,通过再审才能授予学位,以保证培养质量。

根据毕业情况,我校90%左右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以在基本学制(三年工科,两年管理学和人文社科)内正常毕业,取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问题三:老师之间有区别吗?

导师在安排上一视同仁

许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MBA教育中心主任

目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只存在于工商管理学院的MBA学位授权点。学校对研究生总是一视同仁,一视同仁。具体到MBA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是指春季招生才拿到学位证书的毕业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纪实类。为了规范MBA招生,培养和保证教育质量,教育部将从2017年起整合春秋两季MBA招生,推出全日制MBA和非全日制MBA。

就我校的非全日制MBA和全日制MBA而言,两者在考试和录取过程中没有区别,都建立了完整一致的培养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从教学内容来看,他们培养计划的核心内容和要素是相同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核心必修课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同,包括选修课、师资、教学要求、课程考试和考核要求。

以导师安排为例。我校非全日制MBA和全日制MBA配备的导师相同,均实行双导师制度。导师由学术导师和教师职业组成。学术导师来自全校优质教师,教师职业是行业内的成功人士。他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咨询、职业能力培训与考核、创新创业培训提供专业指导,共同积极交流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学校、导师、学生的共同努力搭建互动交流平台。非全日制MBA和全日制MBA的导师对学生的要求有统一的标准,如实习要求、学位论文要求、论文答辩要求等。同时,他们的教育督导和质量保证体系完全相同。

其实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区别是全日制研究生周一到周五上课,非全日制研究生周末或者业余时间上课。这种上课时间的差异并不影响培养质量的高低,用人单位完全没有必要区别对待兼职研究生。

问题4:毕业论文降低要求了吗?

坚持同一个标准,保证同一个质量

宋,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协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办〔2016〕2号)明确要求,培养单位在制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时,要坚持同等标准,保证同等质量。华北理工大学在招收和培养兼职研究生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尊重兼职研究生脱产学习的特点,确定了“内紧外松”的个性化指导和培养模式,以保证兼职专业学位研究生具有与全日制研究生同等的培养质量,尤其是在保证学位论文质量方面。

“亲密度”是指学校在制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学位论文时,要明确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的特殊性和艰巨性,坚持“两个一致”的原则。第一,论文的评价标准一致。学校硕士学位论文管理规定是针对所有研究生的,不区分学生的脱产或兼职状态。学校制定了完善的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有校监团队、导师、其他学校专家等参与。第二,论文环节的实施是一致的。在论文开题答辩、期中考试、匿名评审、预答辩、答辩过程中,两种身份的研究生必须通过同样标准的过程考核和专家评审。比如在开题阶段,学校保证论文选题上的研究具有创新性;文本复制比例只有小于15%才允许进入下一环节,大于30%直接进入延期回复;如果论文复习或预答辩失败,学生将被要求酌情推迟三个月、六个月或一年。学校坚持提醒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往前走,严格管理出口。对于个别课程不符合毕业学分要求,论文未按时完成的学生,学校管理部门会及时提醒和警告,安排专人及时跟踪督促。在研究生导师培养中强化“一视同仁,一视同仁”的理念,坚决淘汰不合格论文,保证学位论文质量。

“外松”是指学校充分考虑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人情况,“一人一策一案一生”,充分调动和协调教学资源,采取相对灵活的个性化指导和管理方式,保证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最佳学习效果和培养质量。学校长期实施研究生培养“弹性学分制”,将非全日制研究生最长学习时间延长至五年,为学生学习开辟“绿色通道”。在选课方面,学校所有教学班都是开放的。兼职研究生可以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和个人学习基础灵活选择课程,充分利用个人有效时间,利用好学校资源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为高质量完成学位论文提供专业保障。

现状及建议

“双非”研究生的就业往往受到歧视

北师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白永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包括非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双非定向研究生”)和非全日制定向研究生。以前我们学校有几个系招“双非研究生”,但是近几年这些系都停止招“双非研究生”,只招兼职定向研究生。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双非研究生”在劳动力市场求职过程中待遇不够公平,就业渠道不畅。部分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比如人们经常在招聘启事上看到“招聘全日制研究生”的要求,或者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考虑全日制研究生。

“双非研究生”就业困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用人单位对“双非”研究生了解不多,不清楚上级部门是否能为这类学生解决户籍,制定政策,导致他们不敢做决定,在发布招聘需求时也不给这类研究生机会。虽然有用人单位认为“双非”优秀,想招,但担心后续政策问题,不敢大胆招人用人。就业政策的滞后未能为“双非”学生的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是进入实习期时,“双非”研究生需要提供各种证明其具有应届毕业生身份的证明,才能与企业签订三方协议。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他们不能给雇主打广告。

第三,在申请过程中,很多机构认为,非全日制培养的学生的知识储备是无法与全日制相比的。

第四,部分“双非”研究生年龄偏大。大部分都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下班后继续给自己充电。但部分用人单位或具体政策在实施户籍和编制时对员工年龄有严格限制,导致“双非”研究生无法应聘。

怎样才能消除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偏见?我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扩大宣传介绍,增加用人单位或者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正确认知。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同,都属于统招分科计划,学历类型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同。两者唯一的区别在于学习方法不同,而不是学历类型不同。用人单位应消除歧视,关注学生能力,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

其次,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兼职学生的能力水平。建议高校进一步加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打消用人单位对“高素质人才”的顾虑。

第三,教育、组织、人类社会等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突破劳动力市场政策壁垒,让非全日制研究生享受同样的政策红利,获得同样的展示平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1410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