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沉痛悼念我国潜艇事业的先行者、军用智能水下机器人的开创者邓三瑞同志

沉痛悼念我国潜艇事业的先行者、军用智能水下机器人的开创者邓三瑞同志

原标题:深切悼念中国潜艇工业先驱、军用智能水下机器人先驱邓三睿同志 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 深切悼念邓三睿同志 讣告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

原标题:深切悼念中国潜艇工业先驱、军用智能水下机器人先驱邓三睿同志

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

深切悼念邓三睿同志

讣告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原院长、哈尔滨工程大学终身名誉教授邓三睿同志,于2020年9月15日下午13时30分不幸逝世,享年91岁。

邓三睿同志,1929年10月19日出生,湖南省宁远县人,汉族。1951年1月参加工作,195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9月退休。曾在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尔滨海洋工程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工作。曾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教研室主任、哈尔滨海洋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学术评议组成员,中国船舶工程学会第三届理事,黑龙江省船舶工程学会第三届理事长;曾任黑龙江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科技经济咨询委员会主任。

邓三睿同志几十年来,在船舶和海洋的科学教育领域辛勤工作。他无限热爱中国共产党,无限热爱社会主义,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他忠于服务国家,敢于做第一,为人师表,愿意做别人的阶梯。他把自己最好的年华献给了共和国海洋科技的发展进步,为国防科技和教育奋斗了一辈子。

邓三睿同志是一位好领导,是一位深受师生爱戴的“大先生”,因为他淡泊壮志,恬淡深远,不计名利。长期从事船海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海军舰船的研制。曾教授潜艇结构、潜艇设计、系统工程等课程,为国家培养了多名船舶工程、海洋工程、系统工程专业技术人才。他学术造诣深厚,学识渊博,说起课来充满乐趣。他的“教师应该是火花和春风”的思想影响深远,他的教学哲学受到广泛尊重。1995年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5年被哈尔滨工程大学授予“终身荣誉教授”。

作为中国共产党培养出来的杰出科学家,邓三睿同志一生主持并参与了多个舰船和海洋领域的“共和国第一”,被誉为“中国潜艇之父”。1956年参与制定国家12年科技发展规划潜艇计划;1958年,领导主持新中国第一艘实验潜艇的设计研制;1959年,领导人首次主持中国潜艇的技术设计工作,后来担任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设计总顾问,是中国潜艇工业的先驱;70年代转入海军系统工程研究,著有《系统工程与控制导论》一书;1984年,他被联合国聘为海军军备竞赛研究专家组专家,进行全球海军军备竞赛咨询研究。他以高超的学识和学术水平,与联合国合著的《海军军备竞赛》一书于1985年出版,他对这项研究的贡献受到联合国的赞扬。付钱让他买了一大批海军和造船业的专业原版书,剩下的五千块交给了学校;90年代初,开拓了军用智能水下机器人的研究方向,领导并主持了我国第一台军用智能水下机器人的研究工作,是我国军用智能水下机器人的先驱。

邓三睿同志为学校的发展建设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历史贡献,为学校今天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随着邓三睿同志的逝世,我们失去了一个好领导,一个好老师,一个好党员,一个好同志。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尽最大努力把学校的工作做好。

邓三睿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将于2020年9月17日7: 00在东华院二楼德政厅举行。早上6点20分,北体育场学生超市门前会有一辆去东华苑的大巴。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年9月16日

初心与专注——忆邓三睿同志

01

从“小拉布拉多”到潜艇专家

1949年,邓三睿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学习造船。当时各行各业都渴望人才。周恩来总理指示将四年制本科学习缩短为三年。

大三的时候第一次参军,被送到江南造船厂学习放样、电焊等造船技能。之后被送到军队干校,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海军学校继续学习造船。

1953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成立,邓三睿在海军工程系任教。1956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科学春天的到来,邓三睿参与制定了由周恩来总理主持的国家科技发展12年规划的潜艇发展规划。该计划证实,中国将建造自己的水面舰艇、核潜艇和原子弹。

后来,这些事情果然都做了。当时邓三睿的军衔只有中尉,在华、梁思成等大专家面前是个“小走狗”。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潜艇技术领先世界,不仅速度快,而且保密性好。当时中国拥有的几艘潜艇都是苏联改装的。很多老师都是在苏联留学过的苏联专家和中国专家。当时大连海事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清华和交大,通过苏联专家的手,基本掌握了潜艇建造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当时从苏联获得了一个重要的帮助——制造业转移,即苏联制造的潜艇的设备、钢材和技术,是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根据苏联提供的图纸,在中国引进制造的。潜艇和水面舰艇是按照转移制造的方法建造的。苏联转让制造组装的潜艇,1957年在江南造船厂下水。

在这个过程中,邓三睿进一步掌握了潜艇建造的全过程和技术,中国潜艇发展的基础也逐渐建立起来。后来,作为哈尔滨唯一的军用造船专家,他带领学生到上海开始设计中国潜艇。

02

“红色和专家”和“真刀真枪”

中国第一艘实验潜艇由邓三睿任总经理研制成功。艇长15米,重约30吨。1959年底旅顺试航成功。

小型潜艇的设计是在1958年大跃进时期完成的。

时代对知识分子的要求是“红而专”;对于工科大学的师资要求,一定要加一把“真刀”。

什么是「真刀」?就是要结合国家的需要。当时组织已经决定把邓三睿送到苏联的研究所,他已经通过了必要的俄语测试。

但有一天,领队冯杰叫醒了正在午睡的邓三睿,说现在海军要设计造潜艇,派他当总领队,带学生做毕业设计,题目是造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的常规动力潜艇,“真刀真枪”就这样来了。

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中国已经有了完整的工业基础。当时哈尔滨军工海军工程系按船上五个系分为五个系,这是其他学校所没有的天然优势,与造船专业相匹配的声纳、内燃机、电气等专业也被吸收。

杨(左)邓三睿(中)戴义山(右)

1958年,年轻的邓三睿教授承担了中国第一艘实验潜艇的设计;参与潜艇设计的主要是哈尔滨军工的二本学生。

当时美国设计了一种叫“大蓝鱼”的水滴形潜艇。邓三睿负责潜艇设计,也选择了水滴型方案。当时核潜艇的设计就开始了。邓三睿制造的实验船为核潜艇的设计开发提供了借鉴和经验,核潜艇也采用了水滴型的设计。

1959年底,新中国第一艘常规动力试验潜艇终于建成,在旅顺进行了水面和水下试验。

新中国第一艘常规动力潜艇研制期间,邓三睿在北京吃过两次饭。这两顿饭非同寻常!

有一次是“潜艇设计的开始”。他们在几周内完成了潜艇草图的概念设计,并带着四个方案前往海军装备部向时任副部长薛汇报。陈赓院长请吃饭。

一次是“潜艇设计”,CEO贺龙在老北京饭店请客。这顿饭后,哈尔滨军工几个研究所成立,风洞、火箭试验等基础测试设备也已到位。这些研究所的建立为国防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做出了巨大贡献。

03

“联合国专家”和“中国水下智能机器人先锋”

1966年,邓三睿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设计和论证,并担任研制组顾问。

1967年,主持潜艇应急上浮研究,取得可喜成果。1983年至1986年,邓三睿教授被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库埃拉尔聘为联合国裁军事务部海军军备竞赛专家组成员,从事全球海军军备竞赛研究。他的著作《海军军备竞赛》于1985年由联合国出版。

校友滕撰写的《哈尔滨军工传》中描述了这样的经历:邓先生对这项研究的贡献,以其高超的学识和学术水平受到联合国的赞扬,但他的报酬却被用来为当时的哈尔滨船舶工业大学购买了大量有关海军和造船工业的专业原版书籍,其余的钱都交给了学校。

冷漠的智慧,安静而深远。邓先生的高尚品格,不分名利,为人们所称道。

邓三睿教授赠大三学生书法作品

鉴于邓教授多年来在中国潜艇工业中的声誉和成就,以及他对中国海军建设的重要贡献,1988年,国务院召集全国25位各学科专家、教授,讨论振兴科技计划,并邀请该教授作为船舶专家参加。

20世纪90年代,邓三睿教授根据海军发展的需要,忧国忧民,毅然挑战未知世界,将目光投向高科技发展的前沿,承担了研制我国第一代智能水下机器人的重任,并在该项目的研制中做出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成为我国水下智能机器人的先驱。

邓三睿(右一)和徐玉如(右二)

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大力推荐徐玉如接手工作,然后白手起家为中国的水下机器人创建了一座科学丰碑。

徐玉如院士生前不止一次说,他最感激的老师之一是中国第一艘常规动力潜艇总设计师、第一艘核潜艇顾问邓三睿教授。

他一直强调“智能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先驱是邓老师,是邓老师种的树,果实是我们摘的。”

04

它是一个“火花”和一个“春风”

1960年,邓三睿在31号楼一楼大厅做工作报告

邓教授是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他的“老师应该是火花,春风”的思想感染了很多人,他的“真的是假的,假的是真的”的教学哲学得到了很多人的高度赞扬。他学术造诣深厚,学识渊博,说起课来充满乐趣。

2017年83班校友毕业30周年返校,83-712班校友向母校捐赠陈赓院长和邓三睿教授画像,邓三睿上任接受捐赠。

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教授过“潜艇结构”、“潜艇设计”、“系统工程”等多门课程,为国家培养了多名船舶工程、海洋工程、系统工程等专业技术人才。

“半导体材料最初是砂岩,但知识使它成为一种资源。这些都要通过教育来解决。教育很普通,但很有意义,很有价值。”这是邓三睿教授在哈尔滨市终身工程荣誉教授颁奖仪式上的精彩发言。

1992年,哈尔滨海运学院代表团访问了俄罗斯科学院海洋技术研究所,邓三睿教授在论坛上发表了讲话

沧桑使人变老,尹福的年轻一代永远健康。从1953年成立的哈尔滨军工到今天的哈尔滨工程大学,邓三睿教授已经坚持这个军工大院66年了。如今,正处于“一杯茶时代”的邓教授,依然充满着人格魅力。

81岁的邓三睿教授给2011届毕业生上了最后一堂党课

深切哀悼

哈尔滨工程师的“大先生”邓三睿同志

高凤山·瑞昌先生

邓先生旅途愉快!

我们会永远想念你!

哈尔滨工程大学

— heu19530901 —

排版|天昊火平

编辑|霍平

审计|陆东实金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1414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