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北邮“烛光”奖候选教师(一):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谱春秋!

北邮“烛光”奖候选教师(一):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谱春秋!

原标题:北邮“烛光”奖候选老师(一):三尺台举桃李,一枝粉笔记春秋! 有人说,教书是“阳光下最辉煌的职业”。在岗位上,教师也是世界上最无私的职业。为了奖励和表彰…

原标题:北邮“烛光”奖候选老师(一):三尺台举桃李,一枝粉笔记春秋!

有人说,教书是“阳光下最辉煌的职业”。在岗位上,教师也是世界上最无私的职业。为了奖励和表彰在教学研究改革、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探索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教师,北京邮电大学于2020年6月启动了第二届烛光奖。

烛光奖主要奖励长期致力于教学,在师生中享有较高威望的专职教师。经过充分讨论和投票,学校确定36名教师为第二届烛光奖候选人。近期将组织全校师生校友对候选人网上实名投票。

从今天开始,帖子将分四个阶段(没有特别的顺序)带你认识这些优秀的老师~

希望大家积极参与投票,在心里表扬好老师。

北邮北邮

01

杨楫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信息技术与新工程产学研联盟工程专业认知与创新素质培养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关村产业发展基金项目评估专家。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杨楫教授特别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从2008年开始,杨楫教授开始开设移动互联网课程,组织创意工作坊,从而开始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2012年,杨洋教授开设了两门创业课程。杨楫教授成功培育了V型电影、半维等学生项目,促进了项目成果的孵化。他开创了实用创新的大一工程教育模式,挖掘了大一新生的创新潜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推动了产学合作,探索建立老年文化等新的教育模式。

杨楫教授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等大型科研项目,推动多项重大国际科技合作。杨楫教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是汶川地震移动心理救援项目的联合创始人。

刚进大学时,他的入门课程为大一新生打开了新的视野;跳进事业,是他的双创班让犹自有了创造性的思考。他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他在教学中改变的不仅仅是方式,更是全方位、多维度的教育理念。

02

田辉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获北京市名师称号,学院教学组专家,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负责人。同时,她还是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心主任,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JTC1/区块链分会临时委员,《通信学报》编委会委员。

十多年来,田辉教授带领课程组探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体系,不限于某一特定的微处理器芯片。她参与的以8086CPU为模拟机的教材被教委推荐为电气信息专业平台课程规划教材,被评为国家“十二五”本科规划教材,并获得北京邮电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目前她负责的新教材是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校级教改项目,是高校新课程建设。田辉教授主持并参与了20多个国家重大项目。他的成果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中国交通科学技术研究院一等奖。近年来,她在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期刊上发表了20篇论文(4篇在JSAC,2篇在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ESI),授权了50项发明专利,采纳了国际和国内标准化组织的18项建议。

她也是老师也是朋友,温柔睿智,这是对她的第一印象。在她的讲解下,复杂晦涩的微处理器原理变得生动有趣,始终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让她贴近学生。

03

乔耀军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讲授电磁场与电磁波、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担任电信工程与管理专业校长、现场课程校长。重视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爱国情怀,是乔·教授在教学中坚持的原则。做老师做朋友,不抛弃不放弃,是他与学生相处的方式。

乔教授荣获2019年中国电子教育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奖、2018年北京邮电大学优秀研究生教育导师奖、2017年北京邮电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6年北京师德先锋奖、2016年北京移动奖。主持研究生幕班建设。“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讲座荣获教育部第二届留学英语教学品牌课程,主持多个国家项目。

“兢兢业业,负责任,幽默风趣,是个好老师,乐于助人的朋友,知识清晰,课程通俗易懂,是大学遇到的最好的老师”,这是学生给他的评价。

04

邓刚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兼硕士生导师

作为我院《电子电路基础》和《通信电子电路》的课程带头人,他的教学任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历年来学生的教学评价成绩位居全校前20%。《电子电路基础》课程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北京市高校市级精品课程。

近年来,获得“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学校青年教师”、“学校模范教师”、“周炯潘优秀青年教师励志奖”、“高校优秀班主任”、“全国高校青年教师讲授电子技术基础与电子线路课程竞赛”等荣誉。在科研方面,承担或参与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交通科学技术研究院一等奖、北京市科技奖三等奖。

“以学生为中心”是他的教学理念。面对两门基础课的教学,他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整合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科研项目等相关内容,促进学生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思维能力,注入正能量。

05

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经过在北邮32年的努力,张教授获得了国务院政府补助的北京邮电大学教学硕士学位,获得了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交通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奖。

教授大学物理、导波光学、电磁场与数值计算等8门本科课程,非线性光学、特殊函数导论、偏振光学等3门研究生课程。他是《大学物理问题指南》(2010年)的主编,翻译了国际名著《光学》第4、6版(2013、2019年),出版专著《光纤偏振模色散原理、测量与自适应补偿技术》(2017年)。

作为国内光纤偏振效应领域的知名专家,张教授主持了多项国家相关领域的科研项目,解决了雷暴天气下光纤偏振态快速变化引起的通信中断问题。

科研和教学都是平等的,都是辉煌的。他努力将前沿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并将教学中获得的新认知引入科学研究。

06

西丽夏

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不要忘记你的主动性,23年来你一直专注于基础学科的教学。Xi·丽霞教授长期从事《大学物理》教学和光纤通信的研究工作,全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改革。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带头人,叶培达创新研究院“宽带通信与光电技术”带头人,“三进”培育点带头人。承担8个教改项目,发表3篇教改论文,参与编写3份教材,翻译1部专著;构建双创高中新课程。

精心育人,培养许多优秀人才。她培养了79名博士生和硕士生,其中许多人获奖,并指导学生获得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硕士论文评选提名奖。

深入研究,主持多项科研项目。Xi·丽霞教授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等30余项科研项目,发表SCI检索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5项。2015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9年获北京邮电大学校友奖、教学基金。

不知疲倦,根植于《大学物理》几十年;始终如一,始终坚持“学而时习之,为人师表”的母校校训;开拓进取,为光纤通信研究开辟新的道路。

07

尹晓莉

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为“信号与系统”课程的负责人,全面主持课程建设工作;参与建设的“信号与系统”课程在中国高校MOOC中已启动4次,选修课超过4万门;开展线上线下联合教学试点,得到学生高度认可;发布数字课程。

主持10个教改项目(1个省部级),第一作者发表教改论文9篇;主编出版教材3部,改编英文原版教材1部,参与教材2部;在北京获得2项教学成果奖,在学校层面获得3项教学成果奖。三年来,本科教学评估三次获全院第一,两次获全校第一。

科研工作集中在光通信和信号处理领域,主持过相关领域的多项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第一作者/通讯员SCI论文10篇);作为第一个发明人,他获得了4项专利。在全国教学工作会议上做了4次报告,课程建设成果得到同行的高度认可。曾获校一级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称号。

以“信号与系统”为基石,巩固电子信息专业的基础,电子信息专业知识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交流和海量开放的在线课程平台滋润每一位热心的学生。

08

张红信

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红信教授领导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北京市一级本科专业,张红信教授领导的《电磁场与电磁波》(北京市精品课程)被推荐为国家一级本科考生,《电磁场与电磁波》主编被评为北京市优质教材。获北京市名师、北京市教师先锋、北京市教学成果奖等40多项;在教育部教学委员会推广教学经验,受到国家教材委员会等部门的表彰;指导本科生发表10余篇SCI/EI论文,指导20余场国际国内比赛。

张红信教授开发了我国第一个计算机电磁辐射信息安全数值评估系统,在电磁信息安全和脑机接口研究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主持多项国家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他申请了18项专利。

君子不好。张红信教授不仅是电磁学领域的科研先驱,也是追求“全面育人”的领军人物。

09

崔延松

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担任电子科技副组长。构建多元化教育模式。崔延松坚持德育建设的宗旨,践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教学理念。积极参与课程思想政治建设的教改工程。主持参与十余项教改项目,参与高中新课程建设,创新网上VR实验教学平台。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出版多种教材。被授予校友奖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重大创新项目,获国家级奖项21项,省部级奖项近百项。还获得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导师奖、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杰出人物、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先进工作事迹奖、大创新十周年最佳导师奖。

潜心攀登科研高峰,将科研成果融入课堂。崔延松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学会等奖项。

教育第一是德育,进步第一是创新。良好的师德,迷人的思想政治思维,独特的VR教学平台,都是崔教授带来的财富和财富。

10

汉克

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韩克先生是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爱丁堡大学访问学者,中国通信学院集成电路专业委员会委员。作为集成电路设计课程的负责人,积极探索集成电路课程的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以经典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国家项目为例,强调竞赛促进教学,学以致用的教学风格。他所承担的模拟集成电路设计被选为北邮华为学院的第一门建设课程。曾两次获北京大学学生集成电路设计竞赛优秀导师,并获得北京邮电大学“优秀研究生教育导师”称号。

韩科先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电子和集成电路,承担过30多个科研和教育改革项目;发表SCI论文13篇,其他科研教学论文33篇为第一作者;参与编写1本教材;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9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和通信电子学会省部级奖励5项;他的团队在北京被评为模范集体。

ASIC在韩科老师手里,就像颜料在画师手里。他以丰富的实践教学和创新探索,让每一个专攻集成电路的学生都相互了解。

北邮北邮

其他考生老师的介绍邮件近期会陆续发布~请大家注意!

制作单位: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制作:红岩新闻媒体中心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

排版:贺龙珠

编辑:孟芊,董思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1445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