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本市首次编制专项规划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

本市首次编制专项规划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顶层设计加快重大项目完善,稳步推进人才社区分工,引导城市首次编制专项规划,推进国际交流中心功能建设 9月27日,全市召开新闻发布会,推…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顶层设计加快重大项目完善,稳步推进人才社区分工,引导城市首次编制专项规划,推进国际交流中心功能建设

9月27日,全市召开新闻发布会,推进国际交流中心功能建设。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市人才工作局等部门负责人介绍了《北京国际交流中心功能提升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编制、重大项目推进、首都国际人才社区建设等情况。

首次编制未来15年专项规划,确定“一芯两轴多板块”格局空

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我市加快顶层设计完善,首次编制专项规划,协调国际交流各方面功能需求,完善国际交流中心功能体系,拓展新兴载体空房间,确定“一核两轴多板块”布局空,为未来15年国际交流中心功能建设勾画蓝图。

“一核”是首都的功能核心区,是开展国家政务和国家外交活动的主要承载区,是展示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区。“两轴”是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国际交往功能的集中承载区。“多板块”包括东、西、北、南四个区域,是拓展和丰富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空的承载。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副主任杨军表示,该特别计划是该市首次制定的,其外交工作非常专业,在该领域非常全面,没有先例可循。总结全球国际交流中心城市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分析北京的优势和不足,从重大外交外事活动的服务保障能力、国际元素的集聚性和国际交流的活跃性五个方面不断完善国际交流能力建设。同时筛选提取各领域国际传播功能相关的核心信息,首次建立北京国际传播功能要素空之间的指标,不断跟踪、完善和优化北京国际传播的功能格局。

根据《特别计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35年,北京将成为中国开展重大外交和外交活动的主要舞台,成为引领全球科技创新和交流合作的中心枢纽,成为展示中国文化自信和多元宽容魅力的重要窗口,成为展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的国际交流资本。

抓好重大项目“牛鼻子”,确保重点设施建设

“要实现国际交流中心的功能,首先要抓住重大项目的‘牛鼻子’。”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于海勇表示,为此,北京已将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国家会议中心二期、第四使馆区作为当前工作重点,并努力确保关键设施建设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进行。

按照服务国家顶级国际交流、承载国内外交活动全过程核心承载区的功能定位,北京正在扎实推进雁栖湖国际会议之都的拓展升级。目前,雁栖湖国际会展之都整治规划编制已完成,白燕山庄主体结构建设已验收,岐狐集团项目加快推进,环湖设施升级改造取得成效。

于海勇介绍,在打造国际交流新“客厅”的基础上,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主体结构已经封顶,预计2021年投入使用。第四使馆区《条例与城市设计》启动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周边环境改善有序推进,“三里屯二号”推进。大兴国际机场空经济区、新中国会展二期、三期、全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冬奥会场馆等。进展顺利。

分部指导,国际人才社区建设不搞“一刀切”

近年来,该市启动了朝阳望京、中关村科技城、未来科技城等8个国际人才社区建设。2020年,发布实施《首都国际人才社区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涵盖9个建设场景和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推进建设的标准和依据。

如何在指南中体现人才社群的共同要求和不同社群的资源禀赋差异?根据八个国际人才社区的不同发展特点,该市在《指导方针》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方案。

市人才工作局副局长刘介绍说,《指导意见》分为四个部分,中间两个部分分别阐述了共同标准和个体差异。在通用标准部分,提出了“1+3+9”的顶层设计,“1”是国际化人才需求的核心,“3”是国际化、生态化、数字化的主要导向和建设理念。提出了宜居社区、邻里交往、教育文化、创新创业、医疗卫生、交通网络等国际人才关注的9个建设场景。

根据九大建设场景,指南还提出了9大项、33中项、115小项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不搞‘一刀切’,有些是约束性指标。当它们达到时,可以称之为‘国际规范’。”刘表示,有些是预期指标,希望作为方向指引,根据各区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发展特点,提出分区指导建议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比如朝阳望京、中关村科技城等建成区重点升级改造,顺义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在建区重点吸收国际元素,新首钢、怀柔科技城等新区重点规划引领。”刘说,我们希望将共同需求与各区自身资源禀赋充分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建设一个标准统一、个体差异并存的国际化人才社区,吸引全球人才来京创新创业。(杨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1531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