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倾听河南脱贫故事 百名记者进百村:洪香铺村真“香”

倾听河南脱贫故事 百名记者进百村:洪香铺村真“香”

原标题:听听河南扶贫的故事。数百名记者进入白村:红香铺村真“香” 来源:河南日报 因病致贫的村民谢通过养鹅脱贫。2019年,收入30多万,精力越来越旺盛。(洪星…

原标题:听听河南扶贫的故事。数百名记者进入白村:红香铺村真“香”

来源:河南日报

因病致贫的村民谢通过养鹅脱贫。2019年,收入30多万,精力越来越旺盛。(洪星摄)

“谢变化太大了,人生有个开头就不一样了!”在信阳市淮滨县思齐镇红香铺村,村民们举起谢,纷纷竖起大拇指。

记者致电谢,雨下得很大。他以为他在家,但他扔了一个空。

“他一定在鹅场。”邻居笑着说。

谢在鹅场,一群白鹅围着他扑腾着翅膀。

“去年我家一共赚了30多万。以前想都没想过。”在谈到收入的时候,谢微微一笑。因为八年前的那场严重车祸,他说话很慢,反应也很慢,但是腰挺得笔直,声音很大。

从穷到年薪30万以上的几率有多大?谢说,既要勤奋好学,又要有“能人”的带动。

“第一年参加村合作社养鹅,赚了点钱。第二年,我希望秘书能和我谈谈,鼓励我一个人去做,在技术、贷款和销售方面帮助我。在他的指导下,我靠养鹅翻身。”朱姬叔,他说,是朱梦干,洪祥铺村党支部书记,返校艺术家。

伴随着谢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红香铺村的生活变得极度贫困、虚弱、散漫。

“当时没有村部。村子的环境很脏,所有的工作都无法进行。”2015年,淮滨县科协主席徐传亮作为第一任驻村书记来到洪祥铺村。按照“凤还巢回燕”的政策,他得知朱孟頫在国外经商成功,动员他回国。“他不想回来。我一遍又一遍地跟他讲村子里的困难和优势。我也说过,我的家乡需要这样一个有能力的人。”回忆过去,徐传亮开心地笑了。

朱梦干回村后,第一件事就是自掏腰包掏100万,修村部,绿化道路,村容焕然一新;转让600亩土地,在农场沿线设立鸡塘,种植花草树木,购买鹅苗,发展“林下经济”。

“我自己先做,做好了,村民会来跟着。”朱梦干说。

慢慢地,村民们聚集在他周围,学习种树和养鹅。经过两三年的发展,贫困户不仅摆脱了贫困,还跑上了小康之路。

徐传亮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在欢迎扶贫工作检查时,检查人员问:“你的数据有错吗?”

徐传亮笑着解释:“在人均收入这一栏,我们村比其他村高好几倍,这一点特别突出,像个假货。”洪祥铺村作为河南省代表村之一,参与了国务院扶贫工作第三方评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家乡做出成绩后,朱孟干邀请老乡回家创业。目前,该村已有三家工厂落户。

记者在淮滨县看到一栋挂有星辉服装厂招牌的厂房。“我们工厂的月出口值在30万到40万之间,雇用60人。”厂长张敏(音译)是被朱孟干鼓励去家乡创业的村民之一。

一位年轻的母亲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在缝纫,旁边一个小学生专注地坐在缝纫机旁做作业。我妈妈的名字叫丁。她以前在杭州工作,孩子是爷爷奶奶带的。现在在家工作,她觉得自己很踏实:“工资和杭州差不多,赚钱带孩子。”留在村里的年轻母亲和老人在村里的工厂和农场找到了工作。

现在的红香铺村,强大而有用,老有安全感,年轻有依赖感。良田规划稻田、花木、双孢蘑菇种植基地。路边设置莲子、芡实加工厂,厂内设有直播室,充满了蓬勃的现代乡村气象。

“有很多人来参观这个村庄。都说我们洪祥铺村现在真的‘香’了!”村民陈景友告诉记者。

“吃完饭就走,我去抓几条黄鳝带回来,还有鹅。”谢再三挽留记者吃饭。村民说老谢以前很抑郁,现在挣钱就像变了一个人,很热情,很开朗。(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胡)

采访笔记

想到饮用水源,随风而去。朱孟干深知该村地势低洼易旱的特点,坚决摒弃传统种植,选择合适的经济作物,狠抓特色产业发展,鼓励其他老乡回乡创业。

多途径、智能化信息、人脉广泛的人才回流,带动了智力、资本、项目的回流,为农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

乡村名片

洪祥铺村位于信阳市淮滨县思齐镇西部,耕地面积5375亩。全村2125人582户,其中198户849人办了卡,189户823人脱贫。

目前,红香铺村已形成“2基地、3作坊、4种、3维修、1农场”的产业布局,摆脱了靠天气吃饭的困境。2019年全村总收入900多万元,脱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1683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