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面对建筑的“失语”:城市公共艺术如何体现城市的精神内核?

面对建筑的“失语”:城市公共艺术如何体现城市的精神内核?

原标题:面对建筑的失语:城市公共艺术如何体现城市的精神内核? 记者|何安安 近年来,公共艺术和城市文化建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公共艺术作为现代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原标题:面对建筑的失语:城市公共艺术如何体现城市的精神内核?

记者|何安安

近年来,公共艺术和城市文化建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公共艺术作为现代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塑造了城市的精神核心,也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当代雕塑作为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公共艺术建设的主力军。

在此背景下,10月18日,2020公共艺术文化城论坛在上层美术馆举行。作为上述美术馆系列论坛的前奏,本次论坛由时代空创始人黄发起

(Afu)

与上层美术馆负责人郑文共同策划,旨在邀请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策展人以及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探讨公共艺术如何推动城市文化生态建设,搭建跨学科交流合作平台。

整个论坛分为三个环节:历史谱系、案例研究、圆桌对话。北京设计学会创始人宋维祖,中国当代艺术建筑史学家、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王明贤,方上美术馆创始人、华北理工大学建筑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冬奥会公共艺术策划委员会委员陈歌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董淑兵,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公共艺术工作室主任胡全春。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周玉芳与中国雕塑学会副秘书长、学术研究部主任唐尧等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公共艺术与文化城市相关课题。

10月18日,2020公共艺术文化城论坛在上层美术馆举行。图为论坛站点。

面对建筑的失语:城市公共艺术如何体现城市特色?

什么是公共艺术?这是王明贤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公共艺术是大众的艺术,与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王明贤指出,只有建立艺术家和公众之间的对话渠道,才能创造出充满活力的城市景观。在历史谱系中,王明贤以“建筑与城市文化观察”为题回顾了中国建筑发展的40年历史。

王明贤认为,中国全球化最大的标志是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城市化的城市建筑。不幸的是,城市形成了大量大杂烩式的城市建筑景观,大量旧建筑被拆除,大量没有特色的新建筑被创造出来。大型高层建筑的集聚,使城市失去记忆,建筑“失语”现象日益严重。城市公共艺术如何体现城市特色?这里,王明贤以连续十届“中国十大丑陋建筑”为例

(自2020年6月8日起,第11届中国十大丑建筑评选活动启动)

指出城市公共艺术不是用一些标志性建筑或雕塑建造的,而是用城市的无数角落建造的,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0月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发布消息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会同有关部门,就湖北省荆州市关公雕像项目和贵州省独山县水思大厦项目发布通知。此前,这两栋建筑曾在网上引起热议。其中,独山县水思大厦入选2019年十大丑建筑。

贵州省独山县水务局大楼。

入选“中国十大丑陋建筑”当然意味着嘲讽。但汪明贤认为,这次评选也真实地记录了这个时代的公共场景,使得建筑学的话题超越了原本狭窄的专业领域,成为趋势建筑的评选。从这个角度来看,丑陋建筑的选择不经意间开启了“建筑新批评”的大门。

中国实验建筑的崛起是王明贤接下来谈到的问题。“面对亚太地区全球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挑战,中国建筑师试图用他们的作品来回应,审视中国发展中的问题,并为未来的城市建筑提供新的思路。”以、王澍、、马的建筑设计作品为例,阐述了中国实验建筑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公共艺术的启示。

王明贤发出呼吁,希望让公共艺术介入城市,让人们和艺术家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未来充满诗意的城市。“城市的艺术不应该只是一座象牙塔。我们应该站在城市的角度。道路和电线杆可以反映它的宣传,这样人们在上班的时候就可以在车里找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们可以感受到诗意,让人们的生活充满诗意。这就是公共建筑的成功。”

公共艺术的价值体现在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上

那么,公共艺术应该如何表达呢?宋卫祖认为,公共艺术应该是写在地球上的艺术。也就是说,张永和、王澍等建筑师所探讨的问题,恰恰是如何将文化艺术与我们的生活和实践相结合。城市建筑和文化不是简单的水泥、玻璃、钢铁等。工业革命后,它们也不应该是功能性建筑。

北京设计学会创始人宋伟祖。

宋卫祖说,今天我们进入了一个创新发展的新时代。这样的时代应该是一个文化引导、科技支撑、需求导向、设计为手段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文化艺术,不是放在城市里的雕塑,而是融入我们城市生活的文化符号。“我们今天城市的地铁站、立交桥、城市住宅、建筑、绿色花园,不仅仅是让人们享受功能。宋卫祖说,艺术家和设计师一起改善和完成我们的城市建设。

在公共艺术和城市建设方面,中国自古以来就取得了许多伟大的成就。“在今天的北京城,在宏伟的7.8公里中轴线上,有银顶桥、钟鼓楼、天坛祈年殿、故宫建筑群、天安门广场前的华表和石狮等雕塑。哪一个不是文化艺术和城市建设的结合?”于是,宋卫祖向王明贤发出了类似的呼吁,让艺术走出象牙塔,走出博物馆和美术馆,走向中华大地。“这是我们艺术家和设计师的责任。”

公共艺术在区域发展中有什么价值?公共艺术与区域发展有什么关系?如何塑造城市形象,如何面对挑战?围绕“公共艺术与区域发展”这一主题,回应了上述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乔迁开始接触公共艺术理论,这导致了一种混乱。公共艺术怎么搞清楚?为此,我转而浏览了大量外国政府网站,阅读了不同国家和城市的公共艺术的定义、管理模式和成就,希望能找到答案。

《风之梳》是西班牙北部海滨小镇圣塞巴斯蒂安的一件公共艺术作品。

对于一个城市的区域发展来说,公共艺术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但在很多情况下,两者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乔迁认为,公共艺术区域发展的目的是通过艺术和展览激发城市的活力。通过公共艺术,城市的文化多样性充满了创新精神,也就是说,公共艺术着眼于现在,面向未来。“公共艺术的发展最初不是为了经济目的,更多的是为了社会效益。通过社会效益的积累,直接触及经济。”

曲线,西班牙北部沿海小镇圣塞巴斯蒂安的公共艺术作品。

公共艺术创作的意义在于特定领域的人与空之间的回应

在案例研究中,董淑冰讨论了“荒野艺术计划”,这是他最近提出的一个艺术创作计划,也是一个连续的、概念性的创作计划。因为创作基地都选在戈壁、沙漠、山区等人迹罕至的地方,所以被命名为“荒野艺术计划”。目前该创作计划下完成的作品有:戈壁方舟、大地之子、无界、风语者、汉武大帝等。

董淑冰的《野艺工程》《大地之子》。

《大地之子》是董淑冰2016年以来的作品。雕塑位于甘肃省瓜州县,整体形象是一个在戈壁滩上熟睡的孩子。作品长15米,宽9米,高4.3米。整个作品重800多吨,都是电脑雕刻的。对于董淑冰来说,这也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因为没有经验可以参考。

对于这部作品,董淑冰曾经说过:“面对婴儿的形象,我们通常是按照对生命的认知去对待婴儿,总是俯下身去看他。当一个孩子达到四米,你会发现那是另一个世界,另一种感觉。这种生活的影响其实很强烈。”

《无界》和《风语者》是董淑冰展示的另外两部作品。在案例研究中,董淑冰说《无界》的设计受到了敦煌壁画的影响,这座建筑实际上代表了他作为创作者对西方极乐世界的想象,但这种想象是一种想象的模式,因为中国传统建筑没有这样的规范。

被董淑冰的荒野艺术项目无界。延时摄影。

在制作《无界》的过程中,启发了《风语者》的诞生。董淑冰介绍,“风语”其实是我在做《无界》——戈壁沙漠的风的时候观察到的现象。这些风让《无界》的建造过程充满了钢管碰撞的声音,《风语者》就是对这些美妙声音的自然演绎。

董淑冰荒野艺术项目《风的低语》。

《当下——湖南常德水原右岸棚改区公共艺术创作》是2017年胡全春带领湖南常德水原右岸棚改区学生创作的作品。长4公里、深1公里的棚户区在未来几年内将被彻底抹去,这在我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中非常普遍。

湖南常德水原右岸棚改区旧址。

“城市的更新和改造将拆除所有的旧区。我们当时就面临这样的情况。”那么,面对空之间不断变化的立体,如何创作,如何找到创作的切入点?胡全春带领同学们来到现场,这个空房间呈现出四种状态,有的要拆,有的在拆,有的已经拆了,还有的在建。经常发生“今天去看的时候房子还在,第二天早上就不见了”。

“这个领域即将走到尽头,未来正面临一个起点。我们开始在终点和起点之间创造。”如何让记忆穿越时间和跨度空?在胡全春看来,即使是简陋的居所,也是人居住的家。有的人有记忆,也有对家乡的记忆,记忆需要载体。如果说公共艺术创作的意义在于特定领域的人与空之间的回应,那么我们在创作公共艺术时,如何通过艺术找到这样的载体呢?最后,胡全春找到了创作的基本方法:对象和事件。事件是参与交互创作的类型,对象是一个地方特有的,有材质,空,有体积,有符号。

在胡全春看来,城市更新是一个系统的课题,公共艺术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看到了什么问题?想什么问题?你对我们的创作回应了哪些问题?我觉得这就是公共艺术文化城的意义。”

记者|何安安

编辑|王青

校对|危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1688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