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深度关注 | 中国特色的现代化

深度关注 | 中国特色的现代化

原标题:深度关注|中国特色现代化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10月31日至11月5日,2020银川国际智慧城市博览会举行。世博会以“创新智慧城市,增强社会治理…

原标题:深度关注|中国特色现代化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10月31日至11月5日,2020银川国际智慧城市博览会举行。世博会以“创新智慧城市,增强社会治理能力,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展示了各种改善人民生活的智慧成果。图为世博会吸引众多市民互动体验。(来源:视觉中国)

金秋时节,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勾画了未来5至15年的宏伟发展蓝图。

一个更现代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全会明确,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远目标,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城乡居民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达到新水平;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和平等发展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明显扩大;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民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取得了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在会议公报中,“人民”一词出现了23次。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民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取得了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是2035年长期目标中单独列出的一项重要内容。回顾之前的13个五年计划,人首先作为一条清晰的主线贯穿始终。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鲜明特色。

“现代中国”是一百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

现代化是一个过程,中国被排除在这个过程之外。

19世纪中叶,在西方枪炮的冲击下,中国被迫打开国门,陷入内忧外患的灾难深渊。战乱频繁,民生贫困的中国,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世界上地位最低的国家”。从此,“现代中国”成了无数仁人志士的梦想。

中国应该如何实现现代化?一百年前,孙中山曾在他的心目中描述中国为“争取霸权”。孙中山希望建立的现代化,不仅仅是使船坚炮利的工业现代化,更是“建立一个政治文明程度最高、人民最幸福、为人民所拥有、所治理、所享受的国家,把我五千年的文明民族与世界潮流接轨”。

孙中山一生未能看到一个想象中的中国,但中国人民的现代化梦想和追求从未停止。

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个四分五裂、满目疮痍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团结、光明的新中国。但是,这个年轻的人民共和国的财富是如此之薄——重工业几乎为零,轻工业只是少数纺织工业,连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造不出来。同时,国际环境极其恶劣。

新中国在现代化方面面临着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更加严峻的挑战,比任何其他国家都更有复兴的意愿。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的探索。

1954年9月15日,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宣布,他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的工业化大国”。9月23日,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他要从“摆脱落后和贫困”的必要条件出发,“建设强大的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交通和现代国防”。1975年1月,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了分两步走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和实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再次吹响了现代化建设的号角。之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立足中国特色“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与时俱进,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性、理论性、民族性和当代性。

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强调,从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到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两个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我们不仅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世纪的目标,而且要利用这一势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第二个世纪的目标迈进。

一百多年来,中国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即只有坚持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分享发展成果,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尽管现代化的征程漫长而艰巨,但以更大的决心创造更加辉煌和全面的进步,已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

中国的现代化体现了鲜明的民族观和人民观

“从各国的实践来看,现代化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建设现代国家、发展现代经济、建设现代社会。它们相互联系,相互重叠。没有现代国家,现代经济就不能发展,经济发展必然要求建设现代社会。”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家研究所所长、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历史系教授钱乘旦认为,成功推进现代化的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顺利进行这三个方面的国家。

在欧洲工业革命后的两三百年里,现代西方国家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并试图为自己在世界历史中定位。“现代化”已经成为西方经验和西方化的代名词,西方模式似乎是唯一可以模仿的样本。

但是,西方现代化理论不能解决中国的现代化问题,中国独特的国情也决定了中国不能照搬西方的现代化模式。

“西方人实现的现代化,其实是300多年长期殖民的结果。”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温铁军认为,一方面,通过将剩余人口转移到殖民地,解决了旧欧洲人口与资源的紧张关系,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提供了宽松的资源环境;另一方面,西方国家通过占领殖民地丰富的资源,将殖民地的大量资本收益返还给大陆,使其能够迅速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因此,西方的现代化实际上是一个通过殖民手段进行资本形成和资本扩张的过程。在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条件下,这种发展道路其实是不可复制的。

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从“外生被动型”到“内生自主型”的转变和发展,发展进程被大大压缩。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今天的水平。用了200多年,而中国经历了一个平行发展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用了几十年才赶上。

为什么这么急?因为中国人民已经受够了落后,中国人民渴望民族复兴,期待中国成为世界上富强的国家。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种复兴理想成为中国现代化道路上最强大的凝聚力。

这样一个以民族复兴为内涵的中国现代化梦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特征有着根本的不同:中国的现代化体现了鲜明的民族观和人民观,因为它承载了中国近代以来强烈的历史诉求。“几个人享受幸福,几千个人想哭”的社会是不能接受的。中国梦不是几个人实现富强的梦,而是整个民族复兴的梦,国家富强的梦,人民幸福的梦;中国的现代化不仅体现在GDP数字上,还体现在亿万人民的生活上。为了实现整个民族和整个国家的梦想,我们必须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追求全民幸福。

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衷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人把亿万人民的迫切愿望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创新认识凝聚为国家意志,遵循人类社会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经过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实践和永无止境的开拓创新,导致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的相应变化,最终塑造了中国现代化的宏伟图景。

中国的现代化有许多独特而丰富的内涵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取得了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十九届五中全会规划的2035年远景目标令人振奋。

不仅仅是经济繁荣。中国的现代化有着更加独特和丰富的内涵:

特点一:在人口最多的国情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西方现代化进程伴随着贫富分化和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与西方发达国家少数人享有的现代化成就不同,中国的现代化不仅仅是整体的现代化,更是以人口最多的国情为基础的绝大多数人和每个人的现代化。这次全会首次提出“在共同富裕中取得更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长期目标,强调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这恰恰体现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要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加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特点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要得到极大的丰富。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人们向往的更美好的生活,这不仅仅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人人都懂礼仪,荣辱与共。

特点三: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大局中的核心地位。科技是国家繁荣的基础,创新是国家进步的灵魂。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更加突出和重要。随着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它需要一种新的发展观和新的发展模式。因此,五中全会在《建议》中提出要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力更生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支撑,并把它放在所有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

特征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数百年来,西方的大规模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造成了难以想象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中国的现代化没有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探索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整个现代化建设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通过转型发展,实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的双赢。2019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8.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5.3%,可再生能源投资连续五年超过1000亿美元,新能源汽车数量占世界一半以上…在一系列亮点背后,中国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特点五:走和平发展道路。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历史是一部充满殖民征服、资源掠夺和金融控制的血腥历史,也是一部霸权扩张和更替的历史。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不同,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是让少数人无限获利的现代化,而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现代化。这就决定了在对外关系上,中国必须走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道路,既要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要通过自身的发展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中国的现代化是建立在准确把握现代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和实施系统协调的战略,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现代化需要的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天津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基地研究员龚瑞波说。

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现代化的坚定选择

孙中山曾在《建国方略》一书中构想了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修建铁路约16万公里,公路160万公里,形成全国路网,进入青藏高原;挖掘和修复国家水道和运河,修建三峡大坝;沿中国北、中、南岸建设世界级海港;大力发展农业、制造业和采矿业…当时有人认为这些想法完全是个空思想,是幻想。

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顽强斗争下,那一年的愿景已经成为现实,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71元增加到2019年的30733元。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8亿多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2%。包括养老、医疗、低保和住房在内的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建成。基本养老保险覆盖9.5亿多人,医疗保险覆盖13.5亿多人。居民的预期寿命从1981年开始增加。自十八大以来,中国展开了与贫困的艰苦斗争。到2020年底,中华民族将历史性地解决存在了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孙中山致力于建设的独立、民主、繁荣的国家屹立于世界之东。

实现中国复兴梦想的过程,就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国现代化的起点是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亿万中国人民的日常改善是中国现代化水平的最好诠释。

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这是一条以实现共同富裕为价值取向,不落下任何人的现代化道路。它是一条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道路。是反对霸权、不谋求霸权、倡导合作共赢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现代化计划的形成不仅意味着中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而且意味着现代化不是西方化,这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模式和选择。

面对复杂的形势和各种风险,中国正在向世界贡献迷人的中华智慧,一个古老民族的复兴梦想正在成为现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1767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