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筑巢引凤!复旦搭建住房“立体保障网”,让人才安居乐业!丨你身边的“十三五”③

筑巢引凤!复旦搭建住房“立体保障网”,让人才安居乐业!丨你身边的“十三五”③

原标题:筑巢引凤!复旦打造住房“立体保障网”,让人才安居乐业!你身边的“十三五”规划③ 来源:复旦大学 对于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来说,住房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考虑因…

原标题:筑巢引凤!复旦打造住房“立体保障网”,让人才安居乐业!你身边的“十三五”规划③

来源:复旦大学

对于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来说,住房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考虑因素。

超大城市办学如何更好的培养和聚集人才?复旦从吸引和留住人才入手,建立了“立体住房保障网”,有效保障教师住房,护送人才安居乐业。

入住最近的人才租赁房

老师接送孩子更方便

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孙云龙和妻子在复旦大学任教,育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在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院学习。

第二附属学校位于江湾校区附近。在此之前,他住在邯郸校区附近。早上送孩子上学至少花了半个小时。交货后要回总部上课,很“不方便”。

最近,孙云龙搬进了“城头宽亭”湾谷社区,该社区由学校整体租用,毗邻新江湾校区。对于这位年轻的老师来说,住房问题已经解决了。

孙云龙家的内部

据总务处介绍,湾谷出租屋具有无租房条件、长期租房的政策优势。从长远来看,解决教职工住房保障是对现有公租房和自有教师公寓的有力补充。

作为第一批居民,孙云龙说,自从他搬到湾谷社区后,他可以每天用五分钟送孩子上学,然后在邯郸校区上班,节省了很多原本花在路上的时间。

节省老师上下班的时间

满足多样化需求

万谷社区位置

除了需要接送孩子的年轻老师,很多老师也希望享受“步行上班”的便利。

材料科学系的孙大林教授上个月搬进了湾谷小区。他讲了选择湾谷小区的原因。他说:“离江湾校区工作地点比较近,有时候去学校急诊也很方便。省去了来回的长途跋涉。”

据孙大林说,有些老师住得离家很远。他们忙的时候晚上不回家,就在办公室休息。现在材料科学系即将整体搬迁到江湾校区,系里很多老师都选择了租湾谷。“另一条路是校园,上班很方便,生活节奏也变得不那么急了。”

海湾谷社区样板房

在他看来,湾谷小区硬件条件好,配套设施完善。楼下有健身房,洗衣房,公共客厅。小区建设比较成熟。因为离学校近,也可以享受附近的学校设施。“比如江湾校区新开了一个体育馆。很多老师喜欢运动,走400米就可以去新体育馆运动了。”孙大林说道。湾谷出租屋满足教师多样化需求。

租赁住房: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延长保障线

复旦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保障服务体系,完善学校教师公寓管理制度,多渠道缓解青年教师住房困难。

据总务办公室称,自1998年以来,该校通过新建、购买、翻新和其他措施,筹集了一些学校房产,并将其作为周转公寓,供教职员工过渡居住。2012年后,新江湾上景苑公租房(以下简称“公租房”)、徐汇新怡公寓公租房、华钥滨江公寓公租房相继出租,缓解了教职工的住房压力。

新疆万商景苑

但是周转公寓和公租房都有进入壁垒和条件。例如,孙云龙是新江湾上京花园的首批受益者之一,该花园于2012年被该校租用。根据上海市公共租赁住房的相关政策,上京苑的租赁期限最长为六年。2018年租期届满后,孙云龙将搬出上景园,自己租房子住。

为进一步解决住房保障问题,学校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和国际先进城市行之有效的人才住房政策,探索人才长期租赁新模式。复旦积极配合上海的租房政策,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与上海地产、上海城市投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发挥“校企联动、资源共享”优势,共同探索人才长期租赁。其中,孙云龙和孙大林最近搬迁的湾谷社区,是校企合作的最新“成果”。

湾谷社区入住仪式

今年8月,湾谷社区的300多套房向教职员工开放。毗邻便利的新江湾校区和二附中,全校获得租金优惠和高品质的居住环境,湾谷的出租屋得到了教职工的热烈响应。

在孙云龙看来,在湾谷租房是“更好的选择”,湾谷不稳定,可以长期租住。“创新措施,如在海湾谷租房,确实解决了我们的巨大担忧,”孙云龙说。

海湾谷社区样板房

湾谷出租屋的引入扩大了学校住房保障的覆盖面,也延长了保障线。到目前为止,学校已经形成了由公租房、出租屋和自有旋转教师公寓组成的住房\”立体安全网\”。

探索住房保障新机制

提升复旦吸引人才的全球竞争力

焦阳等学校领导亲自参观了出租屋样板房的现场

人才住房是复旦大学党和政府领导共同关心和推动的一件事关民生的大事。党委书记焦阳表示:“我们必须着力打造人才保障新模式。”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未来五年,学校将重点加强八个方面的制度建设,其中有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保障体系。显然,要推动民生工程取得成效,探索人才住房保障新机制,借助社会资源解决教师住房问题。

人事部门表示,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教职工住房保障制度,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扩大和加强博士后队伍和专职科研团队,更好地满足教职工多样化的租赁需求。

根据《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上海正在加大保障性住房分配、集中新建、中介租赁等公共租赁住房的筹集力度,解决人才阶段性住房问题。

伴随着海上的“东风”,复旦大学积极整合、拓展、优化校内外资源,探索学校住房保障新机制,增强复旦在吸引人才方面的全球竞争力,服务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让各类人才在复旦生活成长。

涞源

总务部人事部

手稿的构成

荣媒体中心

文子

温瑞琪

负责任编辑

米奇·李

编辑

丁晨琪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1789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