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地方强校涌向省会 这些高教弱省能否逆袭?

地方强校涌向省会 这些高教弱省能否逆袭?

原标题:强势的地方学校涌向省会,这些高等教育薄弱的省份能反击吗? 名城 相互成就 逃离大学,两个趋势。首先,中西部985移民到东部沿海地区寻求发展。两国地方强校…

原标题:强势的地方学校涌向省会,这些高等教育薄弱的省份能反击吗?

名城

相互成就

逃离大学,两个趋势。首先,中西部985移民到东部沿海地区寻求发展。两国地方强校集中向省会迁移,扩大一些高等教育洼地。

第二个趋势最近经常吸引人。在山西,晋中的山西农业大学将注册地改为省会太原,临汾的山西师范大学想与太原师范大学合并;在河南,开封的河南大学在郑州建了龙子湖校区;在安徽,有人呼吁将马鞍山的安徽理工大学和淮南的安徽科技大学迁至合肥…

随着西学东渐,中西部地区985所大学分布在东部,使得名城和名校互为成就。高等教育薄弱省份的一些地方强校能不能搬到省会城市,遵循同样的规则1+1 > 2?

已移动

开省会,没有一流大学,太原就是这样。

太原理工大学在太原市只有一所一级学科建设大学。今年,网络名人空的郑强教授被降职到太原科技大学任党委书记,随后与企业共建的20家科研院所分批揭牌,惹怒了存在感。

除了太原理工,太原其实还有一所号称“人民军械第一学堂”的中国北方大学,还有一所20年来一直在寻求突破的山西大学。据《山西日报》报道,11月5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指出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华北大学应该是重点学校。

还有一批高校有省前缀,但也不弱,但不在省会太原。比如1907年创办的山西农业大学,主校区在晋中;还有临汾的山西师范大学。

9月底,山西农业大学低调披露注册地变更,正式将注册地变更为省会太原。针对山西师范大学与太原师范学院合并一事,山西省教育厅8月11日回复,正在加强与教育部的沟通,积极争取政策倾斜,全力推进工作。

同样位于高等教育中心塌陷区,河南获得第一轮双一流建设,郑州大学2011年入选双一流大学(B类),百年大学河南大学入选学科建设一流大学。但是对于高考报考人数超过百万的河南来说,名校还是太少了。

2019年,河南大学龙子湖校区南门正式竣工。今年5月初,郑州市委书记徐立毅表示,希望河南大学以郑州校区建设为抓手,支持郑州发展。

另一个中部省份安徽,有985中国科技大学,但与长三角其他省市如江苏、上海相比,仍有打造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号召力。

9月29日,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版块网友的建议得到了安徽省教育厅的回复。建议有一定实力的地方特色大学搬迁到合肥或者在合肥新建校区。

安徽在长三角实施区域一体化,离不开优秀大学的建设。建议合肥有中科大、工大、安徽大学还是不够,支持其他基础差的大学太慢,比如建筑大学、合肥学院。

of

名城和名校互为成就。省会城市的首要地位和地方强校的实力互为借力。

湖北也是中部省份,省会武汉是著名的高等教育城市。武汉的GDP占湖北省的1/3,普通高校129所,本科和专科的数量都超过了湖北省其他城市的总和。

中国人民大学评估研究中心主任周广利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如果一所大学从传统的封闭系统走向开放系统,大学与城市的互动将非常紧密,名校与名城的相互建设肯定没有问题。

周广利认为,在开放的体制下,大学应该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对于城市来说,产业需要转型升级。现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城市的发展是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只有大学才能有知识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很容易达成共识。

河南省会郑州常住人口过千万,2018年进入GDP“万亿俱乐部”。列出河南省带前缀的大学,包括开封的河南大学,焦作的河南理工大学,新乡的河南师范大学。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结果中,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国家A类(A-)学科,成为河南省属高校唯一进入国家一级的学科。河南理工大学也是全国三所进入A类学科的煤炭大学之一。

再看安徽,安徽理工大学在马鞍山,安徽科技大学在淮南,安徽师范大学在芜湖,安徽财经大学在蚌埠。有人说合肥苦。

在中国科教网公布的2020-2021年的20所财经类高校中,只有安徽财经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不在省会城市,东北财经大学在大连。

周广利指出,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政府对大学的资助比例将越来越低,大量资金需要由大学自己筹集。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如何大幅拓展资源已经成为关系到每一所大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无论是向东部沿海省份迁移还是向省会迁移,都是为了资源。

在这种背景下,“西学东渐”也成为一种趋势。西北工业大学、Xi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北A&F大学共有7 985所院校,近两年都做出了明确的行动。

同济大学教育评价研究中心主任范秀迪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两种趋势表明,现代社会的高等教育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外部社会的影响,985或中西部三四线城市本科院校的发展受到该地区相对弱势的制约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范秀迪认为,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大学不再是象牙塔,大学需要通过与区域经济科技的深度融合来发展。985或中西部三四线城市的本科院校向发达地区“挺进”,也是一种发展趋势。

缺失

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强省会变强,弱市会变弱。

范秀迪认为,地方强校搬迁到省会城市可能有利于相关高校的阶段性发展,会进一步加剧地方教育发展的滞后性。总之,不利于实现均衡、科学、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在教育部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CPPCC)关于加强大学布局顶层设计的建议的答复中,教育部表示,大学搬迁涉及到大学办学重要问题的变化和高等教育布局的重大调整,这是审慎的。

针对安徽工业大学和安徽科技大学迁址合肥的建议,安徽省教育厅回应称,两所大学没有迁址计划,因为这两所大学的设立是在考虑了国家和省级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和省级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高等教育资源结构布局的基础上进行的。

而三四线城市,尤其是中西部三四线城市,很难支撑起一所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第一,经费一直是制约大学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二,区位劣势加剧了师生流失的困境。

这种现象在东部省份也难以避免。2018年,江苏省教育一般公共预算不到1/7拨给镇江市。根据2019年江苏大学毕业生数据报告,本科毕业生留在镇江的仅占21.74%。

地方高校的出路在哪里?范秀迪认为,面对这样的教育发展格局,既要加大对省会城市教育的投入,同时也要利用地方高校的机会,通过各种政策条件“推进”和促进地方教育和经济的发展。

周广利认为,中国太大了,不应该一刀切。在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社会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一些县级市有足够的财力支持一所高水平大学,可以设在县城。985高校西北工业大学今年落户苏州太仓异地校区,中外合资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在苏州昆山成立8年。

21世纪教育学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大众化时代的高等教育需要优化结构布局,职业教育型高校要在市县办,其实大有可为。

负责编辑:约翰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1830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