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黔北小山村的从“乱”到“治”

黔北小山村的从“乱”到“治”

原标题:黔北小山村从“乱”到“治” 新华社贵阳11月21日电:闽北小山村从“乱”到“治” 新华社记者郑明宏、石千桂 齐尔村是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大河镇的一个小…

原标题:黔北小山村从“乱”到“治”

新华社贵阳11月21日电:闽北小山村从“乱”到“治”

新华社记者郑明宏、石千桂

齐尔村是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大河镇的一个小山村,因210国道72匝穿过该村而得名。

齐尔村土地资源匮乏,每户不到一亩地,人均不到一亩地。“我辛辛苦苦做了一年的饭,往往只够吃八九个月。”村民李勋说。

210国道以前是遵义到重庆的必经之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条高速公路上过往车辆络绎不绝。由于经济落后,缺乏法治观念,发展意识薄弱,当地一些村民形成了“靠路吃路”的思想,经常抢劫过往车辆上的物资,所以72村成了过往司机的噩梦。“在最严重的时候,村里的孩子和10多岁的大人抢东西,很多孩子没读初中就辍学了。”麒儿村的乡党委书记永芳说。

为了制止这种不良作风,1989年和1992年,桐梓县公安机关先后开展了两次整治“拦路抢劫者”的专项行动。永芳回忆说,在1992年的专项整治中,村里几乎所有的中青年村民都跑了,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统计显示,从1993年到2004年,共有261名村民因违法犯罪被判刑,涉及近一半的家庭。麒儿村曾被列为遵义市打击违法犯罪的重点防控区域。

齐尔村的变迁始于21世纪初。在地方政府部门的严厉打击和渝黔兰琼高速公路的开通下,210国道交通量减少,“车匪路霸”难以兴风作浪。

在永芳看来,除了村民对法律的无知之外,缺乏获得财富的途径、家庭贫困和生活困难也是齐二村犯罪率高的原因。因此,地方政府在开展法制教育的基础上,也积极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永芳介绍,齐尔村森林覆盖率达85%,气候凉爽,交通便利。2008年以来,齐尔村利用气候和交通优势,依托重庆市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大河镇党委副书记娄刚告诉记者,当地政府近年来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过去拓宽了72个坑洼,并将砾石路面升级为沥青路面。每年夏天,来重庆度暑假的游客络绎不绝,麒儿村更是人气大增。

最近记者坐公交去72村,看到72拐角有个法律文化广场。站在广场边往下看,今天的72个村民,分散而安静。

共有72个角落,每个角落都立有一个普法宣传板。桐梓县司法局副局长赵星河表示,这是一条由当地人、游客和过往车辆司机创造的“法治之路”。

经过10多年的整治,齐尔村从“乱”变成了“治”。2019年,麒儿村接待游客近2万人,实现旅游收入79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2万元以上,村内半数以上村民家庭年收入10万元以上,其中7户家庭年收入100万元以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1888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