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喜讯!华南理工11项成果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喜讯!华南理工11项成果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原标题:好消息!华南理工大学11项成果获第八届高校科研杰出成就奖(人文社会科学)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 12月10日,教育部正式公布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杰出成就…

原标题:好消息!华南理工大学11项成果获第八届高校科研杰出成就奖(人文社会科学)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

12月10日,教育部正式公布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杰出成就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得者。华南理工大学共获得11项研究成果,全国排名29,E9高校第一;其中获得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青年成就奖4项。与前一届相比,获奖人数增加了83.3%,二等奖获奖人数增加了150%,均创历史新高。

华南理工大学获第八届高校科研杰出成就奖(人文社会科学)

获奖成果大多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是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代表性成果。获奖成果分布在管理学、经济学、语言学、哲学、法学、新闻传播学等领域。,覆盖了历史上最多的学科,反映了近年来哲学社会科学的整体水平。获奖者包括工商管理学院、经济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等。经济金融学院首次获奖,一举两获,实现历史性突破;马克思主义学院两次获奖,获奖人数创新高;国际教育学院和外国语学院在这个奖项上实现了零突破。

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遵循各学科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大了优秀成果的培养力度。通过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制定绩效评价改革方案、设立优秀作品奖、规划出版“中国理工大学图书馆”等措施。,突出了学科特色,下放了科研评价管理权,引导了一批高水平成果的产出,促进了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整体发展。“十三五”期间,学校发表的A类论文等代表性论文数量逐年增加,大量决策咨询成果产生了重要的政策效益和社会影响。共有77项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杰出成就奖(人文社会科学)

1995年设立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杰出成就奖(人文社会科学)”(2008年以前称为“中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杰出成就奖”)是教育部表彰和奖励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所取得的杰出成就,鼓励高等学校科研人员严谨学习、勇于创新、做出优秀产品的重要激励措施,促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该奖项是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最高奖。每三年评选一次,组织严格,程序公正,获奖结果可信度高,影响力大。

据了解,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杰出成就奖(人文社会科学)已产生1539个奖项(含港澳高校获奖成果)。其中,作品和论文奖1241项,其中一等奖152项,二等奖783项,三等奖306项;咨询服务报告奖77项,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47项,三等奖20项;20个流行阅读奖;201青年成就奖。

部分获奖成果简介

《论分析技术哲学的可能途径》一书的作者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吴教授。本文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发表于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第10期,获得广东省第8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本文建立了一个分析技术哲学的系统研究方案,提出技术人工物是由要素、结构、功能和意图四个要素组成的系统,超越了以往技术人工物结构和功能二元性的研究方案。这是世界上分析技术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它是对中国技术哲学在世界上学术地位的论证和判断,对理解当代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金融复杂系统的演化与控制研究》一书的作者是工商管理学院的张维国教授。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重大研究成果,该书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图书馆。工作重点是由主要金融市场组成的复杂金融系统,如股票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围绕金融系统复杂性、演化机制和风险控制等核心问题,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建模、优化、仿真、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成果为中国复杂金融体系从理论分析到应用实践,从宏观调控到微观管理的演化和控制,形成了一个相对系统、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中国预算法实施的现实路径》一书的作者是法学院蒋武珍教授。本文发表于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第9期,获得江西省第16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本文认为,现代预算法实施的核心问题是优化满足公民的社会公共需求,并阐述了中国预算法实施的三条路径,即政治化路径、社会化路径和司法化路径。本文已被《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和《全国人大复印本》全文转载,被引用70多次。《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修订稿)》采纳了相关观点,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对我国预算法的完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媒体话语的重构与转换:彭宇案一审判决评析》一书的作者是外国语学院教授吴建国。本文是SSCI顶级期刊《话语与社会》2016年第四期发表的“优秀”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之一。本文从跨学科的角度,采用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媒介话语传播过程中的语境重构和意义转换,探讨了它们与话语解释和公众认知的关系,回答了“为什么同一话语在传播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解释”这一重要问题,发现了话语传播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深化了语境重构理论,为话语传播和文化外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其他国家的中国文化。

《两种垂直外包结构在推式、拉式和两种全价合同下的比较》一书的作者是工商管理学院的牛教授。本文围绕中国代工企业通过承接国际品牌采购服务实现价值增值这一主题,构建了随机需求下的多层次供应链模型,刻画了代工企业与品牌外包之间的“双赢”区间,分析了中间商效应和“三边际”供应链成本表达形式,克服了MS前主编Cachon (2004)提出的多层次合同价格优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和后续研究的启发价值。研究结果多次得到政府部门的批准、知名企业的申请和媒体的采访,并得到了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的19位顶级期刊编辑和副编辑、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总统奖获得者、以及INFORMS、MSOMS和POMS终身院士的公开和积极评价、介绍和引用。

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出版社集团

照片:社会科学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2077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