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种下“铁杆庄稼” 收获“阳光财富” ——打造全国效益最好、质量最佳的光伏扶贫“青海典范”

种下“铁杆庄稼” 收获“阳光财富” ——打造全国效益最好、质量最佳的光伏扶贫“青海典范”

原标题:种植“硬核作物”,收获“阳光财富”——打造全国效益最好、质量最好的光伏扶贫“青海模式” 2017年6月15日,海东市乐都区杨家山村光伏扶贫电站并网发电,…

原标题:种植“硬核作物”,收获“阳光财富”——打造全国效益最好、质量最好的光伏扶贫“青海模式”

2017年6月15日,海东市乐都区杨家山村光伏扶贫电站并网发电,全部发电收益用于发展壮大乐都区141个贫困村的集体经济,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杨家山村用光伏收入设立了一个公益岗位,老电工沈有义成了电站的看管人。除了光伏收入,沈有义还可以拿到电站维护的工资,双倍的工资让他过上了期待已久的好日子。

与此同时,距离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马查里镇移民村500多公里的22岁藏族女孩卓嘎·毛拉和妹妹索南·卓妈,也解决了后顾之忧,安心在大学学习生活。从2017年到2019年,卓嘎毛拉一家共获得2.9万元的分红和各种光伏扶贫补贴,不仅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还通过光伏扶贫从事农业,实现了多渠道创收。

通过稳定和可持续的光伏收入,沈友谊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卓嘎毛拉姐妹解决了燃眉之急。贫困村有村集体经济…丰富的太阳能和热能资源为我省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种植“硬核作物”,收获“阳光财富”。从河湟谷地到三江源头,从塔拉海滩到柴达木盆地,我省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在改善民生、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方面取得了双赢的效果,创造了全国质量最好、管理最好、效益最好、成本最低的光伏扶贫“青海模式”。

“阳光产业”

让贫困户有工作挣钱

11月27日,天气晴朗。走进海东市乐都区寿乐镇杨家山村,在后山,纵横排列的光伏板仿佛给荒山披上了蓝色的铠甲,米盒里跳动的数字就是村民们的阳光“伏特”效益。光伏产业的发展给了这个位于深山中的贫困村庄一种别样的风景,也给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希望。

杨家山村地处浅山区,自然条件较差,工业单一,交通不便。2016年9月,国家电网青海电力公司进行了在连店扶贫的杨家山村发展光伏产业的可行性研究,发现具备一切必要条件,于是在2017年投资建设了杨家山光伏扶贫电站。项目投资373.53万元,装机容量300千瓦,为集中式电站,于当年6月15日并网发电。

2020年1月9日,杨家山光伏扶贫电站第一笔收入发放,持有光伏电站扶贫收入“一卡通”银行卡的贫困户面带微笑。“杨家山光伏扶贫电站第一次发电收入,乐都区政府拨给杨家山村20万元,其中60%作为村集体收入,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村集体经济;40%分给了44户贫困户,平均每户近3000元。”该村杨家山村第一书记徐建杰表示,村委会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收入分配管理办法,并根据岗位职责在村里设置了保洁、护林、调解冲突等岗位。每个工作都记录了工作点,光伏收入以工作点的方式支付和分配。

68岁的沈有义是村里的老电工。光伏电站建成后,村委会充分发挥沈有义的技术专长,让他负责光伏电站的日常护理和清洁工作,年薪3000元。在这次收入分配中,沈有义以光伏电站两年维护工资6000元、电站分红3000元获得最高金额9000元。沈友谊高兴地说:“我怎么也想不到15年后还能靠卖电赚钱!我们曾经是电力的消费者,现在是电力的受益者。”

69岁的杨芳林在这次收入分配中也拿到了3000元。他用1600块钱抓了两只小猪,养在自己的猪圈里。经过近10个月的饲养,这两只猪现在正处于屠宰季节。杨芳林打开手机上的计算器,仔细算了算自己今年的收入:“年初的养老金、低保金、光伏收入加起来大概有1.9万元,加上在村里当水管工的收入和养猪的收入。今年收入差不多有两万六千多。”

光伏电站近在咫尺,让杨家山因劳动力不足而贫困的贫困户,能在自家门口有工作,挣钱,稳定的光伏收入让大家过得越来越好。如今,村里的广场、健身器材、公厕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村里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目前,我省已建成4类光伏扶贫工程,装机容量73.36万千瓦,预计年发电量8.8亿元,扶贫收入5.7亿元,带动7.7万户、28.3万贫困人口增收。受益于光伏扶贫的贫困村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41.5%,受益于光伏扶贫的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的52.5%。我省1622个贫困村通过光伏收入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零突破”。截至2020年10月底,47.16万千瓦村级光伏电站累计发电10.7亿千瓦时,收入7.48亿元,平均每个村累计收入46万元。

“阳光收入”

让扶贫“输血”变成“造血”

阳光照进千家万户,不仅温暖人心,也使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零突破。

在湟中区卢萨尔镇白土庄村,一排排由太阳能电池板组成的条形矩阵相当壮观。这是西宁市湟中区的一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该项目总装机容量为34.1兆瓦,由23个子方阵组成,约1.6兆瓦。该项目于2019年1月31日建成投产,实现了全并网发电。所得款项主要用于巩固、提升和发展湟中区156个贫困村的村集体经济。

“以前村里没有产业,无论是帮助贫困户脱贫,还是为大家做点急事,都负担不起。如今有了光伏扶贫产业的好处,不仅村民的收入会稳步增加,也让我们村干部有了做事的信心和信心!”湟中区土门关乡王沟儿村党支部书记赵龙连说。

“截至目前,王沟儿村已收到光伏收入28万元,其中9万多元用于支付村公益性岗位。”赵龙连介绍,扶贫首先要帮助志愿者,光伏收入要按劳分配。根据王沟儿村的实际情况,设置清洁工、垃圾运输车、水管工等16个公益岗位,以公益岗位的形式向村民发放光伏收入,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赵是王沟儿村的一户贫困户。52岁的他,因为技能不足,经常碰壁。赵在村上设立公益岗位后,主动报名参加垃圾运输,年薪1.5万元。

无独有偶,湟中区田家寨镇嘉宝村通过光伏收入为残疾人设立公益岗位,身体残疾的包海富成为第一受益者。2019年11月14日,他签订协议,正式上任环卫清洁工,每天从村里的主干道、广场、树林里捡垃圾,成为村里11个公益岗位中的标杆。

截至2020年7月底,湟中区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共向156个贫困村拨付资金4368万元,每个村收入28万元。依靠光伏收入,湟中区设立了1770个光伏公益岗位,其中长期岗位946个,临时岗位824个。

国务院扶贫办要求地方政府用光伏扶贫收入的80%设立公益性岗位,就近提供地方就业。根据实际情况,我省每年新增公益性扶贫岗位2.42万个,完成目标的113%。光伏扶贫通过设立公益岗位、给予工作救济、以奖代补等方式,有效帮助贫困和边缘人群增加收入,杜绝了“血本无归”和养闲人的政策。同时,也为我省发展新能源产业提供了新的支持,开辟了工业扶贫的新途径,成为我省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引擎和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的新起点。

“阳光管理”

打造光伏扶贫“青海模式”

蓝色的光伏板随处可见,无论是在高海拔的玛多县,一望无际的塔拉海滩,还是东部农业区的屋前屋后。然而,位于全省39个县市的光伏扶贫电站面临着自然环境差、运行成本高等诸多问题。作为我省一次性投入最大、覆盖面最广、回报率最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惠民项目,如何更好地管理我省的光伏扶贫工作,使这一民生工程规范化、高效化发展?

省扶贫局联合国网青海电力公司依托青海能源大数据中心新能源大数据平台优势,积极探索光伏扶贫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应用,建成国内首个省级光伏扶贫运营管理系统和首个省级光伏扶贫大数据中心, 开创了扶贫电站“无人值守、少人值守”的运行模式,使青海光伏开发管理在省级光伏扶贫电站管理中处于领先地位。

在青海光伏扶贫大数据中心,点击一下就可以看到玛多县光伏电站设备的实时状态。“我们在这里就像一个‘总指挥官’,实时监控所有电站,远程操作电站设备,将分散扁平的电站生产管理模式转变为区域性、集约化的精益生产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此外,运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实时检查电站发电设备的健康状况和故障预警,远程控制故障设备,准确预测发电量。”11月26日,工作人员李维忠首先通过大数据系统实时查看全省所有电站的运行状况。

李维忠从事电站运行和维护管理已有10多年。青海光伏扶贫大数据中心的建成运营带来的巨大变化让他感触颇深:“以一个集中式的电站为例,过去一个电站需要7、8个人来运营维护,通过大数据。在中心,运维人员减少到2到3人,平均每个电站每年节省人工成本50万元,整体运营成本降低40%以上。”李维忠说。

打开光伏扶贫管理系统,发电、发电收入、年分配收入、受益人群名单等信息一目了然。青海省扶贫开发有限公司项目管理部主任杨表示,光伏扶贫大数据中心可以管理每一笔光伏扶贫资金和每一户贫困家庭。通过关联贫困户信息,实现对贫困户的动态管理,动态呈现扶贫收入资金的计划、现金和实际使用情况,促进扶贫收入的精细化、精益化分配和分配,使扶贫收入资金的产生、分配、分配和使用的全过程得以在阳光下进行。

鉴于贫困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高寒地区产业培育困难,我省将光伏扶贫作为解决贫困地区产业短缺问题的有力抓手,确保贫困人口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实现生态双赢,抓住扶贫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光伏扶贫指标,充分利用光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光伏扶贫产业。

在青海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蓝色光伏电池板就像是在土地上种植的“绿色作物”,不断“追逐白天的阳光”,积累阳光财富,将丰富的太阳能转化为贫困家庭发展的新动能,为我省扶贫成果的巩固提供了更加可持续和稳定的保障。

我省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实现了改善民生、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的双赢,创造了中国质量最好、管理最好、效益最好、成本最低的光伏扶贫“青海模式”。截至目前,我省已建成4类光伏扶贫项目,装机容量73.36万千瓦,预计年发电量8.8亿元,扶贫收入5.7亿元,带动7.7万户、28.3万贫困人口增收。受益于光伏扶贫的贫困村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41.5%,受益于光伏扶贫的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的52.5%。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2098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