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精准监督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精准监督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原标题:精准监管巩固扶贫成果助力农村振兴 我喜欢挑不好听的话,贴好听的话 段翔宇,中央纪委国家纪委网站,通讯员魏报道 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瑶族自治县不断完善基础设…

原标题:精准监管巩固扶贫成果助力农村振兴

我喜欢挑不好听的话,贴好听的话

段翔宇,中央纪委国家纪委网站,通讯员魏报道

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瑶族自治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贫困户交通、住房安全和饮用水安全问题。图为该县江南乡村民庆祝自来水通到家门口。(大化县纪委监委供图)

“轰!”1月1日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瑶族自治县江南乡龙凤村龙口屯岩竹简安置点内,不时传来机械施工的声音。

龙凤村是大化县纪委的扶贫联系点,已经接收了49户被拆迁户进行扶贫。“之前下过几次雨,地面排水有点慢。收到拆迁户的回复后,我们和县里申请了一个新的下水道项目。这几天施工力度加大了,竣工后排水不会有问题。”驻扎在龙凤村的县纪委第一书记魏说。

在参与建设的群众中,村民卢继元工作非常努力。陆纪源现在的家是一栋钢筋混凝土小楼,建筑面积125平方米。“没想到住这么好的房子。”当谈到从大山搬进新家时,陆纪源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山多石多,出门可以爬。”刚刚脱贫的大化县,曾经是国家级的深度贫困县,自然环境恶劣,石漠化严重。卢继元家以前住在村对面的山腰,房子上面住着人,下面是羊圈。每次下雨,到处漏雨,房子一年四季都有动物味。陆纪源在国外打了很多年零工,挣不到几个钱,无力养活两个还在读书的孩子。

成为龙凤村的联系单位后,大化县纪委监察委员会不断督促和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22个自然村全部有通路,163间危房得到修缮,93户易地搬迁。免费安装120个家庭水箱、10个集中供水池和214台净水器,有效解决了贫困家庭的住房安全和饮用水安全问题。同时,驻地队注重调动群众自力更生的积极性,积极发展以鸡、牛、羊、杂粮杂豆为主的养殖业,帮助搬迁群众稳扎稳打致富。

经驻地队推荐,陆纪源去南宁师范大学学习肉牛养殖技术,在家门口的牛场做技术工人,月收入2400元。村里还为他提供了一份生态公益林的养护工作,每月可以拿到830元的工资。有了新房,有了技术,卢继元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无论养牛还是养鸡养鸭,只要我有工作,我都会做好!”

在卢纪元的新家门前,挂着一对红灯笼。“新年快到了,好房子就挂新灯笼,生活富足。”陆纪源找到县纪委监察龙凤村扶贫特种兵队长杨干文,让他给家里写一副春联:他喜欢挑穷人的话,贴祝福的话,不忘向党表示心意。

充满了牛市和繁荣的日子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国家纪律检查委员会通讯员段向宇王

2020年12月3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马健乡张湾村的农民张艳正在给牛梳毛。王

\”牛必须过冬,草料是第一批.\”随着冬天的临近,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马健乡张湾村的农民张燕(音译)一直忙着往牛棚里拉草料,喂自己养的17头肥牛。

西海固地区最穷的县之一的西吉县,去年11月刚刚脱贫。张岩一直在内蒙古工作,两个孩子在县城读书。生活比较艰难,一家人住在破旧的土房里。近年来,在扶贫惠民政策的支持下,西吉县的农村越来越好。正在外面旅游的张艳,决心回家发展,脱贫。驻地干部了解张的实际情况后,动员他借助政策扶持养牛业的发展。

2018年,张艳贷款买了2头牛,托管养了8头。看管的小牛和相关补贴都是他自己的。一年的收入,张艳尝到了甜头。第二年,他买下了他委托自己饲养的牛。2020年,西吉县纪委监察委员会牵头成立了八个检查组,开展扶贫攻坚工作,督促各支援单位党组织切实履行政治责任,加强工作。在支援单位的帮助下,张艳家的牛数达到了17头。

这么多牛,养殖补贴成了张艳的重要收入来源。为确保扶贫惠民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合规性,西吉县建立并实施了“443”监督制约机制(驻地队等4支队伍互相监督,村民会议4种方式公示,电话信箱监督举报等3种渠道),使扶贫惠民政策得以在阳光下运行。西吉县纪委监督委员会重点落实“443”机制,督促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履行职责,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督检查,确保每笔国家补助资金落实到户。去年,张艳收到了政府2万元的农业补贴。

如今,张艳住在新房子里,两个孩子都上了大学。每年都有学费减免和各种助学金,完全不用担心。张艳说,他现在一心一意地发展养牛业,不仅仅是购买一台铡草机,修理和扩建牛棚,还在手机上学习最新的养牛技术。未来他打算通过品种改良逐步增加基础牛的数量,将牛的数量增加到50头。同时,他还积极带动村里其他农民发展水产养殖业,通过大规模养殖提高产业竞争力,让日子更加繁荣,更加看好村民。

佤族人民敲鼓迎接新年

记者杨中央纪委国家纪委网站

1月1日,云南省腾冲市清水乡三村中寨寺莫拉瓦村的杨夫妇在家自制米瓒,并出售给回乡游客。(图片由腾冲市纪委提供)

“假期快到了,更多的游客会来到这个村庄。如何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文明旅游,确保疫情防控安全?”

2020年12月31日,日出而作之际,云南省腾冲市清水乡纪委干部早早来到四磨洼村、中寨三村,了解节日疫情防控情况。虽然现在已经是冬末了,但游客们已经开始在村口排队了。

村里家家户户起得早,忙得不亦乐乎,为今天的游客做准备。其中,制米专家杨正在准备制作制米的第一道工序——泡米。

Semora在佤语中的意思是“一个快乐的地方”。但近几年来,由于土地碎片化,人均耕地少,技术和工业发展不足,村民的生活离“幸福”还很远。

“看村子不是村子,茅草垒堆;夏天怕房子漏雨,冬天怕冷风吹。”回想起村前的情景,杨还记得。作为一个曾经建卡的贫困户,为了养家糊口,她一个人去田里干活,洗碗,当服务员,进厂…“最艰难的时候,一个月收了2000,只敢给自己留50生活费,剩下的送回家。”

近年来,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指导和帮助下,当地政府大力发展工业,实施道路硬化工程,改善生活环境。纪检监察机关在扶贫领域开展专项检查,重点发现和解决忽视和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如今在西莫拉,泥泞的道路变成了水泥路,围墙房变成了宽敞明亮的瓦房,不仅摘下了贫困村的帽子,还发展成了国家3A级的旅游景点。

随着西莫拉瓦村被选为“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村”,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参观。杨不再外出打工,夫妇俩通过参加寨子里的旅游专业合作社,专门在新房外的院子里卖西摩拉的传统食品——米粑粑。

随着来来往往游客的增加,杨一家的生意蒸蒸日上,一年的销售收入已经超过12万元。最近在政府的帮助下,她在申请贷款开农家乐,把生意做大。“人生如饭甜。”。

“充分利用彝族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文化优势,发展万寿菊种植、生猪养殖和乡村旅游,让贫困人口获得稳定、可持续的收入。”清水乡纪委书记周家健表示,通过走访,可以更多地了解村民的收获和困难,在新的一年里,要继续以严格的纪律保护群众的利益。

在佤族民俗文化展厅门口,一名游客拿起鼓槌,对着木鼓敲出“三鼓”。导游大声祈祷“天气好”、“国家和人民平安”、“四海平安”。鼓声悠扬,令人兴奋。

钓鱼很忙,微笑着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国家纪律检查委员会网站陈豪通讯员何玉红江苏卫

1月1日,福建省霞浦县北壁乡合山村村民陈月斋在整理渔具。(图片由宁德市纪委提供)

1月1日,天一亮,在福建省霞浦县胡夏镇外的沙滩上,北壁乡合山村村民陈月柴有序地排好一根麻绳,在上面绑上薄薄的海带苗,准备和村民们一起用渔船运进养殖区。虽然寒风刺骨,陈月斋却如火如荼,忙碌的钓鱼让她笑逐颜开。

陈月斋的丈夫于2016年去世。她和四个要去上学的孩子单独在一起。她打零工来维持家庭生活。她微薄的收入无法支付孩子的学费。她在2018年被列为贫困家庭。

“我是北壁乡新来的纪委书记,我负责帮助你们家。现在家里情况怎么样?有什么困难?”2019年8月,北壁乡纪委认定陈月斋为协助对象,乡纪委书记张国玉结对协助。

了解情况后,北壁乡纪委迅速根据陈月斋家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个帮助计划:先帮她争取一笔小额贴息贷款,介绍她到外胡村一家海带养殖加工厂工作,增加家庭收入,然后帮她四个孩子申请助学,减轻学费压力,并在她的扶贫手册中详细记录帮助计划。

联系农村信用社申请3万元小额贴息贷款,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班学习海带养殖技能…接下来的几天,一个接一个,帮扶措施落实。在乡镇纪委的帮助下,陈月柴还投资3万元在胡夏镇的一家海带养殖加工厂,在那里从事海带养殖,每月固定工资2000元。现在陈月斋家年人均纯收入7520元,已经成功实现稳定扶贫。

“孩子要学习,大人要工作,我心里踏实。日子越来越红火了。看到孩子们努力学习,我每天都很努力。我相信新的一年会更好。”陈月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2191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