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习近平:在全国扶贫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在全国扶贫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原标题:(实况)习近平:在全国扶贫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国扶贫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21年2月25日) 习近平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大…

原标题:(实况)习近平:在全国扶贫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国扶贫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21年2月25日)

习近平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大会,郑重宣布,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中国战胜贫困取得了全面胜利。按照现行标准,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脱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挂牌。地区整体贫困得到解决,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完成,创造了又一个照耀史册的地球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在此,我谨代表党中央,向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表示热烈祝贺。向各级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向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向村里的第一书记和工作组成员,向志愿者,向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人民团体和各行各业,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积极参与和支持扶贫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向关心和帮助中国扶贫事业的政府、国际组织和外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朋友们!

贫穷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慢性病。反贫困一直是任何时候、任何国家治理国家、维护国家安全的大事。中国历史是中华民族与贫困作斗争的历史。从屈原“养息太多以掩泪,哀民疾苦”的情怀,到杜甫“居安思危,享天下人之面”的憧憬,到孙中山“家者得其所,四海之内无人失其所”的夙愿,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摆脱贫困、丰衣足食的深切愿望。近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的腐朽和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政局动荡,战争肆虐,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贫困的噩梦更加严重地困扰着中国人民。摆脱贫困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梦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坚持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复兴为首要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和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实行“农民有自己的田地”的原则,帮助穷人翻身解放,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的广泛支持和拥护,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为摆脱贫困创造了根本的政治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组织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整理山川,为脱贫致富,改善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扶贫开发,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没有小康社会,特别是贫困地区,就没有全面小康社会;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他们的面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有明显的提高,这并不能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刻不容缓地做好扶贫工作。2012年底,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不久,党中央强调“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乡亲,关键在于贫困乡亲能否脱贫”,并承诺“绝不能有贫困地区或贫困群众掉队”,拉开了扶贫的新时代。2013年,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创新扶贫工作机制。2015年,党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了实现扶贫目标的总体要求。落实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到户措施、村村通、扶贫成果“六个到位”,落实生产发展、搬迁安置、生态补偿、教育发展、社会保障“五批”,下达反贫困总攻令。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精准扶贫作为三大战役之一进行全面部署,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锚,大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2020年,为了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特大洪水的影响,党中央要求全党全国上下拿出更大的决心和力量,做好“加试题”,做好最后的战斗,以百倍的信心迈向脱贫的最后胜利。

八年来,党中央把扶贫放在治国的突出位置,把扶贫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了大规模的人民反贫困战争。党和人民战胜了困难,发扬了钉钉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贫困,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

——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做出了重要贡献。十八大以来,平均每年有1000多万人脱贫,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了“两保三保”。脱贫人口衣食无忧,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2000多万贫困患者得到了不同类别的治疗,饱受疾病困扰的家庭支撑起了他们的生活支柱。近2000万贫困人口享受低保和特困救助,2400多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获得生活和护理补贴。110多万穷人成为护林员,守护青山绿水,换取金山银山。无论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绝壁还是大石山区,脱贫的阳光照耀在每一个角落,从而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实现了他们的梦想,实现了他们的幸福!

——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踏步前进,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贫困地区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难走、饮水困难、用电困难、通讯困难、就学困难、就医困难等问题,历史上已经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对辍学的贫困家庭学生进行动态清理。所有合格的城镇和村庄都可以使用硬化道路、公共汽车和邮政道路。新增农村公路110万公里,铁路里程3.5万公里。贫困地区农村供电可靠率达到99%,大电网覆盖范围内贫困村供电比例达到100%,贫困村光纤和4G比例超过98%。改造危旧房790万户,贫困人口2568万人,累计建成集中安置区3.5万个,安置房266万套。960多万人“搬入贫困户”,摆脱了孤立和落后,搬进了新居。许多人告别了滑索桥,栅栏变成了大道,告别了苦涩的盐水,喝了干净的水,告别了四面漏风的泥棚,住在宽敞明亮的砖房里。数百万贫困家庭的孩子享受着更公平的教育机会,孩子们告别了每天趟着山河去上学,实现了在学校生活,在食堂吃饭。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脱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部分“跨过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直穿民族”,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所有深度贫困地区的最后堡垒都被征服了。贫困地区正呈现出农村的巨大变化,到处是壮丽的山河!

-人民摆脱贫困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自力更生增添了信心和勇气。摆脱贫困,我们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广大人民群众摆脱贫困,激发了奋发向上的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新文明广泛推进,艰苦奋斗、亲手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成为广大贫困地区的普遍做法。重庆巫山县竹仙村党支部书记毛香林带领村民们开辟了七年的对外道路,他说:“山开一尺宽,路修一尺长,就算我们这一代穷十年十年,我们也要让下一代过上好日子。”来自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五龙镇平子村八角村的村民张顺东说:“虽然我们是残疾人,但我们不是智障。我们还有脑子和手,想去做。”穷人的精神世界在脱贫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升华。他们的信心更强,大脑更活跃,内心更充实,由内而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用鲜血去完成自己的使命,用行动去兑现自己的诺言,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辛勤劳动,贡献力量。广大扶贫干部为了大家放弃小家庭,与穷人缠绕在一起,认亲人,常年加班加点,努力工作,找出面前的困难,临危不惧,把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洒在千山万户。他们爬上最高的山,走上最危险的路,去最偏远的村庄,住在最贫穷的家庭,在任何需要的地方战斗。有的村干部说:“只要我还能工作,我就永远为村里的人工作!带着我们村里的人,过上好日子。”“我是共产党员。我一定要领导群众,拔掉老百姓的穷根。”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抓党建促扶贫过程中不断锻造,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基层执政能力明显提高。贫困地区的群众听了党的话,感受到党的善意,跟着党走,说“党员带头,我们跟着工作,我们有脱贫的希望”,“我们爱挂国旗,因为国旗是最吉祥的”,“我们喝水不忘挖矿的人,脱贫不忘共产党”。党群关系得到了极大的巩固和发展。

——开创了中国扶贫治理的典范,为全球扶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摆脱贫困一直是困扰全球发展和治理的突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目前的贫困标准,中国农村有7.7亿贫困人口脱贫;根据世界银行的国际贫困线标准,中国的扶贫人口占同期全球扶贫人口的70%以上。特别是在全球贫困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中国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我们积极开展国际减贫合作,履行国际减贫责任,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成为世界减贫的有力推动者。放眼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数亿人脱贫。这一成就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贡献。

八年来,我主持了七次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考察扶贫工作50余次,走访了14个连片贫困地区,坚持看真正的贫困,坚持了解扶贫的实际情况,帮助真正的贫困者,摆脱真正的贫困,与贫困者面对面聊天,算一笔账,亲身感受了扶贫带来的巨大变化。我到处看到广大脱贫群众露出真诚的微笑,这是对脱贫的最大肯定,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最高赞扬,是对革命先辈和英雄的最好安慰。

同志们,朋友们!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在脱贫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奉献自己,努力工作,想在一起,和穷人一起生活,一起工作,无私地把自己最好的年华献给了脱贫事业,涌现出许多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35年来,坚守太行山的“新龚宇”李保国,致力于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贵梅,实践“水不能过,生生要铺”誓言的黄大发,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年之歌的黄文秀,扎根扶贫、鞠躬尽瘁的黄诗燕,以及这次受到表彰的其他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中的一些人说,“千千有成千上万的人走在扶贫的道路上,我真的是其中的一块小石头。其实到了最后,今天,虽然有苦,但还是甜了很多。”有人说:“你来不是为了钱,不是为了利,农民可以相信你,听你的。”有人说:“在地上写一篇论文,写在地下,才是真本事。”

在脱贫的斗争中,一千八百多位同志把自己的生命定格在了脱贫的征途上,形象地诠释了共产党人最初的使命。那些脱贫、失业人员的贡献和贡献,载入史册,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共和国永远不会忘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每一个受害者的亲属,大力宣传英国模式的扶贫攻坚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鼓励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不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第二个世纪的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同志们,朋友们!

脱贫攻坚的成就举世瞩目,有赖于党的坚强领导,有赖于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有赖于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有赖于一个又一个的坚持,有赖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立足中国国情,把握扶贫规律,出台一系列非常规政策措施,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制度体系,走上了中国特色的扶贫之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

——坚持党的领导,为消除贫困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坚持党中央对扶贫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扶贫纳入“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体布局,统筹规划,大力推进。加强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推进的局面。我们实行脱贫攻坚责任制,中西部22个省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签署了脱贫责任书,下达了“军令”,在脱贫攻坚期间保持贫困县党政稳定。做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我们把精锐部队集中在扶贫主战场。全国共选拔出25.5万名驻地队、300多万名一秘和驻地干部,与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名村干部一起奋战在扶贫的第一线。在扶贫主战场上,鲜红的党旗总是高高飘扬。

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强大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执行力,是团结带领人民战胜困难、锐意进取的最可靠的领导力量。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我们就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和障碍,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治国之道在于富民.\”我们一贯坚定人民立场,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我们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扶贫成效的重要尺度,着力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我们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主体和主导作用,所以我们宁愿减少重大项目,优先保证扶贫资金投入。八年来,中央、省、市、县共投入专项扶贫资金近1.6万亿元,其中中央投入6601亿元。自反贫困斗争开始以来,土地增减指标跨省调整,省内转移4400多亿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7100多亿元,发放扶贫再贷款6688亿元,发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9.2万亿元。东部九省市在扶贫合作区投入财政补助和社会救助资金1005亿元以上,东部企业在扶贫合作区投入1万多亿元。统筹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加强扶贫资金监管,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对实际货币的投资为战胜贫困提供了强有力的财政保障。

事实充分证明,做好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必须把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自觉地把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一件事接一件事,年复一年地去做,就能够不断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坚持发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战胜贫困的共同意志和共同行动。我们广泛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和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党、政、军、民在一个地方下了很大功夫学习,东西南北拧成一条绳。加强东西扶贫合作,推进省市县各级结对帮扶,促进人才、资金和技术向贫困地区流动。我们有针对性地组织扶贫,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和人民军队积极行动起来。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都有扶持单位。各行各业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消费等方式开展扶贫工作。在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热情参与下,“万家企业助万家村”活动蓬勃开展。构建了专项扶贫、产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相结合的大规模扶贫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的社会扶贫体系。千千帮助穷人的成千上万的善行显示了社会的大爱,凝聚了压倒一切的大山的雄伟力量。

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抵御风险和挑战、积蓄力量战胜困难的根本保证。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完成更多的脱贫攻坚等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坚持精确的扶贫战略,通过发展消除贫困的根源。我们一直强调精准是脱贫的关键。我们坚持对扶贫目标进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进行精细化配置,对扶贫目标进行精细化支持,建立了全国档案建卡信息系统,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于扶贫目标和贫困地区。围绕谁支持,谁帮助,怎么帮助,怎么退的问题,我们发挥了政策的组合作用,真正起到了拔穷根的作用,因为村里的户,穷的原因,穷的类型。我们要求,要努力做到扶贫到点,扶根扶户,防止一般人掩盖了大多数。我们坚持以发展为导向的扶贫政策,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改善发展条件,增强发展能力,实现从“输血”扶贫向“造血”援助的转变,使发展成为消除贫困的最有效途径和创造幸福生活的最稳定途径。我们坚持教育,这是脱贫致富的根本方针。我们强调,无论多穷,无论多穷,都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努力给每个孩子一个在生活中发光的机会,并尽最大努力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

事实充分证明,准确的扶贫是战胜贫困的法宝,发展型扶贫政策是中国特色扶贫道路的鲜明特色。只要坚持精准的科学方法,落实精准的工作要求,用发展的手段解决发展不足失衡的问题,就一定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科学的路径和持久的动力!

——坚持调动贫困人口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野心的难点不是赢,而是赢。”要摆脱贫困,必须摆脱思想上的贫困。我们注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战胜贫困的强大动能,把扶贫与养志、养智结合起来,财大气粗,用勤劳的双手和顽强的意志引导贫困人民脱贫致富,改变命运。我们引导穷人树立“宁辛苦不吃苦”的观念,鼓足“只要有信心,黄土就成金”的干劲,增强“弱鸟先飞,水滴石穿”的韧性,让他们暖起来行动起来。脱贫的人说:“现在国家政策好。只要我们不等待,不观望,发扬‘让我来’的精神,我们一定会过上好日子。”“生活改变了我,我也改变了我的生活。”

事实充分证明,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激励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内生动力对于人民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至关重要。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开拓精神,充分激发人民所蕴含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就能够不断创造出更令人惊叹的人类奇迹!

——坚持发扬互助、团结、互助的美德,营造全社会扶贫济困的浓厚氛围。推动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守望相助、互助扶贫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社会各界关爱贫困、关爱扶贫事业、投身扶贫事业。完善社会动员机制,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创新社会救助方式,形成人人愿意做、人人能做、人人能做的社会救助格局。

事实充分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人心、凝聚力量的强大力量。只要我们加强道德追求,不断激发全社会的正能量,就一定能够为中华民族乘风破浪,阔步前进提供取之不尽的精神动力!

——坚持求真务实,努力扶贫、扶贫、脱贫。我们把从严治党的要求贯穿于脱贫攻坚的全过程、每一个环节,主动抓住铁印,在石头上留下印记,把脱贫攻坚坚持到底。我们强调实事求是,严于律己,不搞繁琐、繁文缛节、流于表面文章,坚决反对不符合实际的“面子工程”、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把一切为穷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实行最严格的考核,对扶贫工作中的腐败和作风进行专项治理,建立全方位的监督体系,使扶贫工作的成效真正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事实充分证明,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努力工作,艰苦奋斗,保证了反贫困斗争的胜利和胜利。只要我们坚持艰苦奋斗、发展国家、造福人民,就一定能够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一步一步变成现实!

这些重要经验和认识是我国脱贫理论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在中国的最新成果,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

同志们,朋友们!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引领伟大的事业。摆脱贫困的伟大斗争,铸就了“上下一心、万众一心、精进务实、开拓创新、迎难而上、不负众望”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的充分体现,是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延续。全党和全社会要大力弘扬扶贫攻坚精神,团结一致,奋勇斗争,坚决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更大胜利!

同志们,朋友们!

反贫困斗争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伟大的一步。同时,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任中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足的问题,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民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没有理由自满和放松。一定要顺势而为,再接再厉,继续奋斗。

“赢不难,握着的人难。”要做好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与农村振兴有效对接工作,使扶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加持久。要加强对易返贫人群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救助。要长期培育和扶持贫困地区的产业,促进内生可持续发展。对转移到扶贫领域的人员给予后续支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融合。对于贫困县,要给他们一个顺风车,设置一个过渡期,保持主体救助政策的整体稳定。要坚持和完善村一秘、村务公开、东西合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不断完善。党中央决定,要及时组织开展巩固扶贫成果后评估工作,夯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巩固扶贫成果的责任,牢牢把握不出现大规模返贫的底线。

农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围绕新的发展阶段、落实新的发展观、构建新的发展模式带来的新情况、新要求,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和农村优先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振兴之路,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落后不追赶。 全面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和难度不亚于解决贫困问题。要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措施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步伐,凝聚更强大的力量,促进农业优质高效、农村宜居、农民富裕。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扎扎实实地长期努力,更加积极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使人民的收获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加安全、更加可持续。

同志们,朋友们!

回顾过去,我们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创造了人类扶贫史上的奇迹。展望未来,我们正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目标而奋斗。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增强信心和决心,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态度,为实现第二个世纪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负责编辑:约翰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2526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