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成都用“聪明的大脑”24小时管理城市运营

成都用“聪明的大脑”24小时管理城市运营

用“智脑”24小时管理城市肌体运行,用四通八达的信息平台感知城市潜在风险,用坚实的基础设施构筑安全防线,让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和高效完善的社会治理成为城市最生动的…

用“智脑”24小时管理城市肌体运行,用四通八达的信息平台感知城市潜在风险,用坚实的基础设施构筑安全防线,让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和高效完善的社会治理成为城市最生动的背景。在成都正在实施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中,智慧、弹性、安全的城市建设工程是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内,成都将在全市261个城镇和街道完成城镇和街道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任务,推进智慧、抗灾、安全城市建设,增强公众安全感。未来五年,成都将以项目建设为导向,为特大城市构建智能、弹性、安全的现代治理体系。2021年启动16个项目,2025年完成24个智能化项目,全力确保城市更安全、社会更稳定、市民更安心。

智能便捷的城市管理系统

推进城市运营“一网管理”

根据智能、抗灾、安全的城市建设工程,我市将全面部署交通、生态环境、安全生产、治安防控、气象监测等智能传感设施。,推进监测传感网络建设,形成全网共享、全天候可用、全程可控的城市传感系统。推进城市运营“一网管理”,强化全局洞察、系统决策、精准调控的“城市大脑”。

构建智能安全社区管理平台,逐步扩大智能安全社区覆盖面。建设智能急救信息系统和智能应急平台,提高应急指挥调度、仿真和安全水平。加强智能社区建设,建设数字社区便民中心。

今年,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城市运营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实现了城市运营“一屏一视一网管理”。智能安全社区覆盖全市30%的城市人口,“社会智能在线”平台全面覆盖和应用。构建智能应急平台,实现城市安全运营管理领域关键业务系统和数据资源的整合。

高效及时的防灾系统

将建立一个自然灾害综合监测和预警平台

及时预测自然灾害可以有效减少灾害的影响。根据规划,全市将建设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提高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面、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逐步消除城市排水不畅和路面积水问题,最大限度减少“淹车”和“城观海”现象。

计划建设23个一级应急避难场所和一批简易应急避难场所,确保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不低于2平方米。构建成都应急物资保障大数据平台。今年,地震监测基础设施现代化完成,地震监测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65%以上。

推进闽江、沱江流域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和中心城市防涝能力提升工程,畅通城市小水系,基本实现暴雨、暴雨不涝。《成都市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颁布,23个一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完成。建立“一张图”决策支持系统,直观显示各种自然灾害和预警情况。

坚固坚韧的城市安全防线

今年,在中心城市实施了第一批215个配电网改造项目

电力是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能源。成都将提高紧急抢修和应对停电的能力,实现中心城区用户年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同时,要加强特种设备数据资源的清理,加强电梯年检动态预警,实现电梯年检全覆盖。

提升成都市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管控监测预警平台,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安全风险监控率达到95%。新建20个城市消防站,提高消防站的反应、救援和指挥能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防范,重点食品品种可追溯率达到100%,国家地方生产基本药物合格率达到99%以上。

今年,我们组织实施了第一批215个中心城市配电网改造项目,推进了付正街和东风路总面积100平方公里配电网的建设和改造,中心城市每户平均停电时间从1.67小时缩短到1.4小时。建成1个一级消防站和4个二级消防站,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全面覆盖。

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今年,我们继续开展“网网”专项行动

严厉打击各类经济犯罪、新型电信网络犯罪和传统盗窃、抢劫、诈骗犯罪,完善风险预警评估、联席会议、数据化指导调查、综合调查等机制。

今年,我们继续开展“清网”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网络黑客、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网络水军等违法犯罪活动。全面梳理突出信访清单,推进成都大运会等潜在风险清理,力争提前完成2752次重复信访。

当场直接命中

地点:成都市应急管理局地震监测技术中心

地震监测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65%以上

在市应急管理局,成都的地震监测信息正在地震监测技术中心的几个大屏幕上显示。该中心由地震前兆系统、地震遥测系统、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和地震预警系统组成,可以实时监测成都市的地震情况。“一旦发生地震,这些系统会及时监控,在报警终端发出报警信息,并在屏幕上实时反映相应的数据和图表,以供决策。”地震监测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徐华泉告诉记者,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对于建设一个智能、抗灾和安全的城市至关重要。

《2021年智慧、抗灾、安全城市建设工程工作计划》明确提出,要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新建和改造4个地震监测预警站,在46个人员密集场所和重点地区安装地震预警终端,使地震监测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65%以上。据徐华泉介绍,这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比如在学校、医院、商场、一些大型厂矿等人口密集的地方,一旦发生地震,这个终端网络中心会在发布地震预警信息后发出警报。”徐华泉介绍,地震发生后,通过系统发布预警,市民一旦收到预警,可以采取更充分的措施。

部门访问

今年,全市261个镇(街道)将全面完成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2021年智慧、弹性、安全城市建设项目工作计划》也明确提出,要整合相关职能部门业务系统的各类自然灾害实时数据,构建统一的自然灾害预警发布平台,整合信息发布资源,完善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增强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面、准确性和有效性。

成都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副主任林表示,该平台已初具规模,在安全风险预测预警、事故规律挖掘、应急救援决策分析、重点行业和领域研究判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综合集成应用平台依托成都卫星遥感监测、视频融合、语音识别与控制、人口热图数据服务等支撑平台,整合防汛、气象、公安天网、环境监测、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应用,打造一座城市。安全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框架涵盖监督管理、监控预警、指挥救援、决策支持、政府管理五大业务应用领域,实现大数据跨系统、跨部门、跨层级的综合应用

“自然灾害预警平台与市级相关部门的业务系统相连,实时汇总自然灾害数据,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数据分析和处理,提高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和预警能力。”林说,下一步是要改善洪涝灾害,森林防火等方面。未来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平台会及时发布预警。

《2021年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工作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应急管理基础建设,推进城镇和街道综合救援队伍建设,逐步实现基层应急管理有机制、有场所、有机构、有人员、有应急队伍。成都市应急管理局救援协调与计划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许巍表示,根据相关工作部署,成都市将在今年内完成全市261个乡镇和街道的乡镇和街道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任务。

目前,市应急部门已经对全市应急避难场所进行了初步统计。全市共有应急避难场所2464个,总面积2383万平方米。在救援队伍方面,我们正在加快建设成都特色鲜明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以综合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军事应急力量为突击力量,以专业应急救援力量为骨干,以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为辅助力量,以基层应急救援队伍为补充,以专家应急救援队伍为支撑。

下一步,成都计划两年内重点提升基本救援能力,着力打造尖刀拳头力量,进一步提升军队与地方救援力量的协调联动。同时,要加强军队、社会志愿者和专业队伍之间的联合训练和训练,开展技能竞赛,采用机动的方法,提高救援力量的整体能力;开展一些正常的应急演练,提高团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记者田)

原标题: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智慧、韧性、安全城建工程用“智慧大脑”24小时管理城市运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2540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