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水下殷墟”:“南海Ⅰ号”见证中国水下考古发展

“水下殷墟”:“南海Ⅰ号”见证中国水下考古发展

“水下殷遗址”:“南海一号”见证中国水下考古学的发展 新华社广州5月22日电:“水下殷遗址”:“南海一号”见证中国水下考古学的发展 新华社记者邓瑞轩、黄尧 位于…

“水下殷遗址”:“南海一号”见证中国水下考古学的发展

新华社广州5月22日电:“水下殷遗址”:“南海一号”见证中国水下考古学的发展

新华社记者邓瑞轩、黄尧

位于广东省阳江的海陵岛呈现出夏日的气息。许多游客来到这个岛,享受阳光和沙滩以及无边无际的南海。在海滩上,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是游客必须选择的“打卡点”。在博物馆里,静静陈列的“南海一号”最近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19年十大考古发现于5月初公布,广东“南海一号”沉船南宋水下考古发掘项目入选。

这是考古界一艘著名的古船。1987年,这艘沉睡了800多年、满载货物的沉船出现了。当时,中国的水下考古刚刚起步。面对“南海一号”,考古学家并不十分确定。此后,经过多年的水下考古训练和项目经验积累,专家们终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整体打捞。

2007年,在整体打捞和搬迁保护被业界视为“前所未有”后,“南海一号”被放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进行保护、发掘和展示的考古工作。此后,考古发掘项目组进行了两次试掘,最终决定采用“饱水发掘法”进行考古发掘。

2019年,“南海一号”船舱货物清理完毕,文物总数超过18万件(套),包括金、银、铜、铅、锡等各种金属器皿、竹木漆器、玻璃器皿、人骨、矿石标本、动植物遗骸等。以铁器和瓷器为主。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南海一号保护与发掘项目负责人崔永表示,由于南海一号被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打捞上来,船体的考古发掘过程也验证了打捞的成功。船舱内部清洁工作于2019年完成,完整的船底被发现。整体打捞没有受到损害。因此,可以确定从计划到实施的整体救助是成功的。

“如果将来有更多保存完好的沉船,“南海一号”的模型可以借鉴。但具体的方法并不是最重要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取信息。”崔永说。

“‘南海一号’对中国水下考古的开拓意义,可与殷墟对中国陆地考古的开拓意义相媲美。北京大学考古与文学学院教授孙说。业内专家评价,“南海一号”整体打捞保护性发掘伴随中国水下考古发展已有30多年。它是中国水下考古快速发展的缩影,堪称世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

目前,“南海一号”考古发掘已进入最后阶段。文物将从船的内侧清理到外侧。预计考古发掘将于2021年正式完成。

“我将在两年后退休,并有幸看到这艘船的挖掘工作完成。然而,这个项目的保护和研究需要由未来的水下考古学家和文物保护工作者继续进行。”崔永说。

中国文物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所副所长、南海一号保护与发掘项目负责人李乃生表示,由于800多年的海水侵蚀以及大量铁结核造成的腐蚀和污染,船体构件相对脆弱。“‘南海一号’船体是所有文物中最珍贵也是最难保护的。这就像一个身患绝症的老人。保护非常具有挑战性,但值得一做。”

李乃生表示,现阶段船体保护工作主要集中在保湿和加固、及时防腐、防虫以及更新和建设喷淋系统,以动态监测船体病害分布。其中,喷淋系统的设计和施工研究至关重要,是今后船体保护阶段顺利开展的硬件保障。依靠喷淋系统,船体将在未来进行清洗和去污、脱盐和脱硫、填充和加固、船体修理和其他长期保护。

目前,一个由6名成员组成的保护小组长期驻扎在挖掘现场,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在研究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同时,他们还在培训一支文物保护和修复工程队伍,以赶时间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在名为“水晶宫”的考古遗址,“南海一号”的保护、发掘和展示正在同时进行。考古、保护、测绘工作细致、复杂而有序。文物被小心地包装和放置在周围。透过四周和顶部的玻璃,古老的船只、沉箱和考古遗址被完全展示出来,吸引了许多观众停下来好奇地参观。

面对南中国海,沉睡了800多年的古船南海一号正在逐渐变成苏醒。它被描述为一个“时间胶囊”,封存了800多年前一段生动的历史。这艘船会去哪里?为什么会下沉?船上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船员们会有什么故事?随着考古资料越来越多,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在积极推进,“南海一号”的秘密可能会一个一个被揭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559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