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民法典”时代已开启,网友最关心哪些变化?

“民法典”时代已开启,网友最关心哪些变化?

原标题:“民法典”时代已经开始。网民最关心的变化是什么? 文|张 民法的新时代终于来临了! 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投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

原标题:“民法典”时代已经开始。网民最关心的变化是什么?

文|张

民法的新时代终于来临了!

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投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标志着一个属于民法典的新时代的到来,也是我国第一部以民法典命名的法律。

民法典草案是民法总则和各章节草案的“结合”,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和补充条款,共1200多条。

《民法典》可以涵盖每个公民生活的所有方面,无论它涉及土地所有权制度、继承、个人隐私保护、高空投掷、邻里纠纷、婚姻问题、性骚扰等。因此,它也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

自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这一重要的立法任务——制定民法典以来,“民法典”一词频频进入公众视野。

回顾近年来民法典编纂的历程,从民法典总则的出台到各司草案的分期审查,再到民法典草案的出台,中国在民法典的制定上先后迈出了重要的“十大步骤”。

▲图:民法典草案的十个重要步骤

各方普遍认为,民法典体现了以法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效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单独的“人格权系列”和“侵权责任系列”是世界上第一部“民法典”,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智慧和中国的计划。国际舆论也认为,中国的公民权利保护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民法典时代”。

作为《民法典》正式颁布的一年,2020年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最近几天,民法草案中提到的保护个人隐私、法律和道德风险、婚姻和家庭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围绕相关话题,网络上充斥着许多高频词。

▲民法典词汇云图集

在审议民法典草案期间,新浪微博上出现了许多热点话题,如“从天上扔东西”、“设立离婚冷静期”和“对未成年人的性虐待”,吸引了网民的关注和评论。到28日1500时,上述主题的累计阅读量已经超过2亿。

此外,与《民法典》草案相关的主题,如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权益侵害#、死者不反对家人捐赠遗体的决定#、监护纠纷中年满8岁的儿童有发言权#等,也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经过统计分析后,新北京智囊团将民法典草案审议阶段最受关注的几个核心议题整理如下:

最受关注的话题是:防止高空投掷物体被写入民法典草案。

民法典草案中的侵权责任规定,有关部门应当及时调查,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建筑经理应该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未采取必要措施的,应当承担未依法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此外,一些案件引起了许多纠纷,因为找不到肇事者,整栋建筑物和财产的所有人最终决定共同赔偿。《民法典》草案要求有关当局调查和惩处责任人,大大减少了\”一人扔东西,整栋楼买单\”的情况。由于物业公司责任明确,它也将从源头上保护安全开销。

微博上有很多关于“高空掷物”的话题,而《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头条新闻》等媒体也有相关话题,共吸引了2.5亿阅读量。这是民法相关话题中网民关注的最高话题之一。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网民们普遍支持将防止高空投掷物体纳入民法典草案。然而,许多人认为“一个人扔东西,整个大楼买单”是不对的。他们建议安装摄像头来监控并严惩那些从高空坠落的物体。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但也有一个很大的V字,说“刑法”仍然需要解决高空投掷物体的问题。

著名法律博客@杨文战争律师(242万粉丝)说:“民法不能解决防止高空投掷物体的问题。民法解决了赔偿金额和责任的问题。在高空投掷物体的困难在于确认“真正的凶手”。先前的民法解决方案是找不到“真正的凶手”,并一起赔偿所有“嫌疑人”。显然,这种方法没有任何威慑作用。”

支持率最高的话题:18年后未成年人的性侵犯可以被起诉

《民法》草案规定,遭受性虐待的未成年人在成年后可以通过法律渠道主张自己的权利。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央视新闻在微博上主持相关话题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转发。从网民的评论中可以看出,赞扬和支持的声音层出不穷。仅第一个微博就有超过30万次点击。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民法典》草案中的这一条款之所以成为NPC和CPPCC会议期间的热门话题,是因为幼儿经常遭受性虐待。从新城控股董事长对一名9岁女孩的性骚扰,到上海幼儿园男教师对一名儿童的性骚扰,再到最近引发舆论沸腾的“包对一名14岁养女的性侵犯”,都引起了网民的极大关注和不满。网民们纷纷留言谴责像包这样的人,同时强烈支持受害者积极维权。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韦伯·达·v和王仁平(291万粉丝)指出:“支持!当许多未成年人遭到性侵犯时,他们受到当时认知能力和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或者出于恐惧,或者出于困惑,没有及时报告案件。遭受性侵犯的未成年人的损害赔偿时效从受害人年满18岁之日起计算,这可以更好地打击性侵犯罪,支持受害人维护自己的权利和保护自己的权利。

更有争议的话题:为离婚建立一个平静期

关于民法典草案初稿中的“离婚冷静期”条款是否应该删除,网上已经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首先,看看支持该条款的声音:

5月2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说,对每个人来说,离婚自由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在司法中应该得到尊重。然而,太多的离婚太随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和后果。

白认为,设计这样一个冷静期并不是为了限制离婚的自由,而是说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冲动和草率的离婚决定。有这么一个月冷静下来,真想这个月离婚不要命。这个月并不完全是对婚姻自由的一种损害,而是为了防止因过度自由而造成的轻率。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婚姻法专家金梅也认为,设立离婚冷静期有利于减少冲动离婚。这不仅会阻碍离婚自由,还会促进家庭的完善和社会的稳定。这对未成年子女的培养也有积极的意义。

然而,从总体舆论来看,要求删除“离婚冷静期”条款的比例更高。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全国人大和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的成员蒋胜男建议民法草案删除“离婚冷却期”。她说婚姻就像喝水和了解自己。对90%的人来说,离婚不需要“冷静期”。那些想离婚的人不能等一天。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蒋胜男的言论一度成为微博搜索的热门话题,许多网友留言支持: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支持删除“离婚冷静期”条款的还有微博“大v”和性别专栏作家@王一恒(718万粉丝)。她认为:“人们不希望有一个离婚冷却期。这是对婚姻自由的侵犯。立法不应过分考虑“精英”和“父母”,而应考虑常识和要求

@新京报推出了《[》,你认为离婚的冷静期如何?根据调查,大约91%的网民不赞成设立离婚冷静期。具体原因包括家庭暴力和成年人对自己的决定负责。更多网民调侃道:“婚姻也需要一段冷静期。”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中国著名民事法学家、全国人大代表孙对是否有必要设立离婚冷静期的争议做出回应。他说:“对于95%的人来说,离婚必须经过仔细考虑。有些可能已经争论了很多年。离婚期间精神崩溃必须有相关证据。对于这批人,法院还需要仔细考虑冷静期是否仍然适用。因此,不存在少数人绑架多数人的问题。”

结论

无论是社会冲突、家庭冲突还是伦理道德,在《民法典》草案的审议阶段,一些话题都受到了公众舆论的热烈讨论。与此同时,它也凸显了许多已经存在多年的社会问题。事实上,通过遵循和依靠《民法典》,仍有许多新旧问题需要解决。《民法典》的颁布不仅及时、全面地回应了公众的关切,体现了“人民有呼声,法律有回应”,而且还可以通过引导我们每个人积极实施和执行来预防或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我相信,随着《民法典》的颁布,人们的生活将会更加安全和美好。

□张(北京新闻智慧城市研究所研究员)

编者:李碧莹校对:赵琳

贡献、合作和联系我们: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600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