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艺术观察丨中生代画家的西中有东,当代绘画的演化论

艺术观察丨中生代画家的西中有东,当代绘画的演化论

原题:艺术观察,中生代画家的当代绘画进化论 近年来,在国际展览和博览会上,艺术家马可的作品不断受到各方的关注。英国评论家凯伦·史密斯认为他是中国真正的“现代主义…

原题:艺术观察,中生代画家的当代绘画进化论

近年来,在国际展览和博览会上,艺术家马可的作品不断受到各方的关注。英国评论家凯伦·史密斯认为他是中国真正的“现代主义”画家。他的作品曾在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中国平台等知名机构展出。最近,在北京三元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了马可绘画个展。

本次展览是对马可近年来绘画作品和状态的集中总结。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当代中国中生代艺术家的创作状态及其对社会的回应。可以说,这群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美国美术学院并在新千年崭露头角的艺术家,很好地反映了一代中国人对自己文化处境的思考。

正如马可所说,当我们学习西方绘画时,我们基本上是“向中学学习,并运用西方学习”。就是以“有用”为目的。但是艺术中有用的部分实际上是肤浅的,也就是技术。例如,我们将考虑如何画苹果。但是我们不会进一步问为什么我们画苹果。

在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中,我们对艺术的理解可能是技能。它与提问或提问没有什么关系。然而,所谓的西方现代画家基本上是从“为什么绘画”的角度出发的。它提供了一种思考,或一种扩展。从这个意义上说,面对西方文化,中国在过去的100年里从未见过所谓的“现代画家”。

马可于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获得硕士学位。他现在在北京生活和工作。

上游与下游:独立艺术家与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现实

马可1970年出生于山东淄博。1990年进入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油画,1993年成为第一批“罗中立奖学金”获得者。毕业后,马可在天津美术学院任教,直到1998年至1999年他借调文化部到东北非洲和厄立特利亚一年。

北非的经历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马可对绘画和世界的理解。像高更和其他印象派大师一样,北非的文化和政治模式、自然特征和历史深深地影响了马可的创作。

回国后不久,马可就离开了美国科学院的稳定的教学岗位。他去中央美术学院著名的油画系“第四工作室”深造,并获得硕士学位。在中国现代艺术的浪潮中,中美洲的“第四工作室”具有传奇的地位。自“85新潮”以来,它确实把中国油画推向了现代的方向。

毕业后,马可没有回到当时人人羡慕的美国学院,而是选择成为一名自由艺术家。迄今为止,每天绘画,几十年如一日,从未停止过。马可很少直接谈论他过去的教育和工作经历对自己的影响。然而,我们仍然可以从它的绘画和语言中看到时代的统一。

“油画本身是从西方引进的。它是零碎的、现实的和抽象的,从来没有被学习过。”马可说。然而,走向现代性,甚至突破美学的时间限制,正是当时“第四工作室”探索的方向。

当作者和马可谈到绘画时,马可说:“绘画的本质就是绘画。”这很可能反映了他对创作和生活选择的态度。画家靠绘画为生,那么他们的经历将为他们自己的创作服务。马可将尽最大努力保持他的生活纯洁,而不是意识形态,这样艺术家们就可以观察世界,在一个更包容的状态下创作。

“为纯粹的绘画而绘画”似乎解释了他略显叛逆的经历。如今,绘画已经退居其他类型的艺术作品,直到现在,我们仍然可以看到马可的坚持,他对纯洁的迷恋和他在艺术实践中的不断进步。

兔子,油画,38×50厘米,2020照片:三元当代艺术中心

马可选择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成为一名独立艺术家。当时,中国艺术市场逐渐形成,西方资本介入和南方巡回演讲后,个体经济蓬勃发展,艺术家个人的生存空间变得丰富。

2000年后,中国大力发展城市化进程。流行文化和精英文化受到了时尚和消费的影响。民间先锋文化思潮不可阻挡。2000年后,大量艺术家和机构进入798艺术区和宋庄艺术区,对策展业生态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中国艺术家和展览策划逐渐走上了国际艺术舞台,艺术区内的美术馆和美术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艺术节和双年展也开始蓬勃发展,策展人机制逐步形成。这股浪潮也带动了下游的艺术产业,大量的艺术媒体和自我媒体涌现出来。艺术策展人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这时,新一代的年轻策展人和艺术家出现了,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表达了他们新的生活感受。然而,策展仍存在许多问题:看似繁荣的泛主题展览数量增加,成为资源整合的平台;许多策展人将与谁合作的公共关系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由于资本运营而很少提出的关键问题逐渐缺乏痛苦和实验。

当代绘画的语言探索:我眼中的世界本质就是语言

静止不动,油画,200×150厘米,2019图片提供:三元当代艺术中心

在某种程度上,新千年后的艺术可以被描述为“人们触摸的形象”。在很短的时间内,各种思潮和流派一起涌入中国。与许多艺术家的变化相比,马可的作品很少是一致的。

我们可以在马可的作品中清楚地看到,人体是从多个维度抽象成不同的几何形体的。在具体和抽象之间,眼睛和大脑不断地识别和否认那些名义上的参考。在模糊的空间里,艺术家自己构建的世界慢慢浮现。\”我面前的世界的本质是语言.\”这句话在与马可的对话中不断出现。马可认为绘画世界实际上是一系列经历和符号的总和。

例如,“芥菜籽园”创造了一个关于中国画的词汇,并作为一种属于文人和古典中国的审美语言被中国画家不断地建构。然而,乔托和其他人在文艺复兴时期创造和发展的透视法以更理性的方式解释了当今世界。

这种审美语言的构建来自于对创作者的国籍、社会和经历的一系列共鸣和集体记忆,这些都积累在我们所看到的绘画中。在马可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不断重复和探索自己的语言。因此,它也成为他回应社会,在更纯粹的环境中创造复杂多维空间的一种方式。这也体现了中国中生代画家的精神,即希望通过自己的艺术探索来回应时代、社会和民族的各种特征。这种需求也符合中国艺术产业的现状。在不断寻求国际地位和声望的同时,人们也希望艺术能够反馈周围生活的现实,从而创造更广泛的精神共鸣。

西方的东方:论艺术的演变

马背上的虚荣系列。

马可说:“我想我应该了解一下我自己的文化。这不仅仅是阅读书籍中的作品。当我们学习西方绘画时,我们基本上是“向中学学习是身体,向西方学习是用途”。就是以“有用”为目的。但在艺术中,有用的部分实际上是相对肤浅的,即技术。例如,我们将考虑如何画苹果。但我们不会进一步问为什么我们画苹果。”

近年来,我们可以在马可的作品中看到明显的变化。除了对身体等具体事物的抽象描述之外,中国画中还有一些更加纯粹和接近写意的人物和空间。

马可用纯色和大面积的简单直接的笔触创作了他的绘画,这使他的作品有一种近乎自然的纯情与历史绘画符号的对话。马可在采访中提到,他认为绘画是一种进化理论,而不是机械制造。这种演变与社会的扩展是同步的。这就像他作品中对人的描述一样,接近失重和轻盈,而虚荣心是生动的,能使观众产生一种本土的思考和联想。

画家的精神与当代社会人们的精神需求息息相关,所以即使绘画是一种抽象的语言,它仍然能够引起广泛的人们的共鸣。

在观看马可的作品时,观众不仅会理解艺术史中常见的名词理论,还会走向更个人的现场体验和当代中国艺术创作者丰富的精神世界。

这个精神世界指向中国的“现代性”,而现代性最根本的一点是个体意识的觉醒。马可说:“艺术的反驳不是表面的反驳,而是一种自我审视的反驳。这是对自己的驳斥。直觉和外在的批评相对简单。艺术最终指向我们是谁。”

我正在写一篇关于于的文章。

主编,董,,校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637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