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贫困山乡的脱贫“蜜”语

贫困山乡的脱贫“蜜”语

原标题:贫困山区扶贫“蜜”语 新华社兰州9月16日电:贫困山区扶贫的“蜜糖”语言 新华社记者郎炳兵 秋天,甘肃省陇南市党场县的中草药花朵洁白飘逸。 从哈达铺镇出…

原标题:贫困山区扶贫“蜜”语

新华社兰州9月16日电:贫困山区扶贫的“蜜糖”语言

新华社记者郎炳兵

秋天,甘肃省陇南市党场县的中草药花朵洁白飘逸。

从哈达铺镇出发,沿着山路行驶3公里左右,路边藏在一片杨树林里的小院子里,57岁的贫困户李才生在这里养蜂赚钱。院子里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的蜂箱,蜜蜂飞过森林。

花开引蜂。郯昌县是甘肃省八县之一,山势险峻,沟谷深密,是甘肃省道地中药材的适宜产地之一。每年从6月开始,黄芪、党参等中草药逐渐开花,形成4个月的花期。李才生从位于郯昌县南部沙湾镇雅园村的家中出发,带走了300多箱中国蜜蜂。南下之旅,循着花香,来到80多公里外的哈达铺镇,去“赴约采蜜”。李才生说,近年来,当昌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养蜂人的蜜田也越来越广。

当李才生第一次“遇见”蜜蜂时,他从未想到这只小“土蜂”会改变他的贫穷命运。

30多年前,李才生的八口之家只有几亩耕地,他们种完地就去打工。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压垮了他的身体,医疗和药物把他所有的积蓄都花在家里,让贫困家庭越来越尴尬。

听说当地的蜂蜜可以帮助身体恢复,于是家人四处寻找蜂蜜。“蜂蜜在当时很难找,也很贵。一英镑10元钱,顶两天的活。”李才生不愿意买它,他到处寻找。直到2000年的一天,他意外地发现一窝土蜂被“安置”在他家屋顶上一个废弃的木箱里。就这样,李才生开始了养蜂的生活。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蔡丽饲养的蜜蜂逐渐增多,他不仅变得更好,而且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养蜂人。在蜂蜜生产季节,附近的村民会用瓶子和罐子分享这种“甜味”。“养的蜜蜂多了,产的蜂蜜自己吃不了。送一些给亲戚朋友,卖一些补贴户。”李才生说,当他好好照顾蜜蜂时,他的心情变好了,身体也很快恢复了。

尝到甜头的李才生想以养蜂为业。但是当蜜蜂的数量扩大到50只左右的时候,就会跑死。他意识到,要养好蜜蜂,就要学好技术。

当李才生陷入困境时,当昌县的中草药产业发展迅速,优质蜂蜜的来源不断扩大。当昌县顺势发展“空中间农业”的蜜蜂养殖,加大对蜂农的支持和培训。2015年,作为首批受益农民之一,李才生学会了四季管理与保护、病虫害防治和蜜蜂人工繁殖。所有的旧蜂箱都被活框架蜂箱取代了。仅仅一年,他的蜂群就扩大到了200个,产出了1000多公斤的生蜂蜜,附近三个村子的村民都吃了他的“土蜂蜜”。

2016年,李才生在村里成立了土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走上了规模化养殖的道路。蜂群也在扩大,最多达到500多箱。

为了保护贫困山区的甜蜜希望,当昌县将蜜蜂养殖作为重点扶贫产业之一,通过产销一体化运作,构建了以兴昌蜂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以村办养蜂合作社为主体的“甜蜜”扶贫模式,解决了困扰农民的销售问题。

“去年我生产了2000多公斤蜂蜜,大部分都被兴昌蜜蜂公司收购了。”李才生说。

兴昌蜂业有限公司按照保护价统一向村合作社和农民收购蜂蜜。自2019年7月以来,该公司已带动了287个养蜂合作社和7900多个贫困家庭。

解决了“卖难”的后顾之忧,中药材的优质蜜源提高了蜂蜜的价格,养蜂人精力充沛。

“对于养蜂人来说,这一年的计划在于‘秋天’,秋天正在扩大,蜜蜂会在第二年繁盛起来。”目前是蜜蜂秋季繁盛的关键期。李才生和他的妻子经常在黎明时起床,一直忙到天黑。他说忙不怕,穷可怕。在过去的四年里,李才生的平均年收入约为10万元。“现在日子像蜂蜜一样甜。”

目前,郯昌县中国蜜蜂养殖业年产值已达5000多万元,带动养蜂户增收5000元左右。

如今,成群结队的蜜蜂和养蜂人在党昌贫困山区奔忙,追逐鲜花,酿造“蜂蜜”,以求脱贫致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1415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