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上海人大审急救医疗:1/3急诊床位被滞留患者占用,压床现象为何这么严重?

上海人大审急救医疗:1/3急诊床位被滞留患者占用,压床现象为何这么严重?

原标题:上海人大急诊:1/3急诊床位被滞留患者占用。为什么压床这么严重? “三分之一的急诊床位被滞留患者占用。为什么压床现象这么严重?”27日上午,市第十五届人…

原标题:上海人大急诊:1/3急诊床位被滞留患者占用。为什么压床这么严重?

“三分之一的急诊床位被滞留患者占用。为什么压床现象这么严重?”27日上午,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了《上海市紧急医疗服务条例实施情况报告》。一些成员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2016年7月29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率先通过立法在全国推广“院前急救、院内急救、社会急救”三位一体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这四年来,这项规定的实施效果如何?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副主任、市人大教育、文化、体育和卫生委员会主任苏明表示,通过《条例》的实施,全市急救资源的可及性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获得急救医疗服务的意识和满意度明显提高。与2015年相比,应急变电站数量从128个增加到187个,平均覆盖半径从4公里缩短到3.5公里;急救车辆的数量从668辆增加到1062辆。数据显示,十三五相关核心指标提前完成,如急救站平均服务半径不超过3.5公里,每3万人一辆救护车,平均响应时间不超过12分钟。

“从执法检查的角度来看,本市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依法推进了急救医疗事业,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苏明坦率地说。

最“老”的病人已经在医院里滞留了将近10年

在审议会上,很多委员提到,医院急诊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患者留院的现象依然存在。

《条例》第三十七条至第三十九条为患者提供了畅通的双向转诊渠道,通过医保支付政策引导患者转诊,明确了无故住院的法律责任。

但执法检查发现,急诊科以慢性病和终末期疾病的老年患者为主,这些患者在急诊治疗后趋于稳定或死亡。部分患者因不符合专科病房入院指征而滞留急诊室,养老院、康复医院、临终关怀病房数量较少。部分医院急诊床位三分之一被滞留患者占用,“压床”现象更为严重。“有些病人住了几年,占用了有限的急救资源,但很少被记入不良信用记录。”有成员说。

“压床”问题引起了很多议员和代表的关注。有代表告诉记者,徐汇区某医院最“资深”的患者,已经住院近10年。他们中的许多人经过治疗已经达到出院标准,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总是占用床位,留在医院。

一方面是流动性低,另一方面是更多的病人在等床位。如何缓解急诊科的压床问题?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有关部门应及时完善医疗保险支付政策,引导经过急救处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转诊到相关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和康复,避免长期占用急救资源。对于无故占用急诊资源的患者,市卫生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及时向公众征信平台提供相关信息,加大信用处罚力度。

部分郊区急救站布局不够合理,救护车周转率低

《条例》第十条规定,应当合理确定急救站的数量和布局,并按照规划建设院前急救机构的相关设施。

执法检查发现,近年来,本市医院急救质量有所提高。比如制定了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推动105家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立急诊科,配置急诊床位近5000张;推动部分医院急诊大楼改造,在市级医院部署快速生命体征诊断系统等先进仪器设备,完善硬件设施。

但院前急救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空,院前急救资源配置仍需加强。

“在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洗消中心、负压车和移动式消毒装置不足的问题。”市人大代表葛敏表示,自今年上半年疫情以来,各区患者起初相对分散,但负压车数量明显不足,效率不高,导致在家等候的疑似患者或已明确转入专科医院的确诊病例在发热门诊停留时间过长,影响了敏感性,进一步挤压了发热门诊的医疗资源。今年4、5月,国外疫情爆发后,大量人员回国。滞留采样点检测海归和转运阳性患者核酸耗时较长,院前急救负压转运车使用不太好。她建议,急救设施和车辆应合理分配到各个地区,特别是机场、长途汽车、游轮和火车站。

“执法检查也发现部分郊区急救站布局不够合理,救护车周转率低。”任中明专员提到,一些地区的急救站分布不够合理,一些急救站面积小,设施陈旧,急救车通行不便。建议适当调整急救站布局,在新人口引入区建设急救站,对不符合原标准的急救站进行标准化扩建或搬迁,辖区内每个乡镇至少设立一个标准化的急救站。

非紧急转运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120”救护车急救服务的主要服务路径是从病人家到医院,从医院到医院。此类已康复出院的老年患者,或腰椎、胸椎等手术后康复出院的老年患者,在从医院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非急救需求?

《条例》第九条规定,院前急救服务和非急救转运服务实行分类管理,非急救转运服务可以由社会力量提供。

2018年4月,上海医疗急救中心开通962120康复出院线,主要用于分流上海非急诊患者,确保120急救电话畅通,急诊患者得到有效治疗。但由于非急救运输车辆数量有限,社会上大量非急救运输患者的需求尚未得到满足,一些特殊老年人和患者的出行问题依然存在。

张晨专员表示,执法检查期间,他们专门收集分析了2019年“12345”上海市民热线。“在这条热线里,对上海急救服务的意见大多不是急救,而是非急救。”

张晨表示,分类管理向前迈进了一步,即设立了“962120”专用电话,但整个运营流程仍在“120”中运行,仍处于内部循环消化中,仍不能满足普通人的需求。而且“962120”很难当天预约,管理方法和120一样,也处于急救状态。张晨建议相关部门研究法律授权,推动区级急救中心实施急救和非急救转运分类管理,设立独立的非急救部门。同时,制定相应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为逐步实现应急中心非应急服务完全剥离创造条件。

栏目编辑:张军

文本编辑:王海燕

图片来源:图片蠕虫

照片编辑:朱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1731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