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陆铭:上海人口太多了、土地开发强度太高了?何不以“上海都市圈”通盘考量

陆铭:上海人口太多了、土地开发强度太高了?何不以“上海都市圈”通盘考量

原标题:明路:上海人太多,土地开发强度太高?为什么不考虑“上海都市圈” 采访者明路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更加协调的发展需要明确的分工 记者:中…

原标题:明路:上海人太多,土地开发强度太高?为什么不考虑“上海都市圈”

采访者明路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更加协调的发展需要明确的分工

记者: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把“优化土地布局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作为新时期发展的重要命题。有什么深意?

明路:对中国来说,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目标,地区问题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和整体竞争力。多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但区域间仍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影响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要看能否通过深化改革解决一些体制和结构问题。如果能够解决,中国将成为另一个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经济体。

记者:目前区域协调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明路:既有老问题,也有新问题。老问题是城乡差距大,城市化率低,市民化进程慢。近十年大规模区域发展政策的成就毋庸置疑,但由于地方政府追求地方GDP增长和税收收入最大化,出现了新的不协调现象。最典型的问题就是重复建设。当中央政府说要发展某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时,一些地方不顾自身条件,大费周章,争先恐后,导致到处都是高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实际上导致投资效率低下,产业结构趋同,地方债务不断上升。这些做法违背了经济发展需要通过要素集聚发挥规模效应的规律。

因此,“更协调的区域发展”是进一步明确区域之间的分工。有的地方发展高科技产业,有的地方发展制造业,有的承担粮食安全、国土安全、生态安全等功能。特别是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过程中,要结合地方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帮助欠发达地区发展。

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

记者:区域分工后如何实现平衡?很多人担心虹吸效应。

明路:有一个误解,我认为必须从意识形态上予以纠正:经济和人口的集中和均衡发展之间不存在矛盾。一方面,在规模经济的驱动下,人口在中心城市周边的大都市区和沿海地区城市化聚集是城乡和区域发展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人口流动的结果是城乡之间实际收入和生活质量的趋同。因此,通过人口流动,如果不同地区的人均GDP和人均收入趋于大致相等,就可以达到“空”之间的平衡状态。

记者:那么,人口流动性是关键因素?公报还提到“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这是核心思想?

明路:在过去的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依靠投资开发土地和建设新城市,导致了所谓的城市化与人民城市化的脱节,这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然而,城市的发展是为了人们的生活和就业。说到底是为了人的发展,不是为了长得好看。以土地推进城镇化,就是本末倒置。因此,接下来,我们应该努力促进人们的城市化。全会提出了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核心理念。

我认为,推进城市化最重要的途径是以要素市场的人口、土地、资本改革为突破口,尊重人口流动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流出地区人口,适度集中中心城区公共服务,改变地方政府的考核方式,建立以人均收入和生活质量为基础的考核体系。在人口流动的地方,发达地区特别是特大城市要提高对人口流入的科学认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优化土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布局,适应人口增长趋势,提高城市的宜居性。

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推进“都市圈”建设

记者:上海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龙头,如何在区域发展中发挥作用?

明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空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承载发展因素的主要空区域是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我一直认为,为了顺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和内生城市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上海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主导作用,上海都市圈的规划和发展应该在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战略下加快。我们说上海这个超大城市,说人口太多,土地开发强度太高。但如果看“上海都市圈”,上海完全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和更多的产业,更能发挥区域增长极的作用。

记者:在你的视野中,如何推进都市圈建设?

明路:上海都市圈的半径应该在50到80公里之间,覆盖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在未来的规划中,打破行政边界,大力发展中心城市周边的都市圈迫在眉睫。比如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打破城市土地利用的边界约束,加强大城市与周边地区在公路、轨道交通衔接上的合作,同时重点发展轨道交通沿线地区,在都市区内形成网状高效发展状态。

如前所述,在大都市区,要加强对大城市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激励,充分发挥各城市的比较优势,实现产业结构和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形成中心大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紧密相连、共同发展的局面。

记者:还要考虑市民化的进程和公共服务的布局?

明路:是的。近年来,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高铁、城际铁路、城际地铁的建设,跨省破路的开通,都市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随着异地使用公交卡、异地医疗报销结算等项目的推进,部分公共服务将在同一个城市实现。

更长远的目标是公共服务均等化。如果上海未来要建成大都市圈,范围超出行政管辖,周边一些小城市的居民很可能会在上海工作。当这个群体扩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既然就业和纳税都是在大都市区的中心城市实现的,那么在中心城市享受公共服务时是否应该考虑均等化?比如医疗和社保是否应该均等化?这些问题要尽快研究,对未来形势的变化要有规划。

栏目编辑:张军

文字编辑:张军

图片来源:图片蠕虫

图片编辑:曹丽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1801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