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新京报:“武则天她妈在钦州”,徒增笑柄

新京报:“武则天她妈在钦州”,徒增笑柄

原标题:“武则天母亲在钦州”,加个笑柄|新京报快评 硬要跟武则天“攀关系”,很可能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戴 据媒体报道,近日,广西灵山…

原标题:“武则天母亲在钦州”,加个笑柄|新京报快评

硬要跟武则天“攀关系”,很可能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戴

据媒体报道,近日,广西灵山人民政府办公室的一份红头文件在多个网络平台上传阅。文件的标题是《灵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设立

争议结束后,县委常委、副县长黄19日表示,该事件暴露出当地相关工作环节不够严谨,官方已决定更换工作组名称,研究工作将继续进行,希望对相关史料进行论证。另据透露,工作组名称已改为“五里历史文化研究工作组”。

“武则天母亲在钦州”,一个公共的历史文化研究,居然取了这样一个称号。乍一看,它以为是恶搞,或者是诅咒。即使要研究武则天母亲在钦州的活动轨迹,写“武则天母亲在钦州”更为合适。”一个历史文化研究的题目是“武则天母亲在钦州”,这真的不是“文化”。

幸好地方当局听到后改了名字。接下来,显然有必要总结教训。

除此之外,另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研究武则天母亲在钦州的活动轨迹有什么价值?

据史料记载,武则天的母亲杨并非在钦州长大,一生主要生活在北方。就算她的人生和钦州有一些交集,又能有多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呢?政府成立研究工作组研究“武则天母亲在钦州”,难免小题大做。

大家都知道小题大做背后的意图,就是名人的知名度。

近年来,一些地方争抢文化名人、蹭历史人物热度的现象屡见不鲜:如果李白故里、诸葛亮故里不够,就会抢夺西门庆、潘金莲、孙武空等虚构人物的故里。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振兴地方文化遗产,是一件好事。但不能把文化遗产保护庸俗化,更不能“无日期打杆子”,甚至无中生有,把野史的谣言当真,或者试图扯联系不联系,这是对历史的歪曲,是发展思路的偏差。

就本研究而言,在功利主义的动机下,认真细致的研究不会把钩沉当成一种依附,而是把轶事野史作为证据,值得重视。

事实上,灵山旅游资源丰富,包括六峰山风景区、大路古村落文化生态旅游区、广西贵威荔枝农业生态公园、夏衍山风景区、洛阳富硒谷生态庄园、岐石湖生态农场等。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007.25万人次,国内旅游消费108.38亿元。该县也是荔枝、奶水牛、蛇和中国名茶的故乡。

在这样一个旅游资源和产品丰富的地方,为什么要以“武则天之母”的身份死去?

与其这样走“侧门”,不如走“正道”,挖掘现有资源潜力,稳步提升当地旅游形象和知名度。毕竟,如果你试图与武则天“攀关系”,很可能会“偷鸡掉米”,失去文化品位,成为笑柄。

□戴(职员)

主编:赖SN244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1876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