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原标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设美丽的地方 来源:重庆日报 航拍缙云山。(本报资料图片)特约摄影 秦廷富\\视觉重庆 党的五届九中全会强调,要努力探索生态优先…

原标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设美丽的地方

来源:重庆日报

航拍缙云山。(本报资料图片)特约摄影 秦廷富\\视觉重庆

党的五届九中全会强调,要努力探索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新路子,进一步学习和运用“两山”理论,走深入实际的“两型”道路,把恢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压倒一切的位置,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大力推进绿色转型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加快建设山水优美的地方。

“十四五”期间,重庆应如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加快建设风景优美的美丽之地?该报邀请了市有关部门、区县负责人参加圆桌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市委书记、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辛世杰:

争取2025年

重庆“蓝天目标”稳定320多天

重庆日报:如何协调资源、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推进“十四·五”期间重庆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美丽地方建设?

辛世杰: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很多领域和部门。为了构建新时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将重庆建设成为风景优美的美丽之地,需要对资源、环境、生态等领域进行精准聚焦和协调发展。资源、环保、林业等部门要主动参与,齐心协力。

一是要坚持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原则,在长江上游筑起重要的生态屏障。实施“三线一表”(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名单),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土地空开发适宜性“双评价”。科学建立自然保护区体系,构建全市自然保护区“地图”和信息监管体系。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机制,确保生态功能不减少、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开展自然生态保护和恢复,建立重要山体保护名录,加强江湖湿地保护,实施“海峡两岸青山李倩林带”建设,加强喀斯特石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退化地区治理和恢复。

第二,我们必须坚持同一个方向,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污染进行艰苦的斗争。注重精确污染控制、科学污染控制、依法污染控制,推进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管理。,并注重环境风险的防控。到2025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将继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将继续改善。环境空气体质量好的天数达到320多天,PM2.5达到稳定标准。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优良率达到100%

第三,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和污染治理技术升级,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加强节能、节地、节水,实行能效领导制度,加强节约集约用地,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稳步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大力推进天然气和页岩气安全有序开发利用。有序推进污泥、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体废物等资源化利用,积极培育和发展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加强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推动城市和重点行业开展二氧化碳排放高峰行动,积极开展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建立碳合规、碳中性、碳包容性三大类产品价值实现体系。

市委书记、市林业局局长沈晓钟:

“横向”扩绿增域“纵向”增量增收

继续增加城乡生态产品供给

重庆日报:如何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在长江上游筑起重要的生态屏障?

沈晓钟:一是保护与恢复并重,增加数量,提高质量和效益,因地制宜调整扩大土地绿化空,实事求是,增加林地和森林面积,实现“横向”绿化和增域;它还注重提高森林产出效率、增加绿化总量、提高质量和效率、实现产出和收入“垂直”增长的科学和措施。

二是要科学编制“十四五”期间林业发展规划,切实把党中央关于林业生态建设的决策部署转化为规划思路、政策举措和工作成果。协调重点地区建设恢复和全区科学保护利用,大力推进林草资源保护监管、自然保护区整合优化、灾害综合治理等重点任务,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海峡两岸青山李倩林带等重点工程,促进山川河流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提升,全面提升生态供给能力。

第三,积极争取党中央、国务院的支持,与沿江11省市协调讨论,营造受益者付费、保护者获得合理补偿的政策环境,构建从中央到区域、区域内省市相对完整的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全市生态价值当量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从而体现生态服务权的价值,促进林地资源的有效增值,为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提供有力支持。

四是继续推进实施横向生态补偿,完善森林覆盖率机制,使全市生态保护和恢复力度不减、步伐不变、规模不松,使森林覆盖率指标始终被界定为约束指标,土地绿化事业始终被界定为属地责任,推动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实。

第五,为城乡协调发展做出实实在在、实实在在、实实在在的努力贡献,大力推进城乡生态质量提升,不断增加城乡生态产品供给,积极打造国家森林城市,大力发展森林家庭,实现城市生活更美好、乡村人民更向往。

全市林业系统作为保障部门和基础部门,要站在全市“棋局”的高度来看待林业改革发展。要协调好景观、林、湖、草系统的管理,拉好车做好主角,不遗余力投身到生态环境保护这个“大国”、民生关注、民生优先的领域,推好车做好配角。积极融入“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深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全面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建设山水城市、美丽地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贡献林业力量。

丰都县委书记许:

优化生态空创新生态产品

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型

重庆日报:如何通过市场化运作,拓宽生态系统功能,创新生态产品形式,将生态资源转化为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社会效益的生态产品,实现青山绿水向金山银山的转型?

许:丰都有良好的山水自然基础,生态资源是丰都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丰都最具竞争力的优势。我们将以“生态+”的理念规划发展,以“+生态”的理念发展产业,以优化生态空为重点,拓展生态功能,丰富生态产品,提升多重效益。

一是以“一心、两极、三带”优化生态空空间,规范产业布局,实现保护与发展并重。聚焦“一心”,打造以县城为中心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立足“两极”,打造以南天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大学玉山乡村旅游为重点的南方生态旅游增长极,以果林、原料林为重点的北方生态农业增长极;围绕“三带”,建设长江生态安全屏障带、曲溪河生态农业示范带、龙河生态旅游观光带。

第二,利用“生态产业化和工业生态化”创新生态产品,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依托海拔1000米以上可开发的山地旅游资源占全市10%以上的优势,推动南天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优质发展,拓展提升品质打造香坝国际旅游度假城,共建扶风乌达雾灵山旅游度假区,打造全市度假健康基地;依托7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以牛、鸡、猪为重点的畜禽养殖,推进农业“一个接一个”,建设全市绿色畜禽养殖基地和食品加工基地;依托全市四分之一的风电资源、重庆最大的东望热电联产工程、重庆第二抽水蓄能电站李子湾抽水蓄能工程等资源,打造全市清洁能源基地和绿色产业基地;依托发展榨菜30万亩、红柚15万亩、辣椒10万亩、柑橘10万亩,加快林业经济产业化步伐,到2025年林业经济总产值达到50亿元。

三是自觉强化“上游意识”,担当“上游责任”,全面构建清单明确、监督责任按清单、考核责任按清单的“压责”机制、上下游、左右岸、区县“共治”机制、政府、企业、个人“共管”机制,坚决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全面实施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和沿江工业园区1公里、5公里管制政策。严格执行“三线一单”制度,严格限制“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高资源)项目,全面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继续保护和养护136.9万亩公益林,加大双龟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河国家湿地公园等7个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力度,让“一江清水两岸青山”的美景永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2000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