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牢牢抓好粮食供给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牢牢抓好粮食供给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原标题:牢牢把握粮食供应,全面推进农村振兴 □本报记者乔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解决种子和耕地问题、扶贫与农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农业、农村和农民领域的重点任务进行了部署…

原标题:牢牢把握粮食供应,全面推进农村振兴

□本报记者乔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解决种子和耕地问题、扶贫与农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农业、农村和农民领域的重点任务进行了部署。如何理解和实施这些部署?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央农业办公室主任、农业和农村事务部部长唐·。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的供应保障能力。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六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这么高的起点,还需要继续增加粮食产量吗?如何保证自己的饭碗牢牢掌握在手中?

唐任剑:粮食生产是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重点。虽然近年来粮食生产总体形势良好,实现了“十七连丰收”,但没有放松的余地。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粮食供应仍然处于紧张平衡状态,必须始终收紧粮食生产的链条。

今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特别重要的一年。“十四五”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进程开始。也是建党100周年。保持粮食生产稳定意义重大。所以农业和农村系统也要建立“军令”,保证粮食年产量在1.3万亿斤以上,争取稳定增长。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两稳一增”:稳定口粮就是保证口粮的绝对安全,稳定2020年华南双季稻种植面积,同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黄淮海和西北地区的小麦区应该恢复。稳定大豆意味着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规划,力争稳定1.4亿亩以上面积,确保国内豆制品等食用大豆自给。增加玉米是为了重点扩大东北和黄淮海地区的玉米面积。

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压缩职责,把国务院确定的粮食生产目标和任务分配到各省,以面积目标为约束指标,以产量目标为参考指标,层层分解任务,逐步压缩职责,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17.5亿亩以上。要完善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地方党委政府重视农业、抓粮食的积极性。同时,要坚持科学防灾,做好监测和预防工作,一手防“自然灾害”,一手防“病虫害”。

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重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关键在于实施土地和科技储粮战略,促进产能稳步增长,保证需要时的产量和供应。特别是要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重点,继续推进种业科技创新,保护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

记者:会议明确进行了出处“贴脖”的技术研究。怎么打这个翻身仗?

唐:党的十八大以来,现代种业发展成效显著,95%以上的农作物自主选择,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100%完全自给,玉米、大豆、生猪等立足国内的种源也得到了保障。目前,外资企业约占中国种子市场份额的3%,进口种子占全国种子消费量的0.1%。总的来说,中国的种子供应是有保证的,风险是可以控制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种业自主创新与发达国家确实存在差距。在一些品种、领域、环节,如果出现极端断供,虽然不会“一卡死”,但确实会影响农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率。会议的要求很有针对性,就是补这个短板。坚决争取种子行业扭亏为盈,主要要做三件事:

夯实基础就是抓好种质资源库和种子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建设农作物、畜禽和海洋渔业三大国家种质资源库。这是种业创新的物质基础。同时,要做好国家现代种业基地建设,继续提高基地建设水平,建设华南硅谷等优质种业基地,为农作物育种提供基础保障。

加快创新就是强化优势,补短板,破卡分。加快实施种源“卡脖子”研究和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继续做好农作物和畜禽品种联合研究。在水稻和小麦方面,要加快培育优质专用品种,保持竞争力,缩小玉米、大豆、生猪、奶牛等品种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培养主体就是把握龙头企业和经营环境。选择一批创新能力强、潜力大的企业进行教育、再生产、推广一体化,支持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使其尽快成为我国种业创新的战略力量。

记者:会议对耕地保护和建设提出了要求。中国耕地现状如何?如何加强耕地质量的保护和建设?

唐: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脉。我们用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也使中国的农业生产始终处于高投入高产出的状态,造成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耕地资源尤其是优质耕地资源日益短缺。解决耕地问题,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要保证耕地数量,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农化”。18亿亩耕地是一家人吃的,一定要严加防范,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这条红线。与此同时,我们必须集中力量优先考虑用于粮食生产的有限耕地资源。这方面既要有激励,也要有约束。要压缩地方责任,与相关扶持政策和资金挂钩,让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不吃亏,有动力。

要大力提高耕地质量,为稳定高产奠定坚实基础。“十三五”期间,我国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在粮食和农业丰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需要编制和实施新一轮规划,细化建设内容和保障措施,动态监控和监督全过程,统一上述仓储管理,形成全国农田建设“一张图”。今年计划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任务比去年增加25%,相关建设任务已分配到各省。

记者:将采取哪些措施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并与农村振兴有效衔接?

唐:到2020年底,反贫困斗争将全面结束,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创造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奇迹。但是,也要认识到,虽然贫困地区的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从横向来看,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然相对落后,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仍然较低。农村仍有许多收入略高于贫困线的边缘家庭,一旦遇到波动,他们很容易重新陷入贫困或变穷。

摆脱贫困后,要做好农村振兴工作,巩固和扩大农村振兴扶贫成果,促进农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确保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农村人口全面跟上现代化国家建设步伐。为做好衔接工作,在完成脱贫目标任务后,从脱贫之日起,设立五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进行领导体制、工作制度、发展规划、政策措施、考核机制的有效衔接,实现从集中资源支持扶贫到全面推进农村振兴的平稳过渡。

在下一步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抓紧研究制定衔接工作配套文件。明确扶贫攻坚时期各项政策的延续、调整和优化的具体安排,加快完善有效衔接的政策体系。第二,支持贫困地区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以贫困县为单位,规划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实施特色养殖业推广行动,提高市场竞争力。第三,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填补水利、道路、电力、能源、网络等方面的缺口。第四,借鉴扶贫经验,促进农村振兴,移植一套有效的扶贫经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2197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