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新机制带来新活力

新机制带来新活力

原标题:新机制带来新活力 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位于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外迁的重要承接地。 “北京的生物医药行业已经…

原标题:新机制带来新活力

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位于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外迁的重要承接地。

“北京的生物医药行业已经退出,这‘迫使’了一种新的场外监管机制,这在国内开创了一个先例。”沧州渤海新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华凤表示,我国医药行业实行属地管理。根据相关规定,药企必须在注册地生产并接受监管,不能跨地区生产,否则只能重新审批药品。对此,北京和河北进行了多次磋商,最终摸索出一套新的医药产业异地转移监管机制。2016年7月,时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北京医药企业组团进入沧州生物医药园项目,由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监管。新厂区生产的药品仍可使用“京子号”药品批准文号。

\”场外监管打破了阻碍北京制药公司搬迁的障碍.\”法博金(中国)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美国独资企业。该企业沧州分公司负责人孙国伟表示,过去该企业原料药生产受到发展空的制约,没有正常进行,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企业从北京迁至沧州后,投资1.46亿元建设原料药生产基地,年产量比原来增加20倍。

随着各地新监管机制的实施,北京很多药企打消了顾虑,纷纷迁往沧州。截至目前,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共签约项目158个,总投资484亿元,落地项目74个,竣工项目32个。

“车间生产现已满负荷,企业第二阶段即将开始。完成后,五种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将会投入生产。」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质量负责人蔡慧在北京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忙碌着。

自2016年北京顺义区迁至沧州以来,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在原料药生产方面实现了大规模扩张。蔡慧表示,随着产能的扩大,企业已将15种原材料和1种制剂产品投入沧州生产。目前有3款产品通过了药品监管部门的认证上市,其余13款产品将按计划在2021年陆续上市。

同时,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也全面加强了服务措施。2017年以来,投入30多亿元加强路网、蒸汽、供水、污水等配套设施建设,满足企业生产需要。近年来,园区先后建成南开大学-渤海新区绿色化学研究所、化学孵化平台、分析测试平台、中试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构建了完整高效的科技成果从研发到产业化转化体系;化学技术转移中心成立,借助信息技术打开了技术和市场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已与京津冀58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联系,帮助区域内企业实施技术对接170余次,初步达成38个合作意向。

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庞表示,该院2019年底投产后,首批12个绿色化学研究院课题组已落户,60多名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工作,走访了50多家企业,收集了50多项技术要求,正在逐一解决。

目前,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共有8个国家1.1类新药项目。大多数企业产品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市场占有率超过50%。在已投产的企业中,有11家正在推进二期工程的实施。李华凤表示,未来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将突出发展高端原料药、药物制剂、现代中药、大健康产业和具有医疗特色的小城镇,努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高标准、绿色的生物医药示范园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2222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