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半月谈:背靠“一张网”,基层不愁也不慌

半月谈:背靠“一张网”,基层不愁也不慌

原标题:有“一张网”撑腰,草根不担心 现在很多基层干部都在网上工作。而基层的网格化治理,有时并没有减轻基层的负担,反而给上级带来了便利。理顺网格结构,让网格真正…

原标题:有“一张网”撑腰,草根不担心

现在很多基层干部都在网上工作。而基层的网格化治理,有时并没有减轻基层的负担,反而给上级带来了便利。理顺网格结构,让网格真正有效。重庆铜梁区的方法真的是基层“需要”的!

1

“一网打成一片”,基层部队出拳头

在一些地方的网格治理中,每个网格其实都在打自己的仗,职责重叠,留下了很多“空白”。“网格很多,但是不能共享资源,不能交换信息。结果人家不发少,钱不花少,事情还没办好。”铜梁区委书记唐小平告诉记者。

如何让基层治理真正实现“人在网里走,事在网里做,矛盾纠纷在网里解决”?铜梁干部认为,关键是科学梳理网格化治理流程,让“端”也能有充足的资源和灵敏的应对,“脑”实现部门联动和高效处置。

怎么办?铜梁思想做减法,把治理资源下沉到基层,把“多网”变成“一网”,实现“一网覆盖一网扼杀”基层问题和人民诉求。

“我们正在试点和推广1000多支最初分散在多个部门的治理力量,如城市管理协调员、综合巡逻队以及食品和药物监管协调员,改变他们的身份,改变他们的职责,并被雇用为社区的全职安全官员。全部进入全区131个社会治理网格,充实基层治理力量。”铜梁区社会治理创新中心主任左春华表示,安全人员负责信息收集、冲突调解、隐患排查和为人民服务。“一个人有不止一份工作,一个人有多种用途。”。

“社区基层干部直接面对群众。过去他们苦于人力不足,资源不足。他们想响应群众的要求,有足够的力量。”普鲁街政法书记唐林表示,变“多网”为“一网”,让电网工人的队伍从部门“军”变成了社区“团军”,基层干部的力量变成了拳头。

2

“一键回应”,每一篇都有一个呼应的诉求

铜梁区在逐步统一基层治理网格的基础上,依托区社会治理创新中心平台,建立了区、镇街、村社区三级社会治理指挥中心,“指挥脑”逐步运转。

利用大数据,公安、应急等部门实现信息整合;区级部门直接落户指挥中心,发现问题联动解决,群众要求“一键响应”…在铜梁区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半月刊记者看到,各种举报线索、职能部门处置情况等信息在屏幕上不断滚动。在这里,每一个基层安全员,每一个政府职能部门都是相连的。安保人员发现的问题和职能部门的处理意见记录完整,完成时间明确。

铜梁区东城街道长坡社区平安员走访辖区内网格,帮助居民登记疑难问题诉求

铜梁区社会治理创新中心信息受理科科长陈鹏舟表示,乡镇街道办不到的问题,可以上报区级平台,由区级平台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解决。

“前不久有报道说‘我买房都10多年了,还拿不到房产证’。这种问题很政策性,大街上很难措手不及。我们立即致信区监管局、住建委等部门,要求他们正式回复,平台全程监管。”左春华表示,平台的原则一直是:反应快、效率高、透明,可以接受和监督。

3

“一路畅通”:基层吹口哨真的有用

基层干部头疼,无非是“责任层层甩,事情堪忧”。正如左春华所说,“很多治理问题发生在基层,解决问题的药方其实都在上面”。处方怎么发下去?唐小平的回答很坚定:“从机制建设入手。”

以基层医疗卫生建设为例,近年来,由于基层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弱化,医生积极性不高,很多人因病不得不跑去上级医院就诊,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

铜梁区意识到,解决这类问题,不能只给基层减负,区级领导可以动。由区深改办牵头,卫健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保局密切配合,彻底打破了基层医务人员“多做少做,做得好做得差”的分配格局,多劳多得,基层医生和干部精神不同。

在八川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马旭医生说,现在服务的病人越多,质量越好,医生的收入越高,他有很大的收获感。更多的人可以在大街上方便的就医,而不是去上级医院“大堂打架”。

基层矛盾越尖锐,越需要上级帮助基层“解决问题”。“征地拆迁矛盾涉及部门太多,基层权限太小。”铜梁区土地房屋征收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面对这样的矛盾,铜梁区的基层干部再也不用“等死”,信访、规划、公安等部门。在时间上联系了起来,而委屈则扑灭了交流的活水。

负责编辑:贾楠SN245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2226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