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十二国民众眼中的“中国文化”!

十二国民众眼中的“中国文化”!

原标题:“十二国人民眼中的中国文化”!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全球舆论中心进行跨国调查 [环球时报记者 邢小静]文化交流和相互学习是不同国家之间相互理解的基本要素。中国…

原标题:“十二国人民眼中的中国文化”!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全球舆论中心进行跨国调查

[环球时报记者

邢小静]文化交流和相互学习是不同国家之间相互理解的基本要素。中国美术学院与环球时报下的全球舆论中心合作,对海外回答者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文明的内涵、文化交流的认知态度进行跨文化比较的实证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国家都愿意加强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到中国旅游已经成为受访者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最有趣的方式。

热爱高科技和武术

目标国家大多与中国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关系,文化交流相对频繁。包括乌克兰、日本、韩国、俄罗斯、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哈萨克斯坦。本次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各国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群为对象,收集了3334份有效样本。各个国家的受访者都有强烈的意愿去交流和学习彼此的文明。近70%的受访者赞同“加强本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泰国、印尼、俄罗斯、印度的受访者认可度相对较高,日本受访者(45.3%)认可度最低。

近60%的受访者认同将自己的文化传播到中国的态度。其中,泰国、印尼、越南、韩国、印度的受访者认可度相对较高,都在60%以上,而哈萨克斯坦的认可度最低,只有38.8%。47.2%的受访者认同“中国文化传入中国的态度”。泰国、越南、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受访者认可度相对较高,均在50%以上,日本受访者认可度最低,仅为26.3%。

相比之下,泰国、印尼、越南和印度的受访者相对愿意用中国文化来交流自己的文化。乌克兰将中国文化引入中国的意愿高于本国文化引入中国的意愿,相差6.4个百分点。马来西亚、俄罗斯、菲律宾、新加坡、哈萨克斯坦比中国文化更愿意把自己的文化引入中国。而韩国、日本、印尼比中国文化更愿意把自己的文化传播到中国,差异在20个百分点以上。

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连德贵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日本人虽然认为日本文化起源于中国,但最终还是形成了自己具有“独特性”的文化。而且在日本大肆渲染的“中国威胁论”导致了日本社会的危机感,担心自己的文化会被中国文化吸收同化。

调查显示,到中国旅游(68.1%)成为受访者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最有趣的方式,其次是中国电影(48.1%)和各种文化交流活动(41.9%)。在中国旅游体验中国文化方面,受访者对历史、人文、民俗等中国传统文化景观感兴趣,对中国高科技应用及相关景点也感兴趣。

影视作品方面,反映中国各地自然风光、民俗风情、旅游探险的纪录片(42.4%)最受回答者欢迎,其次是武侠、古代史等影片(40.3%)。反映中国自然文化景观和中国古代风格的影视作品受到了高度重视。

日本韩国东南亚冰与火

调查显示,日本和韩国这两个东亚国家,与越南、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的认可度相差甚远,日本和韩国比中国文化更愿意将欧美文化引入本国。“中国的意识形态或政治立场与中国发生冲突”,“中国文化具有一定优势,很难与之平等交流”,“中国文化与自身文化不同,很难与之产生共鸣”,“对中国文化不感兴趣”成为韩日受访者不希望中国文化传入本国的主要原因。

日韩爱中国菜胜过爱其他方面,但对中国文化符号的整体兴趣不及12个国家的整体水平。到中国旅游已经成为两国受访者了解中国文化最有趣的形式(55.5%),文化交流活动(34.5%)和中国电影(34.0%)位居第二和第三。我对中国大众媒体和书籍出版物不太感兴趣。

六个东南亚国家的调查结果与东亚国家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与中国进行文化交流的强烈意愿。约70%的东南亚受访者认为,应加强本国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希望中国文化引入本国的程度略高于欧美文化。“感受更多样的文化”、“促进中国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中国文化是本土国际化的标志”已经成为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受访者希望加强本国与中国文化交流的主要原因。具体来说,东南亚国家对来中国旅游的兴趣很高,超过70%的受访者来自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此外,泰国和越南的受访者对中国电影感兴趣,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受访者对中国教育和培训感兴趣,马来西亚和越南的受访者对中国商业活动感兴趣。

来自南亚国家,印度的回答者,对自己的文化、欧美文化、中国文化表现出很高的交流合作意愿,对欧美文化、中国文化引入自己国家也相对开放。“对了解中国文化充满好奇和兴趣”是印度受访者希望将中国文化引入本国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感受更多样的文化”。此外,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的受访者对本国与中国的文化交流表现出高度认可,而对将中国文化引入本国的态度相对保守。

人际交流的力量

中国美术学院文化发展战略中心副主任郑长岭27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存在局限性,更多地局限于外在的表现形式,缺乏文化内涵的传递。比如他说少林功夫国际知名,外国人只看到格斗本身的形式,却不了解背后的修炼。他建议,在展示文化的同时,也可以通过举办研讨会,进行深入交流,积极介绍文化所包含的内容。

连德贵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文化走出去有时被渲染为一种“文化扩张”。在这种背景下,每次提到中国文化,日本人都会突然想到“中国威胁论”。其实就中国文化本身而言,日本人并不排斥。郑昌龄对此持类似观点。“我们在文化交流的方式上还是有一些不足的,有时候会让对方误以为自己是想板着脸传达某种价值观,导致效果大打折扣。”。郑昌龄强调,要多层次、多维度加强人文交流。只有相互理解和尊重足够了,政治和宗教问题才会迎刃而解。这就是人与人交流无与伦比的力量。

主编:朱学森SN240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2386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