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葛红林:国企混改进展不理想是因为参与者思想顾虑太大

葛红林:国企混改进展不理想是因为参与者思想顾虑太大

原标题:葛红林:国有企业混合改革进展不太顺利,原因是参与者顾虑太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谈到国有企业改革时表示,“要提高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实施国有企业三年改革…

原标题:葛红林:国有企业混合改革进展不太顺利,原因是参与者顾虑太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谈到国有企业改革时表示,“要提高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实施国有企业三年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我们基本完成了社会职能的分离,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国有企业要围绕主体责任,完善市场化管理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

你如何看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陈述?在今年的NPC会议和CPPCC会议期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董事长葛洪林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说,政府工作报告发出了一个重要而明确的信号,即国有企业改革不应因为新的“皇冠流行病”的影响而放缓。

如何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葛红林提出了七点建议,包括:鼓励国有企业非主营业务参与混合改革,原则上民营企业应持有股份等。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有企业混合改革的进展似乎并不理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葛洪林认为,国有企业混合改革进展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是混合改革各方或参与者存在严重的思想顾虑。只有消除害怕终身问责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害怕失去决策发言权的私营企业家和害怕重复“过去的教训”的计划改革混合企业的干部的三种顾虑,才能激发国有企业混合改革的活力和动力。

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政府基本完成了社会职能的分离,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葛红林建议,要盘活现有闲置的工业用地,优先供应中端商品房用地和以下建设用地。

此外,政府的工作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国有企业要突出主要责任”的要求。对此,葛红林认为,过去许多国有企业走了弯路,把重点放在主营业务上,盲目多元化。然而,以主业发展为重点的理念已经广泛渗透到国有企业领导的心中。当前的问题不再是是否将重点放在主营业务上,而是如何发展主营业务,如何加快非主营业务的处置。

“国有企业的改革不能因为新一轮“皇冠流行病”的影响而放缓。”

新京报:如何看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国有企业改革声明?

葛红林:这份报告贯彻了中央最近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的精神,是一个一贯的工作计划。报告明确呼吁提高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性,并发出了一个重要和明确的信号,即国有企业改革不能因为新流行病的影响而放缓。根据我的工作经验,有些改革在好的时候很容易改变,但很多改革在不好的时候更容易改变,他们更能在想法上达成共识,减少对改革的抵制,甚至降低成本。例如,在主营业务中注重保持健康和精益,消除落后的转型和升级。我认为,不仅有发展的机会,也有改革的机会。如果我们及时正确地掌握它们,我们可以事半功倍。

《新京报》:政府的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国有企业改革需要三年时间。你对未来三年的国有企业改革有何看法?

葛红林: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多数过去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可以复制并推广到以后的企业。与过去相比,内部纠纷将减少,上级批准将加快。可以预测,未来三年的行动将取得良好和快速的结果。

“鼓励国有企业非核心业务参与混合改革,原则上应由民营企业控制。”

新京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你对深化混合改革有什么建议?

葛红林:更加关注社会的混合改革。最近,国务院新闻委员会明确表示,将尽最大努力建立不同于普通国有企业的治理机制和监管体系,并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和可复制的经验。我有以下操作建议:

首先,按照完善制度的原则,要更加积极、大胆地支持混合改革。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鼓励干部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新的作用的意见》三条分开的精神,制定具体措施,实行混合改革和容错。还必须将混合改革企业的后续经营责任与混合改革的法律和合规责任分开,以放松推动混合改革的国有企业领导人的思维。

二是按照适度改革的原则,稳步推进国有企业主业参与混合改革,混合改革原则上由国有企业控制。在有利于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的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主要优势,进一步保障改革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根据变革原则,鼓励国有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参与混合改革,原则上应由民营企业控制。这不仅可以促进国有企业聚焦主业,壮大主业,也有助于国有企业逐步有序退出非主业。

第四,按照有序推进的原则,积极引导和推进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特别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不仅有利于引进民间资本和管理机制,也有利于将混合改革企业纳入上市公司监管。

第五,按照分层次推进的原则,目前有争议的中央企业集团层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应在其他层面取得成功经验和政策后,认真探索。

第六,按照严格标准的原则,严格设定各类投资基金和产业基金参与混业改革的约束条件,杜绝抽屉式协议,称其为股权、实为债权,不能按期上市的按固定利率退市。

第七,按照“先起步、后起步”的原则,加大对改革后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在一定时期内(3-5年),我们还将享受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双边政策。例如,在银行贷款的“同股同权”担保中,雇员根据持股比例免于担保。另一个例子是盘活混合改革后的企业土地,享受纯国有企业的优惠政策。

“消除国有企业领导人、私营企业主和企业干部对混合改革的担忧”

新京报:2018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确定了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完善制度,保护产权;严格的程序和规范的操作;最好改变规则,稳步推进工作原则。明确了各级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导子公司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集团公司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三大工作要求。然而,国有企业混合改革的进展似乎并不令人满意。这是什么原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葛红林:国有企业混合改革进展不尽人意的主要原因是参与混合改革的各方或参与者有太多的思想顾虑。只有明确消除他们的顾虑,才能激发他们的改革活力和动力。

一是消除国有企业领导人对终身问责制的恐惧。目前,一些国有企业领导人已经从害怕被诬告国有资产流失转变为害怕提及投资决策和管理,并对混合改革的经营结果负责。因为前者总是可以澄清的,但后者很难保证。除了市场变量外,混改企业的后续科技进步、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以及母公司领导人的变动都会影响企业的盈亏甚至生存。对于非控股国有企业的领导人来说,混合改革后,企业的利益会下降,甚至会被指责投资不当、亏损、投资失败,甚至涉嫌转移利益。现实非常强烈。似乎只有永远盈利,我们才能确保自己不会被怀疑和指责。因此,要维持现状,我们既不能改变也不能改变。一件事不仅仅是一件事。

第二是消除害怕在决策中失去发言权的私营企业家的担忧。目前,一些私营企业家已经从想持有股份转变为不想持有股份。平等分享是好事,因为国有企业往往很难得到上级的批准,员工也很难接受。因此,我不仅担心没有真正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成为一个随从,而不是持有股份。我没有发言权,甚至没有影响力。我已经打败了我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资本,成为一个“水漂”。此外,我更担心国有企业带来的领导层变动。如果质量下降,甚至导致国有企业的许多不良习惯,这真是我妻子的损失,我的军队的损失。因此,静观其变,参与混合改革的热情并不是很大,除非通过混合改革,资本能够在可预见和可控的时间内“收回”,那么就会有动力。

第三是消除混合改革企业干部中的“向过去学习”的恐惧。在混合改革企业的实际运作中,往往会出现两次失败,这使得国有企业难以享受政策,也难以按照民营机制运作。毕竟,在实际操作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现行政策仍然存在差异,目前很难平等对待它们。例如,金融机构更喜欢向国有企业放贷。混合改革企业的贷款利率往往高于国有企业,更不用说民营企业了。另一个例子是,在国有企业的土地复垦和处置中,地方政府往往能够大胆地支持国有企业,但它们在改革混合企业的努力中必须有所克制。有人担心允许非公有企业受益。上述例子不胜枚举。因此,从外国企业的角度致力于混合改革的领导人通常并不热情,除非他们被承诺重返渠道。

“充分利用已划拨的工业用地,实施中端商品房及以下建设用地供应”

《新京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政府的社会职能应该基本分离,历史遗留问题应该解决。”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你有什么建议?

葛红林:报告基本完成,因为经过国有企业的不懈努力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大部分撤资任务已经完成,历史遗留问题不多。然而,剩下的通常是难以咀嚼的坚硬骨头。但是,我们必须加快速度,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真正清理尾巴,不要一次又一次地留下问题。

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在市场初期充分利用已分配的工业用地。如果处理不当,它会卡住。为此,我建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处置土地资产,促进划拨土地的积极利用”的最新要求,应优先考虑以下的中端商品房和建设用地供应。支持地方政府出台“一城一策”,形成地方政府、中央企业和国有房地产企业三方合作。房地产企业的有限利润和市场上的有限房价的共同发展,不仅会加快供应,还会抑制投机,充分体现三方的政治和社会责任。至少可以认为这是目前非常规的措施。

一是盘活存量大、速度快的闲置工业用地,有效抑制房价投机,包括一些城市高地价地块的频繁出现。

二是重点建设中低端商品房,分批供应中低收入群体和农民工,提高公众住房幸福感,刺激社会终端产品消费。

第三,土地流转收入不仅有助于企业脱困回城入园,还能立即增加地方财政的当期收入,缓解财政压力。

这一行动属于当地政府的行政权力范围,可以迅速启动建设。如果国有企业更加活跃,就能促进社会职能的分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过去,许多国有企业走了弯路,盲目地将重点放在主营业务上”(小盘5)

新京报: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指出“国有企业应该集中精力履行主要职责”。你认为这种说法的影响如何?

葛红林:过去,在“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思想下,许多国有企业走上了主业的弯路,盲目多元化,甚至忽视主业。时代变了。目前,以主业发展为重点的理念已经深入到国有企业领导的心中,也已经深入到国有企业的规划和项目投资中。当前的问题不再是是否将重点放在主营业务上,而是如何发展主营业务,如何加快非主营业务的处置。主营业务发展的关键是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做大做强,而非主营业务处置的关键是找到好的合作者,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原则上都不受控制,最好是逐步退出。当然,在专注于主营业务后,即使企业处于行业竞争力的前列,其收益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行业波动的影响,这就很难保证每年的增长,这就要求上级资本部门在评估时充分考虑。

北京新闻记者侯润芳

责任编辑:朱学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590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