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北京青年报:用更精细制度规范App收集个人信息

北京青年报:用更精细制度规范App收集个人信息

原标题:用更详细的系统收集个人信息来规范App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丰盛的 12月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发布了《普通移动互联网应用所需个人信息范围(App)(征求…

原标题:用更详细的系统收集个人信息来规范App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丰盛的

12月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发布了《普通移动互联网应用所需个人信息范围(App)(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提出了网络直播、在线音视频、短视频、新闻信息等12类App可以在不需要个人信息的情况下使用基本功能服务。此外,征求意见稿还规定了地图导航、网车相关、即时通讯等38种常见类型App的必要个人信息范围。

目前,中国上架应用总数已超过350万,部分应用存在非法收集个人信息、过度维权、侵犯用户权益等突出问题。虽然《网络安全法》对个人信息收集规定了合法、公正、必要的原则,但仍需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曝光稿》明确了哪些应用不需要收集个人信息,哪些应用可以收集个人信息,以及收集个人信息的具体范围,这无疑是我国对与个人信息相关的App进行细化管理的体现。

根据规定,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等应用程序不应收集个人信息。因为大部分用户都是观众,他们只是观看,不需要深度参与App活动。但有些应用会在下载时强制用户提供相关个人信息,否则无法下载。当用户被迫提供个人信息时,这就为个人信息的泄露和非法使用埋下了隐患。

由于目前收集个人信息只是一项原则规定,一些应用程序证明了收集个人信息或过度收集的必要性。比如一些短视频、新闻信息类的应用收集个人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精准推送服务,但实际上这些应用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融资、数据再开发、精准营销等商业活动。

根据征求意见稿,短视频等12种应用不需要个人信息,从而屏蔽了这些应用非法收集个人信息的借口。无论App如何证明收集个人信息的必要性,在系统中是不允许的。系统规定这个也是合理的,因为App不能为了自己的商业目的而牺牲用户的权利和信息安全。

同时,逐一明确38种常见App类型的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对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施以“紧箍咒”。这38类中的一些应用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原因,不仅是为了钻法律原则的空子,也是为了考虑更多的商业利益。但从信息安全的角度来看,App收集的个人信息范围越广,潜在的安全风险就越大。

因此,征求意见稿的规定是必要的,不仅可以使法律由粗到细,还可以为公众监督App和相关部门管理App提供依据,即12种不需要个人信息的App,如果收集个人信息,则明显违法;38种常见类型的应用收集超出范围的个人信息,显然超出范围。这样可以更好的规范App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

一旦咨询稿实现,App的用户无疑将是最大的受益者。用户可以避免或减少向应用程序提供个人信息,并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同时有望降低App的行政监管成本,因为系统有更细致的“红线”,监管更容易。此外,系统的细化有利于促进App规范的发展,也符合行业整体利益。

需要指出的是,规范App涉及的个人信息,需要落实《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加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就“常见类型App必备的个人信息范围”而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App类型的增加或国内App版本的更新而不断调整和优化。

负责编辑:刘德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1969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