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央行行长易纲:将以碳中和目标为约束条件 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标准

央行行长易纲:将以碳中和目标为约束条件 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标准

原标题:易纲:以碳中和目标为约束条件,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标准 1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发布《发展绿色金融推动低碳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新加坡金融科技…

原标题:易纲:以碳中和目标为约束条件,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标准

1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发布《发展绿色金融推动低碳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的视频演讲》。全文如下: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我很荣幸被邀请参加这次在线金融科技节。目前,环境和气候问题仍然紧迫,各国正在应对新冠肺炎爆发危机等共同的全球挑战。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已经演变成全球性问题,危害会持续更久,影响范围会更深远。

最近,中国提出了争取到2030年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长期目标,这表明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这也意味着中国需要加快生产方式和消费行为的低碳转型,提高气候目标约束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制定并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这是指导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文件。四年来,中国绿色金融政策框架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不断丰富。截至今年6月,中国绿色信贷余额已超过11万亿元,居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存量约1.2万亿元,居世界第二。绿色金融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中国人民银行推动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环境信息披露等具体政策逐步实施。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正在修订《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将传统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项目排除在支持范围之外,增加气候友好型项目,这表明了我们坚定履行减排承诺的承诺和决心。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强政策激励,对银行绿色金融绩效进行评估。

第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我国绿色金融产品起步较早,种类日益丰富,绿色信贷、绿色债券、涉农绿色保险、清洁能源保险、绿色信托等产品逐渐成熟。

三是建立绿色金融试验区。2017年以来,中国先后在6省9市(州、区)建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支持试验区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政策框架、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激励约束机制等。,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经验。

同时,中国积极倡导绿色金融国际合作,通过G20、NGFS、IPSF等平台,与新加波等国家共同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

首先,将绿色金融引入G20金融议程。2016年,中国担任G20轮值主席国,将绿色金融引入G20讨论,成立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凝聚了绿色金融发展的国际共识。

第二,共同建立NGFS。2017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英国银行、法国银行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等八家机构联合发起成立NGFS。

第三,联合推出IPSF,推动全球绿色分类语言的形成。2019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代表中国参加了IPSF会议,并与欧盟、新加坡和其他国家一起动员私营部门资金开展环境可持续投资。最近,中国和欧洲共同牵头成立了IPSF绿色分类和术语工作组。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碳中和作为长期愿景,绿色金融在未来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围绕几项任务,更好地支持疫情后的绿色经济复苏和低碳转型。

一是以碳中和目标为约束条件,进一步提高绿色金融标准。今后,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标准的修订过程中,有必要确保绿色金融支持目录中的项目支持其他环境目标,同时不损害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

二是研究建立金融机构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第三,提高环境和气候风险的分析和管理能力。中国人民银行将投入更多资源,跟踪分析环境气候风险对金融稳定的潜在影响。

四是方便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绿色金融市场。我们将通过修订国内标准和国际合作,积极推动国内外绿色金融标准的趋同。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探索利用金融技术发展绿色金融。中国一些绿色金融试验区探索了金融技术与绿色金融的融合。湖州市地方政府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搭建了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减少了与环境和气候相关的信息不对称,帮助绿色企业、项目和金融机构快速对接。中国人民银行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监控银行绿色贷款等数据。

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技术手段将在绿色金融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今天邀请很多金融科技公司分享一些前沿的解决方案。我们愿加强与各方的交流与合作,整合有利资源,调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低碳可持续发展。

谢谢大家。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主编:赖SN244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2015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