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汉江法院:为消费者织密司法保护网

汉江法院:为消费者织密司法保护网

  汉江法院坚持司法为民和公正司法,依法制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商业欺诈的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净化市场环境,促进消费安全。   让预付消费更安心   近年来,消…

  汉江法院坚持司法为民和公正司法,依法制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商业欺诈的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净化市场环境,促进消费安全。

  让预付消费更安心

  近年来,消费市场预付卡消费模式逐渐兴起,相应纠纷也随之增加。近日,仙桃法院便受理了12起因预付消费引发的合同纠纷。 

   “该店已关闭,会员需前往美容美发B店使用会员卡。”准备去美容美发A店的刘女士发现,店铺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这则公告,随后刘女士在内12名会员看到公告后前往B店,却被告知其手中持有的会员卡需按照1∶1的比例对余额进行充值,才可以在该店进行消费。刘女士等人多次联系A店老板未果,为了维护自身权益,遂起诉至仙桃法院,要求A店退还其储值余额。

  法院审理后认为,刘女士等12名消费者支付费用与A店形成服务合同关系,该合同关系合法有效;A店关店停业已无法继续履行服务合同,应当返还刘女士等12名会员的预付费用。

   预付性是单用途预付消费卡最显著的特征,消费者基于对商家的信任,在商家处预存一定款项,在之后持续的一段时间内分次享受商品或服务,从而抵扣卡内金额,合同的履行具有滞后性,消费者在交付款项后处于弱势地位,风险呈现出单向性特点。

   法官建议,消费者按自己实际需求购买预付消费卡,不要受优惠价格吸引而盲目办卡;办卡时应尽量避免选择预付金额过高、时间过长的服务项目;办卡后,应按约定方式在约定期限内及时消费;若发现商家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勇于用法律武器维权。

  让实体消费更用心

  春节前后市民们开始采买年货,商场的生意随之火爆起来,而在顾客盈门的情况下,安全问题不容小觑。近日,潜江法院审结的一起公共场所管理人责任纠纷案件,就为消费者和商场同时敲响了安全警钟。

   市民张某在某商场的公共场所行走时,因地面湿滑而摔倒,致其腰椎、胸椎骨折,右膝部挫伤,经鉴定,构成十级伤残。事发时,该公共场所未设立“地面湿滑,小心行走”等警示标志。事故发生后,张某与该商场未能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遂诉至潜江法院,请求该商场公共场所管理人赔偿其各项损失共计17万余元。

   安全保障义务,是指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群众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应尽的合理限度范围内的使他人免受人身及财产损害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于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娱乐场所管理人等的安全保障义务有着详细的规定,首次明确了经营场所的经营者需要承担的安全保障义务。

   综合考量造成张某人身损害后果的原因力和过错程度,法院认定该商场公共场所的管理人应按照60%的责任比例承担张某的赔偿责任,张某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应当具有正常观察、判断及自我防范能力,但其在行走时疏于观察和防范,也是造成这一摔伤事故的原因之一,应自行承担剩余40%的责任,判决该商场公共场所的管理人赔偿张某各项损失共计9万余元。

   法官提醒广大经营管理者们,应严格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积极采取防范措施,提醒顾客加强安全防范,避免造成损失。

  让网上购物更放心

  网购方便快捷价格实惠,但也存在粗制滥造、以次充好的问题。

   近日,刘某在天猫旗舰店上某贸易公司购买手镯2件,共706元。刘某收到手镯后,登录商家提供的中维珠宝宝石质量检测中心,却未能查询到相关证书信息。后委托中国地质大学珠宝检测中心对该手镯进行鉴定,该检测中心认定2件手镯为翡翠(处理)手镯,并非商家承诺的天然翡翠A货手镯。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和商家假一赔十的承诺,刘某要求某贸易公司退回货款并进行十倍赔偿,该贸易公司同意退回货款,但拒绝赔偿十倍货款。双方协商未果,刘某遂向天门法院起诉,请求判令某贸易公司赔偿十倍货款。

  天门法院审理认为,刘某与某贸易公司通过网络订立的买卖合同,系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合同合法有效。合同履行过程中,某贸易公司交付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商品,致使刘某购买翡翠手镯的目的不能实现,构成根本违约,刘某有权要求解除合同,返还其已支付的货款706元;在商品销售过程中,某贸易公司宣传其售卖的手镯均为“缅甸天然A货翡”,但实际给付刘某的手镯却为“翡翠(处理)手镯”,并提供无法验证的《珠宝玉石鉴定证书》,属于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构成欺诈。“假一罚十”是商家对商品质量的诚信保证和罚则承诺,合同一旦订立,即构成合同内容,如商家知假售假,应支付惩罚性赔偿。遂依法判决:刘某退还购买的手镯2件,某贸易公司返还货款706元,并按十倍货款即7060元对刘某进行赔偿。判决后,该贸易公司及时履行了判决义务,将执行款汇入法院执行账户。

  法官提醒,“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应提高警惕,如果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应保留证据,通过协商、投诉等途径解决问题,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3329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