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国家育种联合研究全面推开

国家育种联合研究全面推开

  甘肃省张掖市天宇种业的工作人员正在加工玉米良种。日前,甘肃张掖天野农业开发公司生产加工的3000吨优质玉米良种,搭乘

甘肃省张掖市天宇种业的工作人员正在加工玉米良种。日前,甘肃张掖天业农业开发公司生产加工的3000吨优质玉米品种通过专列发往吉林省。王摄(中经视觉)

前不久农业农村部发了《国家育种联合攻关总体方案》。规划提出,到2030年,在品种培育上培育推广一批突破性新品种,主要粮食和畜禽品种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企业发展方面,形成了一批航母龙头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企业和专业化服务平台企业;在创新层面,要建立规模化、合作化、智能化的现代养殖新模式。

目前,全国育种联合研究正处于全面推进的关键阶段。龙头企业、涉农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正在形成合力。围绕“攻击什么、攻击谁、如何攻击”等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学科和专家。

形成一个“金字塔”结构

农业部副部长张兴旺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种子科技创新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作物自主选择品种面积占95%以上,主要畜禽和水产核心品种饲养率分别超过75%和85%。但从农业生产来看,发达国家良种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超过60%,而我国只有45%。从品种上看,我国玉米、大豆产量仅为国际先进水平的60%;猪、牛等重要牲畜的饲料转化率和产奶量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从科技发展的角度看,种业正迎来一场以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人工智能等为标志的科技革命。迫切需要通过育种联合研究提高品种选育的效率和水平。

记者了解到,推进育种联合研究,不仅行业有需求,各方也有期待。根据国务院部署,2014年,原农业部启动了良种联合攻关。参与调研的多位专家和企业表示,这在优势互补、共享共赢等方面开了一个好头。并希望长期坚持;同时指出利益联系不紧密,政策保障不完备,应不断改进和完善。2021年种业振兴行动明确要求进一步推进国家育种联合攻关。此后,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农业农村部系统谋划了新时代新征程的国种联合攻关工作。

水稻育种国家联合研究团队首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表示,水稻研究团队由全国20家水稻育种优势科研教学单位和16家种业企业单位组成,围绕国家水稻产业发展重大需求,搭建协同创新平台。近年来审定品种2000多个,其中代表品种100多个,育成品种推广面积近6亿亩。据统计,我国十大杂交水稻品种和南北推广面积最大的常规水稻品种都是课题组成员培育的。下一步,我们将加强重点研究单位之间的合作交流,推动衍生品种保护制度的实施,促进育种材料的交流共享。

农业部将组织优势企业和科研单位,努力构建以十大优势企业为塔尖,十大粮食和重要粮食作物为支撑的”金字塔”式国家育种研究格局

据介绍,联合研究一方面支持现有水稻等四大粮食作物、生猪等六大畜禽和重点区域育种研究,促进品种升级。加快培育一批高产、优质、适宜机械化的玉米新品种;加快培育一批高产、高油、高蛋白、适宜带状复合种植、耐盐碱的大豆新品种;加强猪用优质瘦肉型猪配套系和地方猪新品种培育。另一方面,根据国家产业发展需要和地方特色优势,确定了64个重要特色品种的研究任务,包括马铃薯、棉花、甘蔗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品种,以及辣椒、荔枝、羊、鸭等地方特色品种,还有甜菜、白金针菇等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品种。

企业对市场问题的回答。

中信农业及子公司隆平高科(行情000998,诊断股)是中国农作物种业龙头企业,全球排名前十。种业振兴实施以来,中信集团对隆平高科水稻育种创新项目给予了重点资金支持。2022年5月,率先成立杂交水稻创新研究联盟,联合10家优势科研单位,共同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中信农业总经理、隆平高科董事长毛长青表示,他将关注工业需求,继续整合资源,解决关键问题。建立健全资金筹集、绩效考核、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益共享的机制设计。开发种业集成产品R&D平台,发挥杂交水稻创新研究联盟优势,优化前期“入场费”和后期产业利益共享合作机制,在人才队伍、创新平台、种质资源、关键技术、主要品种等方面充分协调共享。

福建圣农集团坚持白羽肉鸡产业近40年,世界第七,亚洲第一。2011年,圣农集团响应国家号召,启动了白羽肉鸡育种研究。历经十年磨砺,2021年12月,育成的“盛泽901”白羽肉鸡通过国家审定,成为我国首批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新品种,打破了白羽肉鸡来源完全依赖国外的局面。集团副总裁范晓表示,圣农加大研发投入,累计投入超过10亿元,并积极争取国家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等项目支持。集团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等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将科研院所的育种理论和疾病研究的最新成果应用于生产。

河南省农业和农村事务厅副厅长王说,河南注重创新机制,促进一体化。一方面,创新联合研究机制。坚持企业的种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1家龙头企业、1名首席科学家、n家科研单位、n家企业”的联合攻关模式。目前已确定48家企业、81个优势育种团队参与联合研究,其中院士3人,长江、中原学者8人。另一方面,创新权益分配机制。企业负责研究成果的转化,研究成果的权益由研究联合体成员单位协商解决,以充分调动企业和育种团队的积极性,加快成果转化。

055-79000支持十大优势企业自主开展育种联合研究。作为种业创新的生力军,每个企业确定一个主攻品种,向市场提出问题,向企业解答问题,自主开展研究,国家给予支持

广东省率先承担了瘦肉型猪、白羽肉鸡、荔枝、香蕉、狮头鹅等多项国家级育种联合攻关任务,同时组织了优质水稻、黄羽肉鸡等省级育种攻关。广东省农业与农村厅厅长顾兴伟表示,要注重政策要素支持,引领种业创新资源集聚。建立包含350多个项目的广东种业振兴项目库,力争在1至3年内突破一批种业重点领域的“瓶颈”问题。省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长期支持种业振兴。此外,还设立了广东种业振兴基金,总资本100亿元。

中国农业大学参与国家育种联合研究,开创了高校合作共赢的新局面。“围绕主要农作物和畜禽种业,学校与中化、华为、首农、大北农(行情002385,诊股)等企业在智能育种、营养健康作物、畜禽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开展了深度合作。参与北京平谷区种业中关村(行情00931,诊股)和通州区种业园区建设,在河北涿州建设国家农作物分子育种创新中心,在海南三亚建立国际玉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在该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崔看来,学校参与育种联合研究是以“联合”为基础,变“单兵作战”为“群攻”。

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张和成表示,该院实施“强育种”科技行动,与国家育种联合攻关行动全面对接。以粮油作物和重要畜禽为重点,重点补齐玉米、豆油、生猪和肉牛短板,加快种业科技高水平自力更生。特别要加快种业科企融合,深化与种业企业合作,发挥农科院创新资源聚集优势,面向企业共享开放种质资源、育种平台、数据信息、知识产权、科技人才,力争吸引100家农业龙头企业与农科院合作设立R&D中心。

“十四五”以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资金和投资资金合力振兴种业,投贷总额支持465亿元。其中贷款442亿元,基金23亿元。该行副行长张宝江表示,一个重要方面是支持育种创新。积极满足种子企业全周期、多元化融资需求,以投资基金支持育种创新,积极跟进基金投资企业的配套贷款。“十四五”以来,已投资企业新增审定品种1300多个,主要品种覆盖全国35%的小麦、30%的水稻和20%的玉米。下一步将加大信贷投放,加强投贷联动,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的作用。

种子产业链涉及政府、产学研、白银等不同主体。推进育种联合研究,既要“形”,又要“铸魂”。“塑造”是实现真正的联合,把资源创造、亲组匹配、检测鉴定、示范推广等创新环节“串”起来,把科学家、企业家和链条上的相关产业主体汇聚起来;“建魂”就是建立一个攻坚机制,义利并举。义就是压实责任,强化责任,有利于资源共享,利益共享。通过政策引导,利用现有的资源、材料、技术和人才,充分发挥不同学科的优势,促进学科整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3586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