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王家坝第十六次蓄洪:“水进人退,水退人进”的生存之道

王家坝第十六次蓄洪:“水进人退,水退人进”的生存之道

原标题:王家坝第十六蓄水库:“水进人,水退人”的生存之道 王家坝镇的庄台在中间很高,四周是土坡,是人们居住的地方,洪水四处奔流。新京报记者徐天和照片 洪水又来了…

原标题:王家坝第十六蓄水库:“水进人,水退人”的生存之道

王家坝镇的庄台在中间很高,四周是土坡,是人们居住的地方,洪水四处奔流。新京报记者徐天和照片

洪水又来了。

7月20日8时30分左右,淮河王家坝闸水位达到29.75米,比保证水位高出0.45米。时隔13年,王家坝再次打开了蓄洪闸门,这也是第16次蓄洪。王家坝门附近的孟洼蓄洪区的四个乡镇再次坠入汪洋大海。

安徽省阜南县老关镇副镇长李晓峰回忆说,在蓄水前一天晚上,老关镇整条街灯火通明。带着大包小包去亲戚家的人,帮助村民转移的武警,来回搬运和卸载物资的汽车,鸡、鸭和鹅排成一行。据统计,从7月19日晚至7月20日凌晨,孟洼蓄滞洪区四个镇的2000多名居民连夜转移。

更多的人住在有着坚固堤坝的包庄圩,或者离地面近30米的平台上。他们的居住地被洪水包围,但很安全。

在过去的67年里,它已经遭受了16次洪水袭击,当地政府一直在考虑对蓄滞洪区的居民进行搬迁。

老年人很少考虑离开这里。“这是我的根。我的祖先世世代代住在这里。我要守护我的祖居,死在这里。”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工作,并选择在其他地方定居。“我不想再呆在这里,也不想离开这个蓄滞洪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刘树坤在接受采访时说,为了减少分洪损失,考虑当地的长远发展,应该鼓励蓄滞洪区的居民迁出。然而,由于耕作距离远,农民生产生活不便,以及移民观念的影响,一些居民不愿搬迁。

对于那些在淮河边长大的人来说,经过几十年的抗洪经验,他们找到了一条活路,那就是“水进则人进,水退则人进”。

淮河示意图。新京报记者解磊照片

16扇门在1967年打开

安徽省淮河管理局王家坝闸管理处处长张佳莹认为,今年的水位是自1968年洪水以来最高的。7月23日13: 00,泄洪闸开启蓄水76小时后,王家坝闸13孔闸门依次关闭,孟洼蓄洪区洪水停止,蓄洪区水流变缓。闸门关闭时,王家坝站的水位为28.28米,比闸门开启时的29.75米低1.47米。在76小时内,孟洼蓄滞洪区蓄滞洪总量为3.75亿立方米,相当于26个西湖的年蓄水量。

王家坝门建于1953年,位于河南省和安徽省的交界处,是淮河中上游的分界线。2003年,旧大门被拆除并重建。新王家坝水闸共有13个孔,设计流量为每秒1626立方米。据张佳莹介绍,淮河上游位于王家坝门之上,流经山区,全长约360公里,落差178米。洪水一旦排出,将很快到达王家坝门。洪泽湖王家坝门位于中游,落差16米。坡度由陡变缓,下游洪泽湖地势高于淮河蚌埠段,淮河泄流阻力大,王家坝门成为保护淮河中下游的安全屏障。1954年至2007年,王家坝15次开闸放水,对减少淮河洪峰、确保防洪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誉为“淮河千里第一闸”。

淮河水从王家坝13孔闸门涌出,流向孟洼蓄洪区。新京报记者解磊照片

王家坝门东北是蒙洼的蓄滞洪区,是淮河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居民一直在蓄滞洪区生活和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些地区被正式指定为国家蓄滞洪区。

淮河沿岸肥沃辽阔的土地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在这里耕种和生活。洪水来临时,这个区域的功能是储存洪水;洪水没来的时候,它还是可以耕种的。根据县城资料,蓄滞洪区总面积为180.4平方公里,设计蓄滞洪水位为27.8米,设计蓄滞洪能力为7.5亿立方米。该地区耕地面积为19.8万亩。

孟洼蓄洪区有王家坝、老关、曹集、高泰四个乡镇,居住着近20万人。居民居住在两个区域,一个是中间低,周围高,四周是堤坝,像一个叫包庄围的盆地,人们住在“山谷”里,洪水被拦在堤坝外面;另一种是把“盆”倒过来,中间高,四周是土坡,叫“庄台”。高度一般在31.2到31.5米之间。人们住在平台上,洪水四处奔流。蓄滞洪区有131个庄台和6个包庄圩。

洪水来袭后,蓄滞洪区的77个湖滨阶地变成了孤岛,进出非常困难,需要用船运送人员和物资。

“在最初的几十年里,庄台并没有那么高,但我们去河边挖泥,把它抬高了一点。这些年来,庄台三次被抬高,三次被加固。”86岁的刘说,他所在的王家坝镇村刘台地势很高。水闸关闭三天后,附近的洪水已经退去,露出了农田,淹没了水稻。邻居们正忙着去地里检查和重新种植。毛豆花生被完全淹没了,一些大米仍然可以保存。几天后,当地里的水完全干了,把之前拔掉的葱埋起来,继续种植。

王家坝关闸三天后,洪水退去后,刘颖庄台的农田首次露出水面。新京报记者解磊照片

王家坝镇镇长于海阔说,蓄滞洪区的村民主要靠赌博为生。当水没有来的时候,有很多种点。水来了,庄稼只能被淹。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适应性农业”主要发展在蓄滞洪区,如沿淮地区种植莲藕、芡实等适应性水生蔬菜,种植柳树,养殖水稻和虾类,养殖水禽,种植优质旱稻等。根据县数据,截至2019年底,孟洼县粮食总产量为10.98万吨,农业产值为5.79亿元。

阳台上没有足够的房子。

在王家坝镇的一个露台上,村民周(化名)的家离对面一排房子只有一米远。

“近年来,庄台上的人越来越多。每个家庭都是世代相传的。庄台上的房子不够住,只能越挤越多。”34岁的周说。

他现在开出租车,经营从阜南县到王家坝的往返专线。他每天早上6点开始,晚上9点回家。无论他到达阜南有多晚,他都必须赶回王家坝给他父亲擦洗身体。

两年前,我父亲出了车祸,坐进了轮椅。我妈妈每天都要照顾她爸爸,她不能在田里工作。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周一人身上。两年后,他的头发几乎白了一半。当两个孩子都到了上学的年龄时,周希望他们能去县城上学,接受良好的教育,于是他在阜南县买了一套房子。他到处借钱来弥补首付,并在交房后开始每月还贷。

“想搬出去,你怎么能不想走。我老了就不能种地了。但是搬到哪里去呢?”70岁的周铁新(化名)住在大儿子家里,大儿子和儿媳在杭州工作。老两口和四个孙子挤在一个50-60平方米的房子里。他站在屋檐下,看了一整天的雨。他估计洪水暂时不会退去。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庄台略有升高,孟洼蓄洪区庄台居住面积变小,人均面积日益减少。房屋拥挤,开发面积小空,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现在这位80岁的老人是60年前的一个20岁的男孩,他正在结婚和长大。现在他可能有一个三四十岁的正常家庭。人们没有地方住,却没有办法扩大庄台。在这种情况下,他努力建造了一所房子。最后,庄台的面积变得很小,基础设施不完善,垃圾被风吹走,污水蒸发了。生活环境很差。”王家坝镇镇长于海阔回忆起许多年前庄台的情况。

位于淮河北岸的老关镇,地势比王家坝镇低。大门关闭后,王家坝镇的几个村庄已经退去,但老关镇仍被洪水围困,遭受的打击比王家坝镇更严重。在这样的村庄里,人与土地的矛盾更加突出。

蓄滞洪日清晨五点,徐如和妻子从地里救出了青葱。新京报记者解磊照片

王家坝镇一个露台上的住房情况。新京报记者解磊照片

28岁的佘武文在老关街经营着一家电器商店。一楼是商店,二楼是四个人的卧室。地势较低的老关街是村里最热闹的市场,人们通常在那里来来往往。

在洪水到来之前,她武文的家人几乎完成了重要电器和生活用品的搬运。洪水来袭时,他看着自己房子的一楼完全浸在水中。

她武文没有想过要搬离这里,但搬到县城不仅昂贵,而且还失去了土地,村民们都不情愿,有自己的私心。

“拆迁后,我去了县城,那不是农村户口,而且我的家庭条件也不富裕。如果我不能享受农村户口的优惠待遇怎么办?县城里卖的电器太多了,不像老家的熟人,生意做不起来。”

现在他正考虑从商店的生意中赚更多的钱,这样他就可以借钱在阜南县买房子,这样他的孩子就可以在县城读书,这样家里的土地和房子也在那里。

在老关镇被洪水淹没的街道上,佘武文和她的邻居划船到电器商店,试图抢救一些物品。新京报记者解磊照片

鼓励居民搬出去

事实上,如何妥善安置蓄滞洪区居民以避免洪水,一直是各级政府部门规划的问题。

俞海国告诉记者,2003年淮河发生了一次大洪水,洪水一年开蓄两次。“我觉得库区人民的生活很不方便,也很危险。因此,决定在库区的每个乡镇修建一座保障房,将居住在28.5米以下的庄台和危房的居民搬迁到保障房,给予他们宅基地和补贴。拆除了不安全的庄台的房屋,加固了28.5米以上的安全庄台。”

记者了解到,一个包装房通常占地1.2平方公里,可容纳约1万人。

2017年底,安徽提出了“总量削减、存量优化、新农村建设、分步走”的总体要求。其中,“优股”是缓解拥挤的壮泰。于海阔介绍,“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搬出去,搬到县城给予相关补贴;第二种是直接货币化安置,即拆除平台上的房屋并给予相应的补贴。第三种也是最常见的方式是在包壮村进行集中安置。”

根据阜南县政府的公开信息,2018年,阜南县开始计划实施孟洼蓄洪区居民搬迁工程。计划对孟洼蓄洪区131庄台进行居民搬迁,包括人均建筑面积小于50㎡的超容量居民和200人以下居民。在最大的优惠政策下,孟洼地区的居民被积极鼓励搬到县城来选择新家。

阜南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李思泉告诉记者,鉴于庄台上拥挤的生活条件,政府于2018年提出了2018年至2021年的孟洼蓄洪区规划,并计划在三年内搬迁14758户居民和55084人。根据搬迁计划,如果人均居住面积小于30平方米,搬到宝庄卫的人可以免费得到一套住房,如果超过30平方米,只需支付总房价的5%,其余部分由政府补贴。此外,政府还建立了一个销售平台,聚集了该县的开发商,他们愿意以比原房价低5%至10%的价格出售给需要搬到该县的居民。

根据阜南县政府的公开信息,《阜南县孟洼蓄洪区居民安置规划》中的三项优惠政策是:一是直接货币化安置,在享受每户9.32万元补贴的基础上,另加每人1万元补贴;第二,在县城购买安置房并搬迁到孟洼蓄洪区的居民,如果选择在县城购买合法新开发的商品房进行安置房,人均安置房建筑面积为30㎡,每平方米补贴1000元。人均30平方米以上的,不再给予补贴;第三,集中安置将在保庄委进行,被拆迁人可以自行选择安置用房的面积。原则上,人均不应超过30平方米。

记者以一个四口之家为例计算了一个账户。如果你选择直接货币化并搬出去,你可以得到133,200元的补贴;如果你选择在县城买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将花费48万元,政府补贴21.32万元。如果你选择集中安置在宝壮圩,你可以免费得到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超出部分,你需要支付每平方米50-400元的购房费用。在阳台上修理自己的房子通常要花费数万到数十万英镑。

李思泉说,从2018年开始,经过几轮深入调查,基层干部挨家挨户进行宣传动员,据统计,当年共有1104户4830人愿意搬迁。目前,上述居民已全部完成搬迁,2019年的任务正在进行中。3362户家庭已经搬到县城,并与开发商签署了购买协议,支付了补贴。此外,539户贫困户将被免费安置在保障房。

在老关村,有拆迁人买房的广告。新京报记者解磊照片

是否行动完全取决于群众的意愿

孟洼蓄洪区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并非所有居民都愿意搬迁。

在孟洼蓄滞洪区,沿河每个家庭至少有四五亩土地,足够一个家庭在没有洪水的日子里生活。

村民郑哓晖有五个兄弟姐妹,他们没有从小学毕业就出去打工补贴家用。三年前,在家人的劝说下,他从郑州回到了王家坝,在家乡做木工活,帮助别人盖房子。

当时,阜南县的土地被转让,政府鼓励外国人回家投资创业。于是,他和他的二哥开始务农,养了200多只鸡、12只鹅和100只鸭子,还承包了一个20英亩的鱼塘,里面养了鲢鱼、鲶鱼和小龙虾。我花了10多万英镑买油炸食品。\”去年我卖了两万多英镑。\”

今年以后投放的鱼苗已经长到中等大小了。洪水来的时候,都被冲走了。\”它今年被没收了,费用还没有收回。\”郑哓晖说。此外,桃树和梨树被种在地里,它们的根被浸泡在水中。

对于鱼塘和农田的损失,郑哓晖坦言,“估计有四五万个,勉强可以承受。现在过去十年的洪水是可以接受的。”

两年前,他开始自己动手建设,花了30-40万元重建了他家十多年的老房子,总建筑面积超过300平方米。他从未想过离开庄台。“房子已经盖好了,还有鱼塘。如果你去县城,你不会做。”

老关镇村民徐如和的房子建在淮河岸边,沿河的整个城墙都被水侵蚀了。老房子的屋顶是用砖和瓦做成的尖顶,下大雨时会漏水。

这所房子是祖居。许汝河在这里长大。当发生洪水时,房子被淹没了。当没有地方可去的时候,他爬到屋顶,搭起一间小屋吃饭睡觉,然后在洪水过后就下去了。我记不清房子被摧毁了多少次,每次都是在洪水过后重建的。几十年来,它一直在重复。

现在的房子是2003年洪水后建造的,再也没有倒塌过。院子的台阶上长满了苔藓,空气潮湿。老两口救出的一些玉米堆在房子里。72岁的徐如和(音译)戴着一副眼镜,正坐在门口的长椅上看《紫同治鉴》。

蓄滞洪当天早上五点钟,许汝河和妻子从地里救出了玉米。新京报记者解磊照片

在淮河堤岸上,在一所长满青苔的老房子里,72岁的徐如和正坐在门口的长椅上看书,读着《同治鉴》。离城墙十多米远的地方是上涨的淮河水。新京报记者解磊照片

他的五个孩子都已经大学毕业,并在其他地方工作和定居。我听说我的家乡发生了洪水,孩子们担心他们父母的安全。最近几天,我的大儿子一直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和他们一起住在扬州,但是老人不愿意。

“打算早点走。我以前住过,我不习惯城市的生活,或者我在农村过得很舒服。我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我每天都看书。在各种土地上,农民即使死了也会死在这里。”许汝河说道。

刘,86岁,著名的“淮河老人”,67年前也参与了王家坝水闸的建设。他出生在蒙瓦,在蒙瓦长大,目睹了许多洪水,打开了闸门,经历了14次被迫搬迁,但从未离开这片土地。

“的确,有些人不想动。但是,我们完全尊重群众的意愿。”阜南县发改委主任李思泉解释说,人们不想搬家有几个原因。首先,国家加大了对淮河的控制力度。从2007年到现在,2013年只有一次洪水,普通人的农作物仍然有一定的收入。第二,即使防洪闸被拉出来储存洪水,农民也可以从政府那里得到补偿。而且,在搬出一些居民后,庄台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村民们也很满意。最后,农民依附于土地,尤其是老年人,他们喜欢呆在农村,不习惯住在城市。

淮河流域的86岁老人刘和他的妻子67年前参与了王家坝门的修建。新京报记者解磊照片

李思泉说,对于孟洼蓄滞洪区,是否将所有居民转移或让部分居民住在阳台上仍在讨论中。在他看来,孟洼蓄滞洪区的20万人是不可能完全撤离的。如果一方用水土养育一个人,18万亩土地将由一些人管理。沙柳、芡实、莲藕、鱼塘等适应性农业的收入也相当高,宝庄圩也有一些扶贫项目提供就近就业。目前,水利部已提出2021年在孟洼蓄滞洪区新建一个保庄委和四个庄台,并已上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

蒙洼蓄洪区的未来

王家坝门关闭两天后,王家坝镇几个村庄附近的水下降,农田暴露出来。村民们正忙着重新种植青葱和大米。

然而,一旦蓄滞洪,蓄滞洪区的人们无疑将遭受巨大损失。多年来,这里的村民一直生活在贫困之中。直到今年,阜南县才摆脱贫困,摘下帽子。

因此,根据季节和气候,王家坝镇鼓励农民种植毛豆和葱。毛豆每年春天种植,可以在五月和六月收获并投放市场,避免了六月底到七月初的洪水。葱从春天到冬天都种在温室里。新年下雪时,青葱成熟了。下游老关乡和曹集乡大量种植莲藕和芡实,高泰大量种植柳树,制成工艺品销往海外。

“这种适应性农业也被迫退出。经过近几年适应性农业的发展,我们的地方也跟上了全县扶贫的步伐。”余海阔说。

记者走访了孟洼蓄滞洪区,发现大部分家庭只有老人和孩子,留守儿童的比例很高。年轻一代基本上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工作,庄台基本上成了一个“空心村”。

据王家坝镇最新统计,王家坝镇有8019户家庭,总人口33877人,其中贫困家庭1416户,人口5501人,人均收入11415元,农民工比例高达47%。

“这是城市化的必由之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走出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减灾研究所原所长程晓涛说:“我国有90多个蓄滞洪区,有数千万人生活在其中。这是中国的国情。”他主张蓄滞洪区的人口迁移是一个自然过程。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外出,如果有些人站在城市里,就有可能把老年人带出去。没有那个条件,老年人在他们的家乡也至少有一个家。

程晓涛说,中国的防洪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水退了人就进来,水退了人就进来,这是不可避免的。在一些地方,小的水会回到人的身边,大的水会回到水的身边,这是一个国家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在洪水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然后尽快恢复和重建是最重要的。我们不能消灭洪水,所以我们必须与洪水共存。对洪水来说,它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大。

对于孟洼蓄滞洪区的未来发展,李思泉认为,首先要巩固扶贫成果,加快蓄滞洪区农村振兴,大力发展适应性农业,解决保庄圩附近的就业问题,提高整体经济收入。

文薇新京报记者解磊

编辑|胡洁校对|李香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982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