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百年征途大智慧|李中杰:团结,画同心圆

百年征途大智慧|李中杰:团结,画同心圆

原标题:百年大智慧|李中杰:团结,画同心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筹备过程中,是如何…

原标题:百年大智慧|李中杰:团结,画同心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筹备过程中,是如何制定战略规划,解决大量复杂问题的?

随着解放战争的迅速推进,中国共产党对新型国家政权的建立进行了战略部署和及时规划。1947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扩大会议,全面制定党的行动纲领,准备取得全国胜利,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成立于1948年9月的华北人民政府,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积累了初步经验,并为建立行政体系相对完整的中央人民政府做了组织准备。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集中阐述了国家制度和主要政策的构想。6月至8月,刘少奇率团秘密访问苏联,并签署了苏联向新中国提供贷款、派专家支援建设等协议。

为了保证新政权有最广泛的社会基础,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纪念劳动节的口号,要求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呼吁得到了许多民主党派和民主党人的热烈响应。然而,一个实际问题是如何将分散在全国各地和海外的民主人士安全地连接到解放区。当时全国大部分地区还处于战争环境,需要突破国民党的严密封锁,而在香港则需要突破港英当局的海关检查。

从1948年秋开始,中共中央直接部署,周恩来亲自指挥,中共中央华南局和港澳办专门负责运送民主党领导人和民主人士安全北上。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风险性的任务。北方选择了两条路线,北方路线是上海、北平、天津到西柏坡,南方路线是护送大批港内民主人士经海路到大连,再到哈尔滨。这条路线人数最多,任务最艰巨。周恩来亲自安排中共香港支部,一定万无一失。每艘船都必须有共产党员护送。为此,抽调了大批干部,在大连、哈尔滨、李家庄、平山县等地设立了接待站。,而钱则被派去等朝鲜从苏联等国租船。

1948年9月至1949年9月,中共香港支部组织了20多批350多名民主人士和文化精英秘密北上解放区。北平和平解放后,民主人士从沈阳等地来到北平参加新CPPCC的筹备工作。其中110多人成为CPPCC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北平市委、军委组织接管北平,为中共中央进入北平做了必要的准备。3月23日,中共中央及其所属机构离开西柏坡及其附近村庄。毛泽东意味深长地把去北平称为“去北京参加考试”。24日晚,毛泽东抵达涿州。25号凌晨2点半,我坐火车去了北京。为了保证安全,列车分为三列:第一列配备8辆客车,搭载保安部队和少数干部、保安人员作为路压,在西直门站下车,然后用货车直接送到象山;第二列火车挂8节卧铺车厢和一节餐车,直奔清华校园站;第三趟列车,5节客车,3节行李车,前门站开通。早上6点,中央领导的火车到达清华校园站。毛泽东等人下了火车后,坐公交车到颐和园,下午去西苑机场,晚上进香山。

在西苑机场,毛泽东等人会见了160多名民主人士。后来,他会见了民主党人,讨论召开新的CPPCC会议。共产党对待民主人士真诚热情,赢得了民主人士的支持和拥护。

新中国的成立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全体会议讨论、研究和决定的。在筹备过程中,将举行的CPPCC会议的名称和任务发生了两项变化:

第一,为了区别于国民党以前的CPPCC,许多民主党派代表建议将中共提出的“政治协商会议”改名为“新CPPCC”。6月15日,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中南海举行。周恩来还建议在“政治协商会议”之前加上“中国人民”一词。在9月17日召开的筹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一致同意将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更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二,按照原计划,新CPPCC会议主要与各民主党派讨论如何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然后人民代表大会正式成立新中国。但也有民主党派指出,这个时候全国很多地方还没有解放,不能选举人民代表,但新中国的建立不能拖延。因此,有人建议新CPPCC应直接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完成建立新中国的任务。因此,政协的任务和性质从准备建立新中国转变为直接建立新中国。

1949年1月19日,毛泽东和周恩来发电报邀请宋庆龄在上海出席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后来,中共中央派邓、、廖蒙带着、的两封亲笔信南下上海,并邀请她再次北上。在周恩来的原信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略表达陈先生北上的愿望。”后来“略”字改为“真心”。据后来整理材料的人员说,这次修改仍然是毛泽东的笔迹。邓、、到达上海后的两个星期内,先后给邓发了七份电报,都是关于宋庆龄北上的问题。在中共的热情邀请下,宋庆龄终于同意北上。8月28日下午,宋庆龄在邓、、陪同下抵达北平。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以最隆重的仪式迎接前门站台。

筹备新中国成立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制定和通过一个全国各行各业、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一致接受和遵守的共同纲领。这是关系到新中国成立和发展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从起草开始到最后通过,这份文件起草了三次,命名了三次。至于内容改动和修改的次数,很难统计。从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初稿到召开CPPCC全会,经过了七次讨论,代表们斟酌用词,反复推敲,畅所欲言,互相讨论。代表们就国名及其缩写、社会主义目标、爱国民主人士、个人自由、联合国苏联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的修正案有的被采纳或基本采纳,有的为进一步的修改提供了参考,有的当场热烈讨论,真是集思广益。

在筹备新中国成立时,领导的起草委员会专门研究了国名问题。原组织条例中,考虑到当时东欧各国都是人民民主国家,建议将该国指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然而,许多代表认为这个名字太长了。黄炎培等人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华民国或民主共和国,以后可以改名为社会主义民主国家”。但也有人认为民主和共和都有民主的含义,不必赘述。清华大学教授张奚若指出,“人民”这个概念已经表达了“民主”的含义,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好。毛泽东听后觉得有道理,建议大家采纳。9月27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不再使用“中华民国”的简称。至此,新中国正式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李中杰专栏编辑:张思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2607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